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蘆溪外國語學校理事會理事 張賢平


「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張賢平,浙江台州人。蘆溪外國語學校理事會理事。原江蘇省淮安中學副校長兼黨總支副書記。江蘇省特級教師,省特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第5批)。全球漢詩總會會員,南京市楹聯家協會會員。致力“無痕”教育研究和實踐,退休後潛心校園文化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在蘇浙贛多所學校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其創見和實績屢受讚譽。

曾出席第一屆全國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會,受到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接見。率淮安教育代表團訪問日本,發表通訊《東瀛尋訪他山石》。主講電教片《江蘇名師高考複習指南(語文)》(江蘇省電教館),著作有《特級教師張賢平講作文》(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培養了不起的兒子100招》《培養完美女兒100招》(主編。江蘇科技出版社)《全國特級教師精編語文》(6冊)(主編。吉林教育出版社),《周恩來教育思想》(參編。江蘇教育出版社)等。在中央和省級刊物發表《認識家鄉熱愛家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細分析 冷處理 軟著陸——關於正確對待孩子“異性交往”答記者問》《讓心靈與花木對話——校園花木文化講座之序言篇》等數十篇教育論文。


一、在對聯文化的薰陶中,蘆外師生的一天生活

浸淫於“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意識;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薰陶”的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中。

每天,晨曦微露,晨鐘響起。鍾名“三省鍾”,是一座1米多高的大銅鐘。鐘身上鑄著銘文——

聞鍾三省,奮發圖強:

家國情懷,社會擔當;

人格修養,永誌不忘。

柱地擎天,誓做棟樑。

於是大家迅速起床洗漱,穿上校服。校服上印著對聯——

爭日月以膏以晷,

伴詩書曰錄曰焚。

以這樣的情懷和精神,上操場晨操,開始了一天緊張有序而又愉快的學習生活。

晨操畢,進入教學樓,開始晨讀。學校的建築,皆以成語和詩文典故命名:一鳴、二龍、三益、四海、五車、六翮、七錄、八柱、九鼎、十步、百家、千里、萬卷、億樹、兆京,並配以對聯。例如:

三載藏鋒勤礪志;

一朝昂首必沖天。(一鳴樓)

交遊莫忘思三益;

閒處常宜守四箴。(三益樓)

學富五車安社會;

才高八斗報黎元。(五車樓)

文章多自三上出;

學問常從七錄來。(七錄樓)

萬紫千紅桃共李;

一言九鼎玉鑲金。(九鼎樓)

才由風雨行千里;

識自晨昏悟百家。(百家樓)

求真破卷不辭萬;

崇善修身定省三。(萬卷樓)

合錙銖而成山嶽;

聚十百以致兆京。(兆京樓)

聯旨涉及報國、勵志、修身、交友、勤學、踐行、惜時、節儉、哲理等。使學子們在修養情操、淨化靈魂、讀書實踐、待人接物等諸多方面都能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晨讀後走進餐廳,端起餐盤,餐盤上刻著:“求儉事微德劭,戒奢善至心安”不禁告誡自己,一定要做“光盤族”;

拿起湯匙,湯匙上刻著:“情深羹美,手巧湯甜”,又情不自禁向售飯窗口送上微笑和感激的目光。。

在古代名曲的片段樂聲中走向教室。全校近百間教室門口都有古代書院聯。如:“以文為友;舉善為師。(湖南箴言書院聯)”“行己有恥,博學於文。(廣東玉巖書院聯)”“金聲玉振;虎躍龍騰。(湖南嶽麓書院聯)”;在各間辦公室的門口,有名人書齋聯,例如“

臺榭如富貴,時至則有;草木似名節,久而後成(【宋·蘇軾】雪堂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宋·陸游】書巢聯)“無慾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明·劉宗周】蕺山堂聯)。在教室、寢室、實驗室、辦公室內,還有近千副讀書、修身、勵志聯。在這些對聯中,師生們得到中國儒學的教育傳承和豐富的精神營養。

活動課時,師生有的走進由5節舊火車車廂改造的閱覽室,閱讀、摘抄,研究,思考。閱覽室的牆壁上有六類讀書聯:(一)聯寄讀書情:如“寧誇池館消閒暇;雅喜詩書悅性靈(圓明園文源閣)”; (二)聯詠讀書志:如“豎起脊梁立行;放開眼孔觀書(左宗棠聯)”;(三)聯明讀書理:如“心澄自得詩書味;室雅時聞翰墨香(曾國藩私塾利見齋聯)”;(四)聯喻讀書法:如“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林語堂聯)”;(五)聯嵌讀書典:如“吶喊如狂人,為國而已;華蓋育彷徨,導民中流(挽魯迅聯)”;(六)聯說讀書事:如“詩書非藥能醫俗;道德無根可樹人(民間書齋聯)”。啟迪師生好讀書,讀好書,懂得如何讀書,如何鑽研,如何思考,如何踐行……

在校園散步的師生,則更能大快朵頤,盡情享受對聯的盛餐:“世博聯”“長城聯”“長江聯”“黃河聯”“名山聯”“名湖聯”“名園聯”“名樓聯”“名亭聯”“名橋聯”。掃一掃二維碼,還可以看到更多:“修身聯”“勵志聯”“節日聯”“生肖聯”“宅第聯”“題贈聯”“自勉聯”“職業聯”“宗教聯”……有志在國學方面發展的,可以駐足研讀圍牆上的《對聯知識》:“楹聯的起源”“楹聯的地位”“楹聯的作用”“楹聯的特點”“楹聯的格式”“楹聯的種類和應用”“楹聯的平仄與節奏”“楹聯的格調”“楹聯的風格”“楹聯的句法”“楹聯的結構”等;在對聯大道兩旁的展板上,熱愛對聯創作的師生又可以學習到數十種聯格:“疊字” “反覆”“復疊”“頂真” “析字”“鑲嵌”“加減”“翻造”“隱如”“缺如”“歧義”“設問”……喜歡評聯的師生,還可以讀到本校老師撰寫的《古今名聯點評100篇》。

在對聯大道的盡頭,人們情不自禁停下腳步,在名為“欹器”的器物前逗留。欹器是中國座右銘之源。欹器旁立著一方牌匾,寫著: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荀子 宥坐》

讀《荀子 宥坐》,對我們的學習、教育、教學、教改有何啟示?

