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乞丐巧审案

民间故事,乞丐巧审案

一天,要饭的在街上遇见一个农夫从县衙出来,愁容满面,就上前问道:“兄弟,你有何事,如此闷闷不乐的?”农夫叹了口气说:“气死人了。”接着就向要饭的一五一十的学说起自己的遭遇来。

原来,他是一个老实农人,也无多大的本事,常年在家里以务农为生。有一天,他在地里挖得一样东西,也不知是啥东西,就让村上的一个财东瞧瞧,财东一看,感到惊讶,说那是件难得的宝物。后来又说吃不准,得回家仔细琢磨琢磨再说,就把东西拿走了。几天过去了,他去索要,可财东不想还不说,却说那东西本来就是他的。为这事,两个人闹到县衙,打起了官司。结果,县老爷相信财东的话,把他挖出的东西判给了财东,还说他是訛人家哩。

要饭的听罢,愤愤不平的骂道:“如此昏官,还配当百姓的父母官,把书念到狗肚子去了,连芝麻大个的案子都审不了。”

人常说,墙里说话墙外听。要饭的话恰好被一个过路的差人听到了,他便把此事向县老爷反映了。

听了差人的报告,县老爷很是生气,就派人把要饭的传到县衙,问他:“你个要饭的,吾老爷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暗地里败坏我的名声。”要饭的也不回避,不紧不慢的说:“这有什么,我不过说了句实话。”“那你认为我判的不够公道?”“公道不公道,不是你我说了算,要能使人信服才是。”

民间故事,乞丐巧审案

“啪——”,县老爷恼羞成怒,拍了一下惊堂木,气冲冲的说:“一个要饭的竟敢口吐狂言。你要是把这案子判得人心服口服,就让你来当这县官。”

县老爷以为这样就会把要饭的震住,他就会知难而退,不管闲事。可要饭的却毫不在意,胸有成竹的说道:“那我就试试看看。”

于是,县官就当即升堂,让人去传农夫和财东到庭。让要饭的公开重审此案。

不一会儿,当事人都传到了。开庭后,要饭的先问农夫:“你挖出所谓的宝物时,可曾有人看见?”“没有,当时地里就我一人。”

要饭的接着问财东:“你说那东西是你的,你是哪来的?“是我家祖传下来的。”财东指着农夫,用鄙视的口气说:“瞧你外穷得提起裤子寻不见腰的,还能有外宝物。日子过不下去了想訛人是不是?”。

要饭的见财东说个不停,就打断他的话说:“不要说那些于本案无关的。我问你,你家有那宝物,有无人知道?“

财东答道:“我家的伙计和邻居都能知道,他们可以作证。”于是,要饭的就让人把财东提供的证人传来。

民间故事,乞丐巧审案

证人到庭后,要饭的问他们:“你们知道东家有那个宝物吗?”

众人都说知道。要饭的接着问:“是听东家说的,还是亲眼见过?“

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我们亲眼看见过。“

庭审到这里,县老爷心里暗自好笑。好一个要饭的,我当你又有什么高招呢,原来你也不过如此。吾老爷当初也是这么问的。现在人证在当面,我看你如何判?

谁知要饭的没有判决,而是让人从河里挖了一大块青泥,拿到堂上,分给农夫,财东和所有证人,并把他们分开。让每个人把见到的宝物用泥捏出来。在场的人不知要饭的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只得照办。

不一会儿,大家就捏好了,要饭的就让他们呈上来。他把每个人捏的宝物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啪——”要饭的把惊堂木一拍,指着财东大声吼道:“大胆的无赖,还不从实招来。”

这一下,把财东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只好把如何诈骗农夫宝物的事招了出来。

就这样,要饭的推翻了案子,重新把宝物判给了农夫。至于对财东和证人的处理,要饭的交给了县老爷。县老爷根据刑律的有关规定分别进行了处理。财东和一干证人自知理亏,也都个个服判。

办完案子,县老爷百思不解,要饭的就凭捏泥块如何认定财东在说谎呢?

要饭的淡淡一笑说:“这还不明白?财东这几个证人都说亲眼见过宝物,可捏出来宝物的样子各不相同。说明他们根本就没见过那个东西,分明是在做伪证。唯有财东和农夫捏的一模一样。说明只有他两人见过实物。这就证明农夫说的是真话。这下,你明白了吗?好我的县老爷哩,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完,出门要他的饭去了。

听完要饭的话,县老爷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都缓不过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