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與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

梁思永與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

梁思永是我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重要領導人梁啟超的兒子,原籍廣東新會,1904年出生於上海。1915年,梁思永考入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學習,1923年畢業。同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在校學習期間曾參加印第安人古代遺址的發掘,並對東亞考古問題做過特別的研究。求學期間因受父親文化救國思想的影響,曾一度回國在清華國學研究院擔任助教,並且整理清華學校所藏的山西夏縣西陰村史前遺址出土的陶片,1930年發表《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是年夏獲得哈佛大學研究院考古專業碩士學位。畢業歸國後,任職於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

梁思永與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

1930年8月,梁思永先生得到消息:中東鐵路俄籍僱員盧卡什金在昂昂溪附近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梁先生同傅斯年、李濟兩位先生商量,決定親自到昂昂溪走一趟。出行計劃確定後,研究所請丁文江先生出面,預先同代表盧卡什金的俄籍地質學者阿尼阿特接洽,請盧卡什金作嚮導,並允許在工作完畢之後送他相當的酬金。盧卡什金只可以幫助挖掘,挖掘所得的各類標本,全部歸歷史語言研究所所有。

梁思永與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

9月19日,梁思永先生由北平出發,一路顛沛於28日早7點30分到達昂昂溪鎮。9點15分,考古組一行由盧卡什金作嚮導向發現有遺址的沙崗進發。一天裡,梁先生主要巡視了現在五福火車站南部附近的第一、二、三、四號沙崗。在第三沙崗的西北坡上,梁思永先生髮現了此行所發掘的唯一墓葬。30日,工作組對第三沙崗發現的墓葬進行了發掘,清理出了一具擾亂的男子骨架,出土了一批珍貴的骨器,石器和陶器標本。10月1日,梁思永先生和助手王文林繼續在第三沙崗挖掘探坑和測繪發掘圖。2日,梁思永先生對昂昂溪鎮東和鎮南分佈的幾座沙崗進行了巡視和調查。3日,由於天氣突變巨寒,發掘工作停止。

梁思永與齊齊哈爾昂昂溪考古

發掘的墓葬是在第三沙崗上風成坑東崖的黑沙層裡,墓葬上的黑沙層也未擾動過,並且不帶其他文化遺存。墓葬在黑沙層的底部,離底層黃沙的上面只0.2公尺,並沒有墓穴或墓圈的痕跡。

墓葬內的的中年男子骨架頭向北,軀向上。除頭骨的面部、手骨、腳骨同坐骨,其餘各骨保存的情形尚好,但是骨骼的排列已錯亂,其中尤以腿骨為甚,右股骨的下端向北(近坐骨)而上端向南,臂骨亦散亂在肋骨內。下顎骨不在頭骨的底下而遠離在頭骨之左(東)0.5公尺。殉葬器物的排列在埋葬時也曾經擾動過,但是距離本來的位置大概還不遠。從頭端說起,在頭左(北)約0.15公尺有完整的帶劃紋的圓身平底陶罐1個,斜擱著,裡面沒有任何物件;混在腐碎的左肋骨裡有小石片(形狀不整齊)6塊;在腳端有磨石錛1個,骨器12件(大小骨槍6個,骨錐3個,內中有1個被火燒焦,骨刀梗一個,功用不明的骨器3件),角器1件;此外還有帶流陶罐碎片,鳥骨和曾經鋸過的鹿腿骨。

此次發掘和調查,梁思永先生共獲得各類標本300件,同盧卡什金髮掘出土和採集的標本合在一起約1000件。其中石器最多,陶片及裝飾品次之,骨器較少。完整的標本石器較多,梁思永先生髮掘和採集的有134件,盧卡什金採有372件,後者的種類多於前者,完整陶器僅有兩件,骨器10件。較為完整的墓葬標本為梁思永先生髮掘的中年男子骨骸。

1932年,梁思永先生將昂昂溪發掘和調查的資料撰寫成《昂昂溪史前遺址》一文,發表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期第一分冊上。

昂昂溪遺址發掘所得的材料,是中國已發現的數百處細石器文化遺址中唯一墓葬材料。在考古學上,把以梁思永先生髮掘的墓葬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稱之為“昂昂溪文化”,並將鄰近地區發現的與其相同的原始文化及遺存歸入其中。昂昂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研究中國和世界古代史提供了線索和依據。成為黑龍江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標杆和基石。

在日寇瘋狂向我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昂昂溪史前遺址》向全世界宣佈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過去稱史前)就開發了嫩江流域,創造了昂昂溪細石器文化。以這部論著為理論基礎和提供的科學證據,使昂昂溪的細石器文化為我國和世界古代史研究所矚目。我國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范文瀾、呂振羽、尹達等的專著中都曾引用梁思永先生對昂昂溪文化細石器文化研究的成果,使昂昂溪在我國古代史中佔有了重要地位。

(作者系齊齊哈爾市政協文史研究員、黨史研究室原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