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高考成绩和心仪大学差多远?诺贝尔奖得主们怎么说

当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距离你想要上的大学,还远吗?

你的高考成绩和心仪大学差多远?诺贝尔奖得主们怎么说

如果没有,愿小墨接下来的话能够和你一起,拨开云雾。

当我们看到更多家长们的感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一大事似乎也遭遇了滑铁卢。

怎么办?看着不是那么理想的高考成绩,你会怎么选择呢?

北方还是南方?你的志向是去到哪里?想要做些什么呢?

对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时,需要平衡好些因素之后,再折中选择风险不是那么高的一项。

看似毫无攻略的高考志愿选择,其实也有某种程度的偏向性依赖。

毕竟,对于孩子们的家人来说,大家觉得自己是过来人。

过来人的特点就是,觉得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拥有话语权。于是,按照父母的意愿选择大学,真的不会后悔吗?

深刻且无法预知的未来,小墨觉得,能够将选择权交给孩子们,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让孩子们自己去对自己负责,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放手”,也是一种包容和爱。

如何选择不后悔?

怎么样做才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大学选择是心安理得呢?

你的高考成绩和心仪大学差多远?诺贝尔奖得主们怎么说

谁可以保证得了你日后的情况呢?

从我认识的几位选择来北京读化学的女生看,怎么说呢?样貌好看,心里澄明,对于学习有疯狂一般的执着。

但对于几年前自己的选择,她们却觉得在那些挣扎里时间,居然还是走了一条不是那么让自己痛快的路。

有人会选择无悔,也有人会觉得,若时间可以倒流,我们该有多好。

也有人说,专业的学习还是表面的,毕竟只有四年时间,大学生需要学会的是,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习,看待世界。

今天已经是周五了,但是对于高考填报志愿的话题还在继续。

读什么专业,会让我们从此腾飞?

于是,很多人觉得新闻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这个专业为何会受到如此高的推崇和评价呢?

这是因为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什么也不了解。

新闻学却是一个能够有比较全面视角去读懂社会的专业,还会比较公正公平地看待社会事件。

而且,新闻学的学习是需要有一颗长久的好奇心的,否则你的采访和写作从何入手呢?

另一方面,新闻学因为是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有了解,所以,涉猎和学习面会是极其宽广的。

当你想要从采访或者交流里面走进一个陌生人的世界,表达能力和倾听总结等能力,这些都会在频繁往复里面,形成非常好的认知习惯。

拥有独立且深度的思考,是我们很多人希望自己有的。

新闻学有这样的优势,但是绝不代表新闻学就能够实现一个人全部的价值。

我们的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在用天然的技巧去倾诉或者发挥你的智慧和闪光点,对于这一个领域甚至更多的场合,你也许更懂得拿捏和处理。

你的高考成绩和心仪大学差多远?诺贝尔奖得主们怎么说

不过,不是说只有新闻学有这样的学习帮助,只要你肯花时间多读书,培养学习的思维方式,不是不可能。

在大家纷纷讨论高考志愿怎么选择时,诺贝尔奖、孙冶方奖得主在前几天去了西湖畔,很多人都在揣测他们会谈论些什么呢?

拥有着被公认为是“超强大脑”的这些人,究竟说了什么?

仅仅三天的时间,就有超过几十万人在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相关的问题。

真知灼见,不是一天的速成。

这次的会议话题,聚焦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包括了数据隐私、大数据垄断等。

前谷歌经济学家和微软首席经济学家,分析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你在网上买一块巧克力,网站说可以便宜到1欧元,但需要你提供家庭地址、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给网站另做他用。

结论是:60%的人说没有问题,只要便宜到1欧元,一直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居然都愿意授权个人信息。

话题一出,大家都变得很激动。

有人说,当人开始上网买东西,对那几百页服务条款点击接受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隐私了。

再换个话题吧。

对于人工智能(AI)技术,我们还是看不懂,不知道到底是可以拯救还是摧毁人类文明?

有教授称,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

在AI之前,发生过什么让我们震撼的重大技术?没错,就是原子裂变反应和二战结束时候原子弹的使用。

同理,如果人类没有管理好自己,盲目自信、滥用技术,可能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研究的题目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真正突然之间进入实用阶段是很近的事情。

但是,进入实用阶段,并不意味着它已经成熟了。

以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你的高考成绩和心仪大学差多远?诺贝尔奖得主们怎么说

当我们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包围,谁能够看透彻呢?

今天的技术变革,对于社会变化有着怎样的影响?对于界定边界,如何权衡?

创造福祉是有难度的,所以,更多人还在继续思考着。

如果你对于自己个人的选择还不清楚,小墨建议,你可以突破这些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然后你再回到自己,看看你能够做些什么。

如此这般,你是不是就知道怎么报志愿了呢?

轻松一些看待,你想要去的大学。

比起你日后在大学需要学习的知识,更需要的是,一种持久不断的学习状态。

对于知识的渴求是无止境的,不是在四年大学甚至再往上读书能够完成的。

站在更广阔的视角高度,重新审视自己挑选的学习领域,你也许能够更加认知自己的潜能。从知道自己是谁、能够做些什么开始,你已经在“大学”门口了。

小墨愿你能够摆脱固有认知思维的束缚。

不只是这一次的选择关口好好思考,在未来,勇敢地选择你自己需要走的路吧。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谢谢)

沐南墨:我们一起思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