你可以聽到師生們感受最深的就是孔子“喟然而嘆”的那句話:“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在學習、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決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

暮色漸深,晚自習後,大家回到寢室,準備就寢。鋪開臥具,床單上印著對聯:

夢裡堯天舜甸,

覺時塞北江南。

枕巾上印著橫批

家國情懷

於是蓋上被子,漸漸進入夢鄉。那被面上印的對聯是:

藏器學海

崇德效山

是的,正如三省鍾銘文上寫的那樣,具有家國情懷,勇於社會擔當,不忘人格修養,誓成社會棟樑的莘莘學子,內心寬廣要像海一般遼闊,修養自身的德性要效法高山。不忘父母的期望,人民的囑託,牢記肩負復興中華的時代使命,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為將來安社會、報黎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二、創辦對聯特色學校是時代的需要

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需要;是提升“無痕”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似的教育境界的需要;是延伸和拓展課堂教學特別是文言文教學的需要。

對聯學校的創辦,絕非“拍腦袋”工程,它有一個較長的醞釀期。

幾年前,我們曾在一座文化古鎮調查,發現春節期間,鎮上的商店、民居、旅社、茶館,幾乎所有建築物張貼的對聯,都是紅紙金字印刷品,顏色亂搭配,讓人們有時看不出字來。滿街見到的那些複製品楹聯,大多平仄失調,詞性不對,粗言亂語比比皆是。那種出口發財、閉嘴發財、三句話離不開“錢”的拜金主義的楹聯,嚴重汙染眼球,腐蝕心靈。

那種根據自己的文化、性格、愛好、追求、需求、希望等等而自己編撰或者請別人代撰楹聯,幾乎看不見了,那種張揚和抒發個性,那種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幾乎蕩然無存;那種安詳、快樂、恬靜的文化追求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漸漸習慣於被科技化,習慣於電腦化,習慣於坐享天成,習慣於享受,習慣於懶惰,習慣於既得利益。習慣於被裹挾在喧囂和浮躁的氛圍中。

即便這樣的對聯,張貼也大多不合規矩。在一條長街從頭至尾數了數,65%的對聯,上聯和下聯是貼反的,(包括該鎮詩社門上的對聯)。印製的對聯,錯別字、不規範的簡筆字多多:“宏圖”寫成“鴻圖”,“治貧致富”寫成“致貧致富”,“治貪”寫成“致貪”,“嚴厲”寫成 “嚴歷” “再接再勵”寫成“再接再厲”……這些對聯上的錯別字,讀了往往令人忍俊不禁或哭笑不得。

在一座文化歷史名城參觀三座著名寺廟,一座廟裡所有對聯都貼反;另一座廟將居士的獻聯寫反(不是貼反),而對聯的上方居然還掛著“某某電影開機典禮”的橫幅;還有一座廟,有一副勸善聯,用了石崇和韓信的典故,卻將石崇寫成“右”崇,向住持反映,居然回答“沒錯”。經再三解釋,住持不情願地查找底根,方說“確實錯了”。可是兩年過去,那個叫“右崇”的李鬼,竟然還安然端坐在壁上!

社會的狀況如此,連高校也不例外。報載,某名校校長過世,其他高校題贈的輓聯中,就很有幾副是不合聯律的。

多年來,我們嚷嚷國學的傳承、發揚和光大。但現狀竟然還是如此!在謎聯詩詞曲賦等國學文學樣式中,從實用性來說,對聯要數應用頻率最高的。婚喪嫁娶,節日喜慶,自勉自勵,自題題贈,店面開張,內外裝飾,園林點景,廣告宣傳,誡勉激勵,等等,無不用到對聯。與其他文學形式比較,對聯文字簡短,格律要求不甚繁,易記易學。盛世揚國粹,希望在黌門。對聯要進校園,須從娃娃抓起!這是我們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第一個理由。

第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教育應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充滿的是喋喋不休的道德說教,是居高臨下訓誡和斥咄,常常造成學生思想情緒的逆反,難以取得教育的實際效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說話”。他指出:“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牆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並最終連學校的牆壁也在說話”。他的意思是,要讓校園的每一個空間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也就是“優化學校教育環境”,或者說“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他說的“牆壁”當然是泛義的,指校園環境的一切事物,包括建築、道路、設施、亭臺、池沼等等。

平心而論,絕大多數學校是重視讓“牆壁”“說話”的。問題在於“說什麼,怎麼說”。似是而非的“錯話”,不著邊際的“大話”,批發來的“套話”,等於沒說的“廢話”,聽得人耳生老繭的“官話”等等,都無助於育人環境的優化,無助於提升育人場的教化功能。

還有一個“說給誰聽”的問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團結,勤奮、以公信人”、“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良好美德”、“做好各項常規工作,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這樣的話,是說給誰聽的呢?有一部分是“應景”的話,是說給檢查者、參觀者聽的,有的則純粹是“門面裝潢”,可能連設計者自己也不明確這些話究竟要說給誰聽,要達到什麼效果。

在校園裡,“牆壁”“說話”是說給學生聽的,那就要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渴望聽的語言說話。

