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还是住校?这是一位衡水中学家长的回答

走读还是住校?这是一位衡水中学家长的回答

01

有读者在后台提问说,孩子马上就要上高中,不知道是走读好还是住校好。

走读吧,没有时间管孩子,只能由外婆来照顾,而且外婆到了年底也没有时间。

住校吧,担心营养跟不上,还怕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太大。身边有几个孩子,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住校,到了高三也选择的走读。

那位读者朋友问我:“你的孩子当年在衡水中学,是走读还是住校?有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经验?”

02

我告诉他,衡水中学属于全封闭式管理,即使学生的家就在学校的院墙外面,也必须要住校才行。

至于住校的利弊,我也确实有过纠结和反思。

先说坏处:

一是从情感上讲,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三年,不能和孩子朝夕相处,总觉得是一种遗憾。

有一篇叫做“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的文章,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曾心生感慨。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上高中可能是能够一起长时间生活的最后阶段。因为上大学后,孩子的房间就会成为只有寒暑假才启用的旅馆。

要不要把这个过程提前三年,这一点确实让人犹豫。

二是从学习上讲,住校会造成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弱化,尤其对衡水中学这种放假很少的学校来讲更是如此。

比如儿子上高中时,他的一些科目成绩比较拖后腿,而且作为家长的我是有能力对其进行辅导的,但由于几个星期只有一天的接触时间,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把问题又带回学校。那种无力感,真的用语言难以表述。

此时,我们只能选择无条件相信老师。

三是从管理上讲,学校更注重整体,可能照顾不到每一个个体。

老师是一对多的,家长是二对一的,显然老师在日常管理中很难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细节。

从思想教育到青春期教育,学校可能更多的是从宏观上泛泛而谈,但家长就能够直接做到位。

所以,住校的孩子在家长教育这一个环节是相对缺失的。

至于上学苦,孩子营养跟不上一类的担心,纯粹就是多余的。衡水中学管理那么严格,每年退学的孩子也是极少数。而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缺营养,他们只会营养过剩,迟早有一天会面临减肥的问题,现在吃得比家里差点,不是什么大事。

03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住校也存在很多好处。

一是安全。

现在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没有家长来接根本不能出校门,也就根本不会遇到交通安全问题。

同样的道理,坏人也进不去封闭管理的学校,孩子在校受到不法伤害的可能性很小。

而如果走读的话,三年一千多天,我们可能天天为孩子的安全担心,如果家长每天接送,会消耗大量的精力。

二是能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我们知道,计划性和执行性是成绩好的前提。而住校生由学校统一规划时间,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情可做,有人监督,有人检查,更有利于把精力用到学习上。

而在家里,相对而言诱惑比较多,电脑、电视、手机、课外书以及大人们的迎来送往,都可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干扰。

三是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们在家里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住校了,要自己整理内务,自己洗衣服买饭,自己和同学们相处,从陌生到熟悉,这都是一种锻炼。

孩子们迟早要进入集体生活,跟那些上大学了还和家长依依不舍哭着抹泪的孩子来讲,高中住校的孩子到时候会更成熟一些。

04

高中阶段,学习肯定是第一位的。

而从学习方面讲,住校应该是优于走读的。

尤其对于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的管理,比在家里从学习时间到学习效率都更有保障。

除非是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大部分高中都是以住校生为主,学校通过统一的管理来约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对而言,走读生反倒容易游离于集体之外。

比如每年高考,丢准考证的、误了考试时间的往往是走读生,住校生由老师统一管理,甚至不出校园就参加考试,出现意外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就算是亲情断裂的问题,等孩子毕业后笔者也发现,当年每隔几星期去衡水看儿子的日子,回忆起来也特别幸福。

盼着孩子放假,然后匆匆忙忙驱车过去,订宾馆,接孩子,带着他吃饭,洗澡,谈心,紧张而快乐。

现在开车上高速,偶然还会想起来,对衡水那座城市,也觉得非常亲切。

05

总之,对于孩子高中三年的住校生活,笔者从总体上讲还是肯定的。

我不太建议孩子住校太早,比如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住校,那样的话上面所说的弊端会更明显。但高中时住校,可以接受。

如果孩子只有高考一条路,如果自己没有太大的精力和能力照顾孩子,让他住校交给老师管理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当然,具体怎么选择,需要家长根据自己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对与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