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的下來,是種了不起的能耐

慢的下來,是種了不起的能耐

01

老街上有兩家刺繡店比鄰而開,兩店的老闆是同一個師傅教出的師姐妹。

她們的手藝相差無幾,起初的生意也差不多。但隨著縣裡旅遊經濟的發展,兩店慢慢拉開了差距。

一開始,兩家店都接到了不少旅遊公司的批量訂單。為了提高接單能力,師姐家率先擴招了人、還發起了外包。不久,師妹家也增添了人手,但她消化訂單的能力遠遠不及師姐強。

因為,師姐家招的是生手,簡單培訓兩天就上手,成本低出活快。師妹家請的是熟練工,生手只能當學徒做些配線等基礎活,而且她家的驗貨要求十分嚴苛,但凡有配色、走線、接頭處理不到位的都不予通過,直接拉高了成本、影響了出貨量。

師姐為此勸過師妹,一點小瑕疵有啥關係,顧客大多是外行很難看出問題。但師妹卻說,顧客看上的就是咱們的手工,敷衍不就是砸牌子、壞口碑嗎?

為此,這對師姐妹還在爭執中鬧了氣。

慢慢地,師姐家的生意越做越好,不僅壯大了規模,還引入了機制刺繡工藝。名氣也更響了。但好景不長,不久後,她家就遭遇了接二連三的退貨風波。

原來,為吃下大批量手工訂單,師姐將價格只是手工品1/10的機制繡品大量混裝進了手工訂單的貨內,被懂行的買家識破了。

結果,一家退貨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買主紛紛上門退貨索賠,還被當地媒體曝光。師姐的品牌一下子砸了,曾經熙熙攘攘的門店冷清了起來。

這時,穩打穩紮的師妹家訂單激增,預售到了3個月之後。街坊好奇買家為什麼願意等那麼久,有人說,師妹家的鞋墊手藝好,送人體面。也有人說,師妹家是真材實料的手工藝品,值得多等幾天。

原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慢,反而比耍滑頭的飛速前進要快。弄虛作假快,終究走不了多遠。誠信無欺的慢,反而是快的鋪墊。

02

我有位開公司的朋友馬總曾和我說過他的兩個快慢助理。

他說,有些快,其實是慢。有些慢,反而更快。

馬總之前有個助理小A,能言善辯,每次不管他說什麼,就算是隨口說說,小A都會很快答應,“好的,馬上就辦。”

起初馬總還為招到這樣一個助理暗自高興,以為這個馬上就辦的助理,能幫他解決很多問題。

但事實並非如此,小A答應後雖有馬上去辦,但大多時候都是草草了事,要麼做了這個忘了那個,要麼都做的不夠細緻嚴謹,很多次返工重來,反而耽誤了時間。

好長一段時間,馬總的計劃都會被小A給打亂,不得以他又重新換了個助理CC。

CC和小A的辦事風格完全不一樣,每次馬總交代完事情,他都會多問些問題。

比如馬總讓他10點約某個客戶面談,他不是馬上答應就去做,而是反問馬總,約客戶商談的主題和意向、面談時長、是去對方公司還是邀請對方前來、雙方參加的人員範圍、需要準備哪些相關資料、會談結束是否需要共同用餐等一系列問題。

得到具體答覆後,CC才會一樣樣去慢慢辦理落實。馬總說,比起小A的快他更欣賞CC的的“慢”。這種慢,看起來不疾不徐、起步晚,但是計劃周全效率高。

馬總說,現在他招人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具備慢的下來的能力。寧願員工在事前考慮、籌謀、計劃和準備上慢一點,也不要那種馬上拍胸部保證、不經任何籌謀就貿然行動的快。

03

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里,很多人都在追求快,在他們眼裡快人一等就意味著效率高。

只是,不少人都在曲解快的本意。他們把盲目、魯莽、不經籌謀的冒進當成了快。把投機取巧、偷工減料的趕超當成了快。甚至還有人將違反法律和社會規則、另闢捷徑當成了快。

殊不知,這些快其實是慢的伏筆,是潛藏的危險,是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遇到急事、難事,能順利解決問題的往往是那些不急不躁、慢的下來的人,發展比較好的也是那些相對沉穩、不會被利益擾亂心性、甘於慢下來的人。

他們“慢”不是因為行動力不強,技能不行,而是他們心裡裝著規則、尺度、原則和周全。不會一聽風就是雨,他們做的每一個決定、開始的每一次行動,都會深思熟慮,量力而行。

有人說,慢就是快,快就是慢。深以為然。

不一味把速度當目的、不急於求成的慢,是平常心、敬畏心、自信心、冷靜心的體現,是按規律辦事,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浮躁的生活裡,快的起來是能力,慢的下來更是本事。

尤其是在人人都追求快的時候,慢的下來更是一種勇氣、從容和智慧。

慢慢來,反而更快。因為,慢的下來,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能耐,世界會獎勵慢的下來的人。

作者:安芮嫻,省作協會員,自由撰稿人,寫安暖的文字給最懂的你。來源:六點成長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