校園牆壁說話,受眾是青少年。而厭純理,喜情理;厭抽象,喜形象;厭老套,喜新穎,是青少年接受心理的顯著特點。如果我們老是用純理的、抽象的、老套的語言,對青少年強行灌輸某種思想、觀點、理念,即使這種思想、觀點、理念多麼“先進”,多麼“正確”,多麼“與時俱進”,也必然會遇到他們的心理抗拒,既不能入耳,更不能入腦入心。

試看以下這些對聯:

水如碧玉山如黛,鳳有高梧鶴有松。

憂國憂民憂世界,友直友諒友多聞。

大翼垂天四萬裡,長松拔地三千年。

不為私情縈夢寐,只將貞志凌冰雪。

終生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細細體味,是不是比“樹雄心,立大志”“勤奮學習,奮發圖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之類的標語口號更為青少年喜聞可見,朗朗上口,易記易誦,更形象,更生動,更有“嚼頭”,因而更能啟人心智,更易入耳入腦入心呢?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是教育藝術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頭上的教育設想,任何一種教育現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了解教育,懂得教育,一般說來,是有害而無益的。這是因為在自然而然的氣氛中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是使這種影響產生高度效果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蔽在友好和無拘無束的相互關係氣氛中。”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少年覺察到你是故意找他談話,是特意在教育他,他對你說的話就會抱以不信任和戒備的態度。”因此,學生,特別是少年,不喜歡當“被教育者”。

“牆壁說話”當然是為了施教,但是,要儘量“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因為“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頭上的教育設想,任何一種教育現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

閱讀對聯,鑑賞對聯,品味對聯,理解對聯,讓心靈靜靜地與對聯對話,沒人強制,沒人驅使,完全自願,且樂此不疲,有趣味地研讀,體味,對照,反思,從中吸取科學的營養,受到人文的薰陶和哲理的感悟,汲取道德和人格的力量,使靈魂得到淨化與昇華。這比干巴巴的道德說教效果好得多。

第三,文言文是中國古人情感傳達的媒介,是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甚至整個社會文化的載體,它言簡意賅而又不失生動形象。《語文課程總目標》明確地提出了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即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提高語文素養。然而由於文言文中相應的文化背景、歷史條件、社會形態等等都與學生生存的環境存在著巨大的時空距離,文言文語言表達形式、表現方式、詞法語法等方面與學生現實語言交際之間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隱藏在古代詩文中的微言大義,又增加了學生認知理解的難度,因而許多學生對學習文言文視為畏途。學習的興趣淡薄,學習的收效也很有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願學、樂學文言文,養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真正扭轉文言文教學現狀,閱讀品鑑創作對聯,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

對聯中包含著文言文所有語法現象。文言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詞法和多種句法的運用,增添了對聯的諸多趣味。如:

君恩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改聯加了兩個虛詞,將原來兩個陳述句分別改成了感嘆句和詰問句,將叛臣洪承疇的自我標榜改成對他的無情鞭撻,真是大快人心!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文言詞語的一字多音和通假借讀,使對聯陡增情趣。

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

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

“莊子”既是稱謂,又指村莊;“漢書”既是雙音詞,指著作名,又是兩個單音詞,意為“漢子”“書寫”。多義詞語的運用,不禁令人感嘆,流露出會心的微笑。

若將對聯“君何曾平原走馬,我多是逆水行舟”語序加以改動

成:

平原走馬君多是

逆水行舟我何曾

則句意強調的重點有了轉移,從一般的陳述轉變成對兩人遭際

坎坷的強調。

對聯是兩行文字的文學樣式,言簡義豐是它的顯著特點。而要

做到這一點,典故的應用是他常見的表現手段。

有的直接以典故為聯。如曾三顏四—禹寸陶分;請纓殺敵—投

筆從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望梅止渴—畫餅充飢;龍蛇混雜—鷸蚌相持;過關斬將—徙宅忘妻;懸崖勒馬—臨淵羨魚;焚琴煮鶴—愛屋及烏; 張冠李戴—蕭規曹隨;固若金湯—危如累卵;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投鼠忌器—打草驚蛇。

有的則將典故引入聯中——

或拈用。如“天下太平,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乾坤正氣,在下為河嶽,在上為日星”(杭州岳廟聯)上聯引岳飛語,下聯引文天祥《正氣歌》略加改動,翻成新聯。

或掇合。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祠聯)將蕭何與漂母、呂后的典故掇在一起,為表現韓信命運的同一主題服務。

或出新。如“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有何辨襄陽南陽”

將原來的典故翻出新意,說孔明名揚天下,不必為草廬小事爭執不休,顯示了作者的大度胸懷。

或脫化。如“四面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湖南嶽陽樓聯)”下聯將范仲淹名句脫化。“憂樂”二字關情,用的極巧。用典不著形邊,使典故原來的風貌不易被人察覺。

或改造。如“不明才主棄,多故病人疏”。孟浩然詩句原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對聯作者將詞序略加改動,內容全異,變成對庸醫的辛辣嘲諷。令人噴飯。

典故是指“典例故實”,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一般來說,典故都有確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詩文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餘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語文教材的課文(包括現代白話文)也含有典故,但其數量很少,而在校內瀏覽,絕大多數對聯都含典故。這對於我們學習語文特別是文言文,豐富作文的語彙,實在是功莫大焉。


「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三、創辦對聯特色學校的主要做法和思考

我們創辦對聯特色學校的主要做法,歸結起來是以下“一“二” “三”“ 四” “五”五條:

(一)圍繞一箇中心:“育人”

對聯文化育德,育智,育心,而又始終將育德放在首位。

育人包括育德、育智、育心,而育德則始終是在創辦過程中置於我們工作中考慮的首要問題。育德的內容重在三個方面:培養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培養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意識;進行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薰陶。引導青少年學生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堅韌豁達、奮發向上,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這首先表現在選聯上,展示的重點是祖國美好風物和大好河山:世博分省聯、長城聯、名山名水聯;明志勵志聯;養心聯、養身聯等。

