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三則

小小紅軍漫畫家

紅色故事三則

王直將軍,上杭才溪人。他是反映抗美援朝志願軍故事的優秀影片《英雄兒女》中那位軍政治部王主任的原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直將軍剛參加紅軍時只有15歲。由於當時年紀小,加之有文化,王直被送到文工團搞宣傳,他在紅都瑞金,用“漫畫”的形式宣傳革命道理,受到毛主席的表揚。

1933年春,第四次反“圍剿”戰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年,17歲的王直是紅軍獨立第10師宣傳隊隊員。由於王直能寫會說,又能作畫,不久便成為宣傳隊的骨幹,深得領導和同志們的讚賞。

一天,王直畫了兩幅引人注目的漫畫。其中,一幅畫的是妻子送丈夫參加紅軍,一旁寫著“送郎上前線”。另一幅名為《主子與走狗》,畫面中代表“帝國主義”的洋人手裡拿著一沓鈔票,正頤指氣使地指揮跪在面前的國民黨反動派“走狗”去“圍剿”紅軍。漫畫筆法簡練,頗為傳神。

剛好,毛主席看到了,認為畫得通俗易懂,便打聽是誰畫的。師政治部主任賴玉宏把王直拉到主席跟前說:“是他畫的,上杭才溪人。”王直有點不好意思,低著頭回答:“報告主席,是我昨天畫的,畫得不好。”主席摸了摸他的頭,用濃濃的湖南口音說:“好啊!你這個才溪紅小鬼,畫得不錯嗎!我們做宣傳工作的,就要像這樣,多注意搞一些形象化的宣傳,讓群眾一看就懂,讓不識字的群眾也能看得懂,這就需要我們多通過藝術的形式,來進行宣傳!”新中國成立後,這兩幅畫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收藏。

而王直也牢記毛主席的教誨,在戰爭年代,筆耕不輟,每戰鬥一個地方,他都要用筆素描下來,並記載有關的革命戰鬥故事。離休後,王直將軍用繪畫藝術把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融於筆墨間,先後著有《從閩西到浙西》《艱難的歷程》《彎弓射日》《忠於信念》《王直回憶錄》《王直國畫集》《王直將軍九十華誕國畫作品集———戎馬丹青》等作品,讓人領略“戎馬驚天地,翰墨描丹青”的獨特意境。□

“紅色歌仙”張錦輝

紅色故事三則

張錦輝是一位以山歌為武器,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鬥爭的少年女英雄。她四五歲起就喜歡學唱山歌,自從新思想傳到金砂後,她開始唱革命山歌,並以山歌為武器與土豪劣紳開展鬥爭。

1927年張鼎丞回到金砂創辦平民夜校,建立農民協會,發展共產黨、共青團組織,組織革命武裝———鐵血團等。其間,張錦輝進入平民夜校學習,進一步懂得了窮人要翻身就要鬧革命的道理。每當召開群眾大會時,她都要唱上幾支革命山歌。1928年6月,中共永定縣委領導了震撼閩西的“永定暴動”,數千農民攻打永定縣城。她一面和金砂婦女一起給暴動隊員送茶水、送飯菜,一面以革命山歌為武器做宣傳鼓動工作。1929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再次入閩,在永定建立蘇維埃政權。不久,成立了溪南區蘇維埃政府宣傳隊,她剪下辮子,帶頭參加區蘇宣傳隊,成為宣傳隊的排頭兵。1929年加入少年先鋒隊,1930年春加入共青團,任紅軍游擊隊宣傳隊員。

張錦輝天生一副金嗓子,又能深刻理解歌詞的內容,演唱的著名革命山歌,如《救窮歌》《軍閥的罪惡》《土豪惡》《農民苦》《十二月婦女苦》等等,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她熱情而富有鼓動力的歌聲,成為永定蘇區最富感召力的宣傳方式,群眾親切地叫她“紅色小歌仙”。她的歌聲唱出了窮人的苦難和仇恨,唱出了地主老財的兇狠和殘忍。

