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QR码”专利战 阿里巴巴和腾讯急先锋

为了与日企竞争国内企业持续投入研究

为了克服日本公司拥有QR码核心专利的情况,国内公司正在尽自己所能获取专利。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的发展,QR码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国内企业的危机感也在日益增加。

中日“QR码”专利战 阿里巴巴和腾讯急先锋

据“中国经济日报”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专利公司HZSC共同发布了“2018年知识产权评估报告”,指出二维码移动支付是中国企业的重点专利研究领域。二维码支付已深入日常生活。 众所周知,国内的移动支付包括QR码支付,NFC,银行卡支付三种,其中QR码扫描支付占比80%。

问题是日本DENSO拥有QR码的核心专利。 自从该公司于1994年开发QR码以来,持有将QR码与人脸识别,摄像识别,指纹识别,印章识别和签名识别相结合的综合专利。 这就是本土企业越来越担心除了QR码支付,将来在电子签名和物联网(IoT)等各个领域的专利的限制。

因此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努力研发专利,以提高QR码识别率和准确度。 阿里巴巴专注于QR码的安全识别和安全传输。腾讯专注于研究和拓展QR码的编码和解码,识别设备和虚拟现实(VR)等领域的专利。

据报道,中国移动支付行业仍有很大潜力。 索尼,高通,诺基亚和三星电子等公司也在中国获得相关专利。根据数据,美国,中国和欧洲被列为专利竞争的热门领域。 印度,俄罗斯,巴西,东南亚等国家的专利申请相对较少。在专利竞争激烈的美国,日本和欧洲,专利风险防范正在加强。在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中国企业正在努力进入。 并且通过海外并购来扩充专利数。

报告书还分析了除了移动支付的半导体产业,高清面板产业的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