其次,在創作對聯時,我們既重視“意”,也重視“趣”,讓學生喜歡看,看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而又始終將立意的高雅放在首位。例如,我們在創作廁所對聯時,就歷經了較長時間的“陣痛”。有專家勸告我們說,對聯是高雅的藝術,廁所題聯是將高雅的對聯藝術低俗化。我們一度也想放棄廁所制聯的打算。網上查找古今廁所(古稱、溷、圊、廁、清等)聯,雖偶有雅緻的作品,如“靜坐覓詩句,放鬆聽清泉”,描寫手中讀著詩書,耳邊聽著音樂的出恭者。但更多的則是一些插科打諢的低俗之作。考慮再三,還是自己創作。自我“約法三章”:

內容要“寓教”,文字要“求雅”,決不能“流俗”。

經過一個多月冥思苦想和切磋琢磨,群策群力,終於擬出了“蘆溪外國語學校教學樓廁所對聯(討論稿)”

「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附1】幾點說明

1、上聯標聯題,下聯標釋義。

2、廁所名不另擬,以防初來者難尋方便處。

3、廁所除標“男”“女”漢字和圖標,還得用英語註明性別,以便於外籍人士辨識。

4、聯中典故、成語、生僻字詞請有關老師及早幫助解釋,以免誤解誤讀。如有可能因諧音而鬧笑話者,請及時指出,早做改正,以免產生負效應。

【附2】典故、成語、生僻字詞解釋

黃香溫席:《二十四孝》: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之時,則扇父母帷帳,令枕蓆清涼,蚊蚋遠避,以待親之安寢;至於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於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黃香侍奉父親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萌發、激發出來的孝,又是出於天性的、並儘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陸積懷桔:《二十四孝》: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其父康,曾為廬江太守,與袁術交好。績年六,於九江見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臨行拜辭術而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下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術奇之,後常稱說。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心父母,愛護父母直至贍養父母,既是小輩的責任與義務,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陸績六歲就知道把橘子讓給母親品嚐這是他高尚品德的自然流露。

扶正祛邪fúzhèng qūxié。祛:去除。扶持正氣,去除邪氣。原是醫療術語,現用來指扶持好的事物,糾正錯誤傾向。

革故鼎新gé gù dǐng xīn ,革,改變、除去;故,舊的;鼎,樹立。意為去除舊的,建立新的;革除舊弊,創立新制。泛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也指事物的破舊立新。

德劭shào:劭,美好。德劭,品德好。

排闥:pái tà闥:門,小門。排闥:推門,撞開門。語出宋代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三上:出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其中有語:“餘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 枕上’、‘ 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七錄:《明史•張溥傳》: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由上例可知,我們在以聯育人方面的考慮是慎之又慎、細之又細的。

(二)妥善處理“書香校園”和“對聯特色”兩者關係

創建“對聯特色”,是創辦“書香校園”題中應有之義。它是學校德育的有效途徑,為讀書活動增添精神動力,同時也極大豐富讀書活動的內容。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在建設書香校園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定的步伐,通過創建閱讀資源和環境,開展普遍的閱讀活動,培養了師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提高了師生的閱讀率,陶冶師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師生綜合素質,對培養廣大師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用濃郁的書香氛圍淨化校園,美化校園。使我師生在書香的浸潤中,受到文明的洗禮,文化的薰陶,養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生活習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社會上受到廣泛的讚譽。贏得了多項榮譽。

現在,我們又努力創建對聯特色學校。它與書香校園建設又是什麼關係?是不是另起爐灶,另搞一套的“折騰”呢?這是部分師生心中的疑問。通過學習和各種教育活動,我們逐步使師生明確:

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是創建“書香校園”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書香校園”的題中應有之義。書香校園的建設離不開環境的佈置和氛圍的營造。環境氛圍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一種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涵蓋著很大的教育意義。而“對聯特色”則是以對聯作為營造環境氛圍的主要方式。因為這種文學樣式較之於標語口號更形象、更生動;較之於詩文更言簡義豐,易於入耳入腦入心。

二、教育必須尚德,尚德必須明理。高雅的對聯文化是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有效手段,是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奉獻精神、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閱讀高雅對聯,欣賞和品味高雅對聯,應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

讀書,需要動力,需要興趣。而對聯正是解決這種精神層面的問題有效手段。

我們專門編選了關於讀書的對聯集錦,分編成這五輯;1、要讀書:如“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2、愛讀書:如“發奮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宋·蘇軾)”3、苦讀書:如“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4、樂讀書。如“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朱熹)”5、會讀書。如“讀書應是蜂釀蜜,好學恰如蝶戀花”。這樣,就有效地推動了讀書活動的開展,使“書香校園“呈現更加嶄新的面貌。

三、對聯,是讀書活動的重要內容。

首先,它是課內文言文學習的延伸和補充,通過閱讀品鑑對聯,可以更多地掌握古漢語語詞,更好地掌握古漢語的詞法、句法和修辭知識,理解和學習運用更多的典故和掌故,這不僅對學習古文,而且對於現代文的學習和協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莫大的好處。

其次,對聯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就文學樣式說,包括詩、詞、曲、賦、文等,對聯自然也在其中。從社會實用性、廣泛性看,對聯更勝於其他文學樣式。但從社會調查看,對聯文化式微狀況明顯。“對聯文化進校園”“對聯也要從娃娃抓起”已成了社會各界的共識。

(三)一體兩翼,三個方面有層次地展示對聯

以實體呈現為“體”,以網絡呈現和書冊活頁呈現為“兩翼”,分層次地展示對聯和對聯資料,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學習需要的師生和各界參觀者的不同需求。

為了創建好對聯特色學校,我們歷經幾年時間,創作和蒐集了上萬副對聯,編輯整理了幾千萬字的對聯知識資料。怎樣根據師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文化知識水平,將這些資料送到他們手中呢?