1930年農曆4月14日,宣傳隊奉命到毗鄰的仙師鄉西洋坪開展工作,突遇保安團襲擊,張錦輝在突圍中不幸被俘。白匪頭子親自審問了3天,張錦輝受盡了各種殘酷刑罰,但她意志如鋼,寧死不屈。農曆4月18日,敵人把她押到峰市鄉“天后宮”前槍殺。那天適值圩期,街上人群熙來攘往。張錦輝昂首挺胸,一邊走向刑場,一邊向群眾引吭高歌:“唔怕死來唔怕生,天大事情妹敢擔;一生革命為窮人,阿妹敢去上刀山。打起紅旗呼呼響,工農紅軍有力量;共產萬年坐天下,反動終歸沒久長。窮苦工農並士兵,希望大家愛齊心;打倒軍閥國民黨,何愁天下唔太平。”敵人要處決她,張錦輝剛毅地說:“鄉親們,不要難過,革命勝利一定要到來!”最後,她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而英勇就義,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僅15歲的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後,張錦輝被追認為烈士,被團中央列為“中國十大少年英雄”之一。□

才溪紅色三兄弟

1929年夏,閩粵贛三省強敵對閩西進行“會剿”。為粉碎敵人的陰謀,暴動後的才溪進行第一次擴軍。年輕人紛紛報名,下才溪銀坑村農民林攀信、王永玉的家中也不平靜了。

林攀信、王永玉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林金堂原在異地做木匠、打短工;二兒子林金森吹鼓手賺幾個銅錢餬口;老三林金香有病在家。紅軍入閩後,土地革命在才溪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到處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林攀信一家先是發到耕田證,後又發到土地證,夫婦倆心裡樂開了花。

不論在土改、支前還是其它活動中,三兄弟都表現得分外積極,老大入了黨,老二老三入了團。鄉里擴紅,弟兄仨自然不會落後。可這次名額有限,上級規定一家只能去一個。誰去呢?

“我是老大,出門多,力氣也比你們大,我當然要最先去。”林金堂先發制人。

“我今年已經二十了,論個頭不比你矮,論力氣也不比你小,還是讓我先去吧。再說大哥有老婆,又會當家,耕田技術也比我高,留我在家實在不如留你……”林金森話音帶急。

“不成,不成。”這可急壞了老三林金香。他想到自己個頭最矮,力氣也較差,不由皺起眉頭鼓起嘴。忽然眼珠一轉,計上心頭,說:“大哥是幹部,又有老婆,說什麼得留下。至於二哥嘛,那就更不能去,爸媽不是為你做好了新床新被嗎,過不久嫂子可要過門啦。我年輕,無牽無掛,又會吹號,參軍當號兵最適合。”

平時溫柔寡語的老二卻從口袋裡掏出一條手帕來,面紅耳赤說,“我們早就商量好了,這是她繡的手帕,你們瞧,她說‘好男當紅軍,革命一條心’”。

三兄弟爭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肯相讓,於是就到鄉蘇維埃政府講理。鄉蘇主席徵求他母親的意見。

“我講不準數,要鄉里批准才有用。”慈祥的母親臉孔浮起微笑,“為了好光景,三個去當紅軍我也一千個同意,一萬個放心。可鄉里名額就這麼多,要是這次只准一個去的話,那……”她看見三個兒子的臉色從緊張到興奮,又從興奮到緊張,不由得停頓了一下,“鄉里定,哪個合格就哪個優先去吧。”

幾天後,老二林金森優先當了紅軍,走上前線。但在1930年攻打武平中堡時,他將三顆拉斷了導火索的手榴彈一齊塞進敵堡,然後用背拼命堵住碉堡洞口,用生命換取了碉堡的炸飛……

噩耗傳來,一家人悲痛萬分。老三林金香連夜趕到鄉蘇維埃政府要求參軍。1933年,在江西某地執行任務時,又不幸壯烈犧牲。

老大林金堂得此消息,毅然吻別了妻兒,掛著短馬槍和揹包上了前線。後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34年10月在江西瑞金病逝。

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三兄弟為革命事業,相繼走上前線,又相繼犧牲在戰場。他們的英雄事蹟傳遍了閩西,傳遍了蘇區。為了紀念這三位獻身革命、染血疆場的同胞兄弟,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為他們合立了塊碑,供後人永遠憑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