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啓發了億萬人:不反覆咀嚼悲傷,才是一個人幸福的開始

這個故事啟發了億萬人:不反覆咀嚼悲傷,才是一個人幸福的開始

作家太宰治寫了一個《摘瘤子》的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兩位臉上長了瘤子的老人。

只不過到了最後,兩位主人公的結局完全不同。一位被鬼怪摘去了瘤子,另一位卻被鬼怪將之前在別人身上摘去的瘤子扔在臉上變成了兩個瘤子。

前者是位平凡人家的老爺爺,妻子不苟言笑,兒子一本正經,家庭氛圍冷漠嚴肅,無論老爺爺說什麼話題在家都得不到回應,就連笑話在他家也笑不起來。甚至老爺爺臉上長了大瘤子,老婆和兒子也毫不關心在意。

但是老爺爺很善於自娛自樂,常常一個人喝酒唱歌,還自嘲臉上越長越大的肉瘤是他懷上了可愛的孫子。面對街坊四鄰的同情,老爺爺也是搖頭微笑毫不在意。沒事的時候,還把這個瘤子當成說話閒聊的夥伴。

有一天老爺爺上山砍柴遇上了大雨,就去林中大樹的樹洞裡避雨,不料睡過了頭,醒來已是月光照耀下的夜晚,老爺爺喝完了壺中的酒,醉意朦朧裡,他看到樹林中一群正在舉辦月光宴的鬼怪在跳著蹩腳的舞蹈。

老爺爺也加入其中,他手舞足蹈,忘乎所以,越跳越盡興,臉上的瘤子隨著他快樂地舞步在上下跳動,鬼怪們看到他快樂又滑稽的樣子,都被逗得開心大笑。

這個故事啟發了億萬人:不反覆咀嚼悲傷,才是一個人幸福的開始

為了再見到這個快樂的老爺爺,鬼怪們商量無論如何都要扣下老爺爺身上最重要的一件東西,讓老爺爺再來。鬼怪們以為隨著老爺爺舞步來回搖動的瘤子是他的寶貝,於是用了仙術將老爺爺的瘤子摘了去,沒留下一點痕跡。

後一位長了瘤子的是位有學問、有地位,家境殷實的老先生,他本人高大魁梧模樣好看,家中還有年輕漂亮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這母女兩人都是輕鬆快樂的人,時不時能從她們家聽到愉快的笑聲。

但是老先生自從生瘤子後,就再也快樂不起來了,面對妻子女兒的逗樂,他不但不開心反而很憤怒懊惱。他覺得這瘤子妨礙了他的人生,十分討厭。

老先生處心積慮蓄鬍子想藏住瘤子,可是肉瘤越長越大,總也藏不住。他便天天照鏡子灰心喪氣地嘆息,甚至想過乾脆用小刀把那瘤子給割下來,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他聽到了前面那老爺爺瘤子被鬼怪摘去的事。

於是,他也決定去赴一次那些鬼怪的月光宴。這位老先生精心準備後就去赴宴了,他正兒八經、嚴肅認真地起跳,還吟起了文縐縐的詩詞。

不料鬼怪們看的心煩意亂,不但沒感到高興開心,反而紛紛站起來逃走了。這老先生一心想著要鬼怪們摘去瘤子,就追著大喊:“無論如何,也把我的瘤子摘去啊。”

鬼怪們逃跑中聽錯了話。以為他是想要之前他們摘去的老爺爺的瘤子,為了不再見到這麼沉悶討厭的人,鬼怪們趕緊將之前老爺爺的瘤子向他扔去。結果,這位老先生不但之前的瘤子沒被摘去,反而又多了一個。

作者在文末給讀者留下了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這就是性格所造成的悲喜劇。其實,在人間生活的內部,一直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是啊,時時將苦難放在心上,不斷咀嚼悲傷的人,總是難以走出苦難的陰影,越過悲傷的魔障,就算身份、地位顯赫,財富、愛情、親情一樣不缺也感受不到幸福。

這個故事啟發了億萬人:不反覆咀嚼悲傷,才是一個人幸福的開始

縱觀身邊那些幸福快樂的人,無一不懂得及時從悲傷中抽離,即使身處困境和苦難裡也不會過度沉溺、自怨自艾。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你不在意苦難,苦難就是對你成長的歷練;你若在意苦難,苦難反而會成為你成長的攔路虎、幸福的絆腳石。

曾有醫生弄錯了兩名病人的診斷結果,身體健康的甲被醫生誤判為癌症說最多活不過三個月,而真正的癌症患者卻被醫生告知身體各項指標健康正常。

接下來的日子裡,健康的甲像遇到了世界末日一般惶恐,他吃不下睡不著,精神高度緊張,每天都掰著指頭數餘生剩下幾天。焦慮難安的他一下子萎靡不振,還沒到三個月就奄奄一息了。

而那名真正的癌症患者,自從聽到醫生說自己完全健康的消息後,心情大好,說說笑笑、唱唱跳跳,每天吃的香睡的好,癌症居然奇蹟般地不治而愈了。

心情決定悲喜,性格左右命運。反覆咀嚼苦難和悲傷,心中念念不忘,才是一個人真正不幸的開始。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說。“身之主宰是心,心之所發是意,意之本體是知,意之所在是物。”“一切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要從心上找原因。”

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會春暖花開、鶯飛草長。心中只剩絕望,自然萬物不生、凋敝蒼涼。

作者:安芮嫻,用文藝的筆觸記錄光陰的瀟湘女子,寫安暖的文字給最懂的你。關注安芮嫻,更多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