一、實體呈現。就是充分利用實體空間,在與背景協調、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讓學校的每一方牆壁都說話。”校園圍牆呈現對聯的基本知識和凸顯家國情懷、社會擔當、人格修養的對聯,以及令人或忍俊不禁、或拍案擊節、或會心微笑、或拊膺深思的各類對聯故事(聯話);中心大道則展現對聯50種聯格和聯例,樓面、教室內外、辦公室內外、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醫務室、宿舍床頭、衛生間以及各種生活用品也都有精心創作或蒐集的相應的對聯。

二、網絡呈現。實體呈現只能呈現很少的重要內容。師生在閱讀時如果想知道更多的有關內容,只需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更多感興趣的資料。例如,對聯大道展示的每一種聯格,聯例都只兩副。如果你想看到更多,掃掃二維碼,手機上就會顯示近百、幾百甚至近千副同樣聯格的對聯。想知道同樣字數的對聯(如七字聯)有哪些,也可能顯示幾千副!由於版面的限制,實體展示的對聯知識,大多是摘要性質,要了解較為詳細的闡述,也只需掃掃二維碼就可以了。

三、資料贈送或選印。在校內的濂溪書院裡,專門闢了對聯資料陳列室,為廣大師生和參觀者服務。室內陳列著有關書籍、報刊、活頁資料、畫片、錄像錄音拷貝和有關對聯的其它資料,以及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有關著作和研究資料(共15輯),還有一些紀念品。80年代拍攝的電視劇《聯林珍奇》(中國唯一一部以對聯故事為題材的18集電視連續劇)以及劇中出現的所有精彩對聯,中國著名的詩聯專家開設的對聯講座錄像片,餘德泉、劉太品、熊良鍾、李岫春等對聯名家的著作,歷代243位名人名家的名聯彙集,理學大師周敦的著作《太極圖說》《愛蓮說》《拙說》《養心亭記》,在這裡都可以以印刷成本價取得;在校內實體呈現的對聯版面上看到感興趣的內容,在這裡,師生志願者也可以為你複印。一旦你感興趣的資料暫時缺貨,留下地址和郵政編碼,還可替您郵寄。

我校實體展示的對聯有幾千副;資料室和校園網蒐集的對聯,第一階段統計有1000多萬字;後來,我們又選編了一套《對聯資料精品典藏》,包括《聯律通則及輔導典藏》《對聯專著典藏》《對聯鑑賞典藏》《對聯精粹典藏》《古今聯話典藏》《對聯妙格類賞典藏》《對聯創作知識典藏》《楹聯校本教材典藏》《對聯啟蒙讀物典藏》《對聯影視資料典藏》等10類,電腦統計有兩三千萬字。

這些資料的蒐集整理,其價值如何,有待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現在還難以評說,但主觀上我們確實是花了一番功夫、一番心血的。

(四)制聯、選聯的四個追求

立意求“深”, 題材求“廣”,情味求“濃”,內容重“時”

為了充分發揮對聯的教育功能,制聯和選聯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們努力做到:

1、立意求“深”。所謂立意“深”,就是思想深刻,趣味高雅,擯棄低級庸俗、消極頹廢情調,充滿教育的“正能量”。

例如黃鶴樓是湖北的著名景觀,“擱筆亭”紀念盛唐時期黃鶴樓上“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故事。是黃鶴樓的著名景點。後人詩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寫景抒情顥用盡,李白無奈把筆丟。”李白擱筆,雖是對崔詩的讚歎,也有自謙的意思,但對今人來說,在“權威”面前卻步,卻是“創新”的大忌。於是我們精心創制了幾副題擱筆亭聯,對這樣的時代理念做了闡釋:

題黃鶴樓擱筆亭

黃鶴樓成,黃鶴蹤何杳;

擱筆亭建,擱筆者可多?

唯其不停滯,才會有發展。

幾時建樓,臺上鶴蹤杳無跡;

誰人擱筆,亭前詩句題破牆。

事物總要發展,後輩總會超越前賢。

且為痴狂,捋袖題詩人也有我;

姑作孟浪,揎拳破閣者又是誰?

不必在權威專家面前拜倒。不停滯才可能超越。

崔顥詩邊題一首;

擱筆亭上笑三聲。

班門弄斧,才有長進。

2.題材、風格求“廣”

我們將學校的對聯特色,戲稱為“萍鄉聯海”。為滿足各年齡段、各文化層次的師生以及各行各業對聯愛好者和研究者的需要,我們在選聯上力求題材內容的廣泛性和對聯風格的多樣性。

既有名人名家作品,也有平頭百姓的佳作;既有工農商學兵的生活感悟,也有表現儒道佛諸家的思想性情。對聯涉及各種行業:茶聯、酒聯、戒菸聯,理髮、箍桶、文具、筆墨、鞋帽……各種職業聯。風景名勝,古寺名剎,宅第名園,養性修身,讀書習武,養身健體……我們創制、蒐集的幾千萬字對聯和對聯資料中,幾乎包羅萬象。我們還選編了《對聯聯格典藏》資料,包含有“字態之巧”“名稱之巧”“音韻之巧”幾十種聯格的對聯知識和相應聯例。呈現在師生和校外讀者面前的確實稱得上是一片對聯之海,一座豐富的對聯寶庫。

3.情味求“濃”。這裡說的“情味”,自然包括幽默風趣別緻新奇,例如“雖說毫末之技,卻是頂上功夫”“ 提起刀人人沒發,拉下水個個低頭”的理髮店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閹豬戶聯,“民國萬稅。天下太貧”的諷聯,“普天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舉國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的揶揄聯,“雙艇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嫂掃亂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的諧音聯;“你共人,女邊著子;怎知我,門裡添心”的析字聯,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登場便見;有時歡天喜地,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的戲臺聯,“你也擠,我也擠,此處幾無立腳地;好且混,歹且混,大家都有下場時”的官場聯,等等。

不僅如此,也是指對聯的內容深刻,含蓄。有嚼頭。如:

咦,哪裡放炮?

