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董鄂妃身世之謎(五)

清末民初清史學家孟森先生,曾經論證董小宛不可能入宮。他的依據是,董小宛的年齡比順治皇帝年長14歲,當年即順治八年,“年長以倍。”

為此,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董鄂妃即董妃的真實年齡。

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親自作《御製董妃行狀》,又命大學士金之俊作《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傳》。

驚人,董鄂妃身世之謎(五)

順治皇帝畫像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順治皇帝是董妃最親近的人,金之俊奉皇帝之命為董妃作傳。對於董妃的年齡,是應該、也完全能夠說清楚的。但是順治皇帝在御製文中說:董妃“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庭”。金之俊的說法,與此相同。這二人說了入宮時的年齡,卻對董妃在哪一年入宮,並不提及,就使得她的年齡成了懸案。董妃死的時間,在清官方史料中有明確記載,但對其死時年齡,又絕口不提。而清朝遺老唐邦治《清皇室四譜》中,只說“年二十餘”,同樣也是含糊掩飾。無論是順治皇帝,還是大學士金之俊,或是清朝官方文獻、遺老著作,都在有意無意地掩蓋事情真相。這些更說明,關於所謂的董鄂妃的年齡,確實有可疑之處。

驚人,董鄂妃身世之謎(五)

清末民初唐邦治《清皇室四譜》

但是在清初一些人的詩中,卻透漏出董妃的年齡。尤侗《端敬皇后輓詞八首》之五:

“無復承恩一顧中,蕭條三十五離宮。香銷荳蒄辭飛燕,枕冷珊瑚負伏熊。妃子殘眉憐宛轉,夫人小字惜空同。祇應殯傍昭君塚,青草年年恨血紅。”

三十五離宮:董小宛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死於順治十七年(1660),死時當是三十七歲,但是輓詞中寫為“三十五”,明顯是給自己留後路。詩人在寫“詩史”時,雖然追求在詩中隱現史實,但是又不能不為身家安危著想。

當時還有另外一位詩人,冒闢疆的朋友陳其年。他的《水繪園雜詩》第一首:“南國有佳人,容華若飛燕,綺態何媥娟,令顏工婉孌。紅羅為床帷,白玉為釵鈿;出駕六萌車,入障九華扇。傾城疇不知,秉禮人所羨。如何盛年時,君子隔江甸?金爐不復薰,紅妝一朝變。客從遠方來,長城罷征戰。君子有還期,賤妾無嬌面。妾年三十餘,恩愛何由擅?”

驚人,董鄂妃身世之謎(五)

陳其年畫像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詩以第一人稱口吻寫出來。寫容貌像趙飛燕一樣美麗,排場顯然是皇妃的儀仗,尤其是寫自己的憂慮:“妾年三十餘,恩愛何由擅?”這恩愛當然不會是來自冒家,“君子有還期,賤妾無嬌面”,暗示著冒董離別深閨之變,並且冒闢疆對外宣佈董小宛已死。

驚人,董鄂妃身世之謎(五)

陳其年全集 圖片採自網絡,向原作者致謝

董小宛自順治七年被搶,輾轉入宮時,年齡已經三十有餘,卻得到皇帝專寵。這使她喜中有憂,惟恐色衰愛弛。這也是以色事人的董小宛必然會有的敏感之心。在生下皇四子之後,本來曾覺得固寵有望,然而此子不久卻殤逝。董妃在宮內、宮外重重暗害下,層層憂慮導致生病,終於薨逝。

有人說,董小宛大順治十五歲,其實是不準確的。她生於明天啟四年(1624),農曆甲子年。從前面提到的禮部篡改榮親王入葬時辰,暗算董妃這點,也可以推算出來。按周易說法,“午”與地支“子”相沖,如果董小宛是上一年即癸亥年生,則“午”時與董小宛生年的地支“亥”無礙,那些滿族官員的暗害圖謀豈不是枉費心機,後來也就不會在這件事上掀起那麼大的風波了。董小宛僅大順治十四歲,這是確切無疑的。

董小宛死後,尚有層層餘波,後面還要講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