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賺不到錢?研究生棄高薪回農村,幹了這個事,產值超百萬

在農村賺不到錢?研究生棄高薪回農村,幹了這個事,產值超百萬

這幾年來,中國的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好,農村處處充滿著商機。

在廣西蒙山縣長坪瑤族鄉六坪村,這裡山多,地少,交通不便,但是這裡生態環境比較好,也是一種商機。

村裡人潘建龍,是一位碩士研究生,有著工程師職稱。研究生畢業後,潘建龍在大城市裡有著一份不錯的高薪收入,但是他看到村裡的生態紅利,毅然放棄在外面工作的優厚條件,選擇回到農村創業。

 “放著收人頗豐的工程師不幹,卻要回農村。” 潘建龍剛開始這樣的舉動,從他回村裡那天起,就讓很多村民疑惑。他用實際行動,讓村民打消了對他的看法,並加入了他的團隊,跟他一起幹。

在農村賺不到錢?研究生棄高薪回農村,幹了這個事,產值超百萬

他回到家鄉後,他進行了深入調研,結合本地資源特點,決定養殖大鯢。首先,他辦起辦企業,先後投入資金320餘萬元建設瑤山大鯢繁育基地,基地養有大鯢親本90尾,萬尾大鯢養殖場一個,萬尾大鯢幼苗繁殖場一個,大鯢餌料養殖塘3500平方米。

為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他堅持科學管理養殖,創集養殖、繁殖與銷售一體的發展模式。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以自建養殖基地為核心,成立了蒙山縣瑤山大鯢繁育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合作社吸納了110戶村民加入,其中貧困戶佔達60%以上。不久,他並有了 “壽翁樂”商標,並申請大鯢孵化和養殖多項專利。

經過努力,潘建龍率先在梧州市繁殖出大鯢幼苗,現在已連續兩年育出幼苗共計5000餘尾,產值超百萬元,同時通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大鯢養殖,共同分享養殖大鯢帶來效益。“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我不做工程師回農村創業,希望帶領大家一起富。 ”潘建龍說。

在農村賺不到錢?研究生棄高薪回農村,幹了這個事,產值超百萬

他在合作社經營過程中,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地區繁殖養殖大鯢的技術,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瑤山大鯢繁育合作社被評為2014年梧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並在首屆“中國長壽之鄉”廣西健康產品展覽會中繁育基地提供的瑤山大鯢榮獲“壽鄉好食材”的榮譽稱號。

在農村賺不到錢?研究生棄高薪回農村,幹了這個事,產值超百萬

誰說在農村賺不到錢的? 潘建龍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在農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抱團前行,總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