哦,他們過年!

這是一副土地廟聯,寫的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奶奶的對話。 “他們”,顯然指地主豪紳,“咦”表示驚訝,“哦”表示領會,平平常常十個字,生動表現了舊社會窮苦百姓在過年時的淒涼景況和他們的憤恨不滿,詼諧有趣而又帶著無奈和心酸。

老母任磕頭:哎哎哎!噯噯噯;

嬌妻只努嘴:哦哦哦,噢噢噢。

對聯以漫畫手法為不孝子“造像”。以兩組不同的嘆詞,繪聲繪色地畫出這種人對母親、對嬌妻兩種迥然不同的面孔。上聯一“任”字,對母親冷酷無情;下聯一“只”字,對嬌妻唯唯諾諾,對比鮮明,不孝子所為令人生恨。

4.內容重“時”

“時”,即有時代感。跳動時代脈搏,散發時代氣息,體現時代意識,頌揚時代精神。例如,在佛寺裡,彌勒佛是僧眾所喜愛的佛象,他袒胸露腹、笑態可掬,既慈祥又有趣,關於他的楹聯,更是千姿百態,饒有情趣,包蘊著極為精湛的語言藝術,內涵豐富的寓意,抒發著濃厚的情感。世傳彌勒聯很多,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大肚能函,斷卻許多煩惱礙;

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勸人寬容、大度,內容自然有積極意義,但是總覺得少了點時代精神。於是我們在選聯時,又自創了兩幅彌勒聯。一副是——

大肚能容,獨不容惡吏欺黎庶;

慈顏常笑,最可笑貪官扮聖賢。

另一副是——

香客敬香頻叩首:望菩薩留意,留意,留點意;

笑佛頷首連拍肩:請施主放心,放心,放寬心。

在彌勒聯裡,彌勒化作了清官和貪官兩類官員,融入了時代的畫面,時代的語言,時代的心聲。跳動著反腐倡廉的時代脈搏。

(五)做到對聯文化的5個 “融入”

讓對聯融入校園環境,融入課堂教學,融入休閒生活,融入家庭生活,融入社會生活。使莘莘學子目所視,耳所聞,身所感,言所及,心所思,意所在皆浸淫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環境氛圍中,是我們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不懈追求。

讓對聯融入校園環境,融入課堂教學,融入休閒生活,融入家庭生活,融入社會生活。通過這5個“融入”,使莘莘學子目所視,耳所聞,身所感,言所及,心所思,意所在,皆浸淫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環境氛圍中,是我們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不懈追求。

要將對聯能真正融入校園環境,就要讓學生對這些對聯既有親切感,又有神秘感,想讀,又似懂非懂,常常引起討論或爭論,於是翻書尋典或請教老師,終於豁然開朗,卻又意猶未盡,於是細細琢磨,體味,興味無窮,索筆展紙,寫下心得。

例如,樓名是按數序排列的,且都蘊含典故,學生從未見過,聽過。走過“百”“千”“萬”“億”,又見“京”“兆”,估摸分別也是前數的十倍。殊不知“兆”卻是“千億”的十倍,而“京”又是“千兆”的十倍。再後還有“垓”“秭”“ 穰”“溝”“澗”“正”“載”“極”……還有一大串。深深感到,知識無窮,宇宙無限。

再如,“三益樓”樓聯:“交遊莫忘思三益;閒處常宜守四箴。”對中小學生來說,就有如下知識點。字音:zhēn ;詞義:箴:箴言, 勸告、勸戒的話語。 交遊:交際;結交朋友(而不是遊玩,遊覽)。典故:三益: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四箴:宋人張方平以《禮記·曲禮》中的四句話作為修身克己的“四箴”:“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這樣的對聯,學生是否想讀,愛讀,耐讀,反覆讀,而且讀有所得,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有所樂,樂在其中呢?

融課堂教學。首先是培養師資,為教師提供對聯學習資料(文字資料和光盤),以自學為主,適當請對聯專家來校講座和輔導。其次是精編校本教材和開設選修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小學低年級從誦讀《笠翁對韻》等啟蒙讀物開始,小學高年級由對聯故事導入,簡單介紹對聯知識,初中,則按校歷,配合傳統節日(如端午 重陽)和學校節慶(如科技節 藝術節),在學習對聯知識同時,組織對聯創作。

融入休閒生活。學期開始和結束,提倡和組織孩子寫自題和題贈聯;日記和閱讀筆記,也提倡創作和鑑賞對聯,畢業紀念冊在贈言欄內,也留出贈聯欄目。學校刊物也將為對聯預留一席之地。

融入家庭生活。選編《家教對聯選》贈給每位家長,提倡孩子與家長一起創作對聯,抒情勵志,貼在自家大門、客廳、臥室、灶間,創作自勉聯貼在床頭、書桌,家長和孩子、親朋之間也提倡相互題聯,天長日久,形成風氣。

融入社會生活。參加鄉村和街道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春節、重陽等節日開展為退伍軍人、敬老院、五保戶、烈軍屬、老幹部的贈聯活動,積極參加社會組織的徵聯比賽等。

就像作文能力的提高並無訣竅,無非是多讀多寫多思,對聯也是如此。看得多了,寫的多了,交流的多了,對聯文化修養也必然會日漸長進。

對聯特色學校德創建,我們還處於起步階段。以上5個“融入”許多還只是構想,具體實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落實。


「特色學校」張賢平:盛世揚國粹 希望在黌門——創建對聯特色學校的若干做法和思考

四、“以聯育人”的幾個具體問題

(一)學以致用”與“學以待用”

當我們提出創建對聯特色學校構想之初,有人質疑道:現在課業都忙不過來,再加個對聯,究竟有何用?

