三年实现“一号走遍深圳”

三年实现“一号走遍深圳”

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三年实现“一号走遍深圳”

3年后,深圳或杜绝须自证“我爸是我爸”情况、实现多证合一;身份证等不同证件通过统一平台录入,即可实现“一号走遍深圳”;政府数据则将向社会开放,甚至可供创业者做应用型APP……8月21日,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与第26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同时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将加快完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服务基础设施,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努力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陈如桂直言,希望深圳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发展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和智能化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智博会吸引了260余个政府组团,来自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250余位国际嘉宾,以及2万余名企业家代表,参会参展人数超过1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全国已有500座城市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说,改革开放40年,城市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至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增长到8.1亿。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资源浪费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城市的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市场化催生社会需求井喷式增长,城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服务供给相对滞后,两者的矛盾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幸福感。”何华武说。

何华武表示,传统技术和管理方法已难以为继,创新性地引入新的理念与方法来攻坚克难,是城市治理和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已敏锐地把握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超前性与重要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何华武说。

“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理念或概念,而是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模式。”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说,近几年,我国光纤网络覆盖、移动网络部署、智能终端拥有率等多方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需破解信息孤岛、信息安全等问题

彭森说,智慧城市建设明显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促进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已逐步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进器。但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到位、碎片化发展等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顶层规划不足或信息孤岛留存、民众获得感较低、信息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何华武直言。

彭森为此给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从城乡居民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解决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问题,特别是要在社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以及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高效配置智慧化资源。

二是坚持市场主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配置建设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的优势,以市场需求带动技术变革,以技术变革推动智慧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和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实现跨城区、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四是推进国际合作,特别是要重视借鉴国际上许多国家通过智慧方式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经验,引进技术和经验,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

深圳拟用3年实现智慧城市“六个一”目标

“新型智慧城市与原来的政府信息化不同,以前政府只需要想自己如何提高效率,现在是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老百姓、企业的获得感;原来只需要政府每个处室做一些应用系统,现在强调一体化设计和数据共享。”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主任刘胜表示,深圳力争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目前已划分了“基础库、主题库、业务库”,“政府部门内部每天交换的数据平均超过2000万条”。

“全国范围内,极少数城市能准确说清楚人口,但深圳可以,且人口数据每天都在更新,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个人的姓名、住址、单位,为城市的交通、教育等提供大数据支持。年龄也同样如此,比如,昨天深圳的平均年龄是32.02岁,今天可能又不同。”

对陈如桂提及的“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刘胜也作了进一步解释。所谓“一图感知”,刘胜以基础数据里的电子证照库为例。“以前企业到某个部门办事时,可能需要提供另一个部门的营业执照或法人等证明,要证明‘我是我、我爸是我爸’,甚至仅一个部门都要递很多次材料。但以后共享电子证照库、通过身份认证后,就不需要再提供这些材料,而是自动获取确认。”

“‘一号走遍深圳’是要建设电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信的身份认证中心,今后不同的证件,甚至图书证、老人证、残疾证等,不需要再分别录入,通过市一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即可实现一号走遍深圳,后台串起来,做电子卡包,刷脸也可乘车、借书。”刘胜说。

此外,刘胜还透露,在“一站创新创业”中,政府的数据或将对社会公众开放,“让大家利用政府的数据做应用型APP或用于其他产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