學,要有用,這是對的;“學以致用”,也無可厚非。但是,“有用”也好,“致用”也好,不見得就一定“立即用”。對於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學以待用”,現在的“學”,是為了將來的“用”。“ 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不學,到得將來用到的時候“現學現用”恐就來不及了。

對聯,是讀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課內文言文學習的延伸和補充,通過閱讀品鑑對聯,可以更多地掌握古漢語語詞,更好地掌握古漢語的詞法、句法和修辭知識,理解和學習運用更多的典故和掌故,這不僅對學習古文,而且對於現代文的學習和協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莫大的好處。這一點前已述及,不再贅述。

對聯的社會功能,有必要強調一下:

“擎天柱地兩行字,汲古涵今一副聯”“狼煙滾,對似手中一柄劍;稻黍枯,聯如澗底兩泓泉”。這兩副聯是對對聯功用的高度概括。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混沌之天”,這是元末農民起義軍寫在軍旗上的對聯;

“斧頭劈開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這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戰士刻在地主門樓上的對聯;

抗戰時期,全民同仇敵愾:“敵軍若來,男女老少皆為戰;鬼子敢犯,鋤頭扁擔是刀槍。”

理髮店對聯:“倭寇不除,有何面目?國仇未滅,負此頭顱。”

浴室對聯:“不逐倭奴,終身含垢;未雪國恥,滿面蒙汙。”

飯店對聯:“

復仇雪恨每飯不忘;殺賊驅倭投箸而起。”

打鐵鋪對聯:“既鑄寶刀多殺敵;又錘利鏟盡鋤奸。”

莊戶人家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

對聯是發動民眾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強大精神武器。

在和平建設時期,楹聯仍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實用性。它有著比詩歌更廣泛的實用價值。裝飾環境;啟迪世人;傳遞感情;祈祝吉祥;陶冶情操;鞭笞邪惡;宣傳廣告;等等,無不是運用對聯的廣闊天地。

就拿裝飾環境來說,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曾借賈政之口說道:“偌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任是花樹山水,也斷不能生色。”此話很有見地。試想,如果只有幽靜的佛殿書院,典雅的畫閣芳苑,奇異的仙窟名泉,卻無名聯妙對相襯,縱是鬼斧神工,也覺美中不足。如有美字奇聯相配,則會使景觀大增光彩,令人忘返。對聯既可閱古今,壯觀瞻,激詩情,又可生妙趣,添遊興,長知識,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形式,使人在不知不覺之中,開闊了藝術視野。有時一副好聯,竟使遊人流連忘返,增添遊興,難以忘懷。

如滕王閣有一聯:

依然極浦遙天,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使人讀聯之後引發思古之幽情,彷彿自己也化入歷史的時空之中。

再看山西省洪洞縣廬濟寺的大槐樹下的一副對聯,聯曰:

喬木跡猶存,汾水環流,此地遷鶯離梓里;

古槐名不朽,鸛窩宛在,於今化鶴返蓮邦。

許多人都知道,洪洞縣大槐樹下,乃明朝初年移民戍邊的的集散地。現今許多北方人的祖先從此地離鄉遠遷,此情此景怎不令其後裔們大發感慨,懷思古之幽情呢?

再看對聯的廣告宣傳作用。江蘇泗陽縣洋河酒廠聯是這樣寫的:

酒味沖天,鳥聞成鳳;

釀糟拋海,魚食化龍。

全聯運用了誇張手法,讓鳥聞味變鳳,使魚食糟成龍,何況人乎?這種手法會使讀者產生奇想,誘惑力強,令人頓入意境,流連忘返,手法之高,令人歎服。

再看對聯的勸勉作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62年10月,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遊覽,在梵音洞拾到一個筆記本。他好奇地翻開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原來在筆記本上寫有一首署有當天日子的“絕命詩”。前一面的扉頁上又有一副對聯:

年年失望年年望

處處難尋處處尋

下面還有一句橫批:“春在哪裡”。

從筆記本上得知,這是一位名叫“李真真”的姑娘丟的。肯定她有什麼為難之處,乃萌此輕生之念。郭沫若非常焦急,立即派人四處尋找,找來一問,原來她三次高考落第,愛情上又受挫折,後又從事寫作,稿件又屢寫屢退,因而心灰意冷,產生厭世輕生之念。

郭沫若耐心地開導她,鼓勵她積極生活的勇氣,並熱忱地對她說:“從你的詩對中反映你的水平不錯,還能寫舊體詩。但內容消極沉淪是不好的。今後應樹立生活的信心,振作精神去學習和工作。我想替你改一下這副對聯,好嗎”姑娘點頭同意,於是郭沫若提筆改道: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難成事事成

橫批:春在心中

接著,郭沫若又走到寫字檯前,用宣紙抄錄一副《蒲松齡落第自勉聯》贈她。並語重心長地說:“蒲松齡落第後,不甘沉淪,發奮圖強,立志創作,終於寫出了不朽的傑作《聊齋志異》,希望你以此自勉……”

郭沫若諄諄教誨,使李真真如黑夜看到曙光,倍受鼓舞。她請這位好心的長者,救命恩人題名留念。郭沫若揮筆簽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幾個字。這時李真真才知道他就是當代文豪郭沫若,驚喜之餘,她立即表示要永遠銘記他的教導,振作精神奮勇前進。從此,李真真積極向上,取得很大成績。後來,她給郭老寫了信,並附上一首詩:

梵音洞前幾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

妙筆竟藏回春力,感謝恩師救迷航

你看,對聯有如此多、如此大的社會功能,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對聯呢?

(二) “跳一跳”與“搬梯子”

又有一種質疑聲,說讓中小學生學對聯,實在太難。教學要遵循“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則,現在學對聯就是要學生搬梯子爬高枝,學生望而卻步,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

此言差矣!

1、學生“跳一跳”,目的是要摘“桃子”;如果是“道旁苦李”,想必也不會有“跳一跳”的動機。所以關鍵還是擺在學生面前的是不是“桃子”。

我們的對聯特色學校好比一座大林子,內裡又分許多“園子”,這園子就是分層教學,分層學習。小學低年級誦讀《笠翁對韻》,高年級由對聯故事導入學習基本的對聯知識,到初中,則開始學一點對聯技巧,進行對聯創作。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的學生面前都有相應的“桃子”,都能激起學習的慾望,所以並不存在因是“道旁苦李”而“罷摘”的問題。

2、即便是“桃子”,還要看這個桃子大不大,甜不甜,脆不脆,汁水多不多。不大不甜不脆,汁又不多的桃子,學生跳的慾望也不會十分強烈。

所謂“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則,“桃子”是指對學生具有相當的誘惑力;“讓”就是教師的誘導;“跳一跳”就是挖掘學生的努力程度;而“摘”就是讓學生自我探究,自主地獲取知識。這裡,教師的誘導是十分重要的,要努力把“桃子”育得個大味甜香脆多汁,使學生感到學聯趣味多多,從而對摘桃“寤寐思服”,欲罷不能。

譬如小學低年級誦讀《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小和尚唸經,天天讀也就讀膩了。如果在帶領學生讀的過程中,穿插如下的練習,讓他們稍微懂點“對”的要求,小朋友是不是會越讀越有勁,越讀越開心呢:

請你按“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的格式,也編幾則“對韻”,就叫《口口(學生名字)對韻》吧:

媽 黃蜂

弟 河

兒孫 梧桐

花 松

竹 熊

棕櫚 山

貓 草

狼 祖宗

紫燕 海南

江 兄

嶺 狗

湖北 爸

答案: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媽對爸,弟對兄。兒孫對祖宗。

花對草,竹對松。棕櫚對梧桐。

貓對狗,狼對熊,紫燕對黃蜂。

江對河,嶺對山。湖北對海南。

3、摘桃子的途徑,“跳一跳”是簡便的,但是摘得不會多;如果“搬梯子”摘,雖然吃力麻煩,但摘到又大又甜的美桃會更多,又何樂而不為呢?譬如學校的樓宇聯,幾乎每一副聯都有典故,而且有的還不止一個。學生問老師、查字典,弄懂了一個,就會有弄懂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的願望,“梯子”搬來搬去,成語典故就蒐集了一大本,久而久之,對自己的學習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不會對“搬梯子”產生畏懼和厭煩了

(三) “繞彎子”與“走直道”

教育是藝術。要提倡智慧的教育與教育的智慧,絕不能居高臨下,“我打你通”,乾癟說教,甚至訓斥羞辱。此路不通,就要另闢蹊徑。

這使人想起了春秋時期孫叔敖的一則故事:當時楚國生產的馬車,車底座低,容易砸馬腿、影響車速,使用壽命也比較短。一旦發生戰爭,這種馬車也不利於運送軍用物資。

楚莊王想直接將全國的馬車底座都改高。令尹孫叔敖卻認為,強行命令老百姓改造馬車,勢必會招致老百姓的反感和不滿。提議讓各家各戶將門檻加高。這樣一來,低矮的馬車在進門的時候,往往過不去。乘車人不得不先下車,讓人將馬車抬過去。時間一長,大家都覺得乘坐這種低矮的馬車太不方便了,於是紛紛把馬車底座改高。結果,半年之後,楚國境內所有低矮的馬車全部改造完畢。

過於直接的強硬要求,往往會招致牴觸和不滿。我們在以聯育人的過程中,也需要孫叔敖這種“繞”的智慧。“言在此而意在彼”,這是寫作的藝術;同樣的道理,“事在此而功在彼”,則是一種教育藝術、教育機智了。

譬如,在青少年中,常有“一鳴驚人”的願望,但缺乏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毅力和精神。我們在教育時千萬不要直接批評他們(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痕”),可以讓他們研討“一鳴樓”對聯“

三載藏鋒勤礪志;一朝昂首必沖天。”熟悉楚莊王“一鳴驚人” 的典故。

“一鳴驚人”典源主要有兩處:

1、《韓非子·喻老》:“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 (mo) 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

2、《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kun) 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典1只說楚王三年“無令發無政為”,典2卻說楚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典1楚王自述三年“無令發無政為”的原因是“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典2卻沒說。

“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的人卻能“一鳴驚人”這是說不通的。所以取典只能用典1,用典2只會起反作用。

這以後,可以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或讀書筆記,談談學習“一鳴樓”對聯的心得體會。還可以圍繞“一鳴驚人”這個題目召開開隊會或主題班會,出期牆報。這樣一大圈“彎彎繞”繞過來,“名”在討論學問,“實”在思想教育,實至而名歸。這比“直來直去”的說教,效果好得多。“人貴直,文貴曲”,其實“教”也“貴曲”呢。

結語

對聯特色學校的創建,我們尚在起步階段。案頭工作初步結束,創建工作的重心和重點還在對聯環境的完善和有關資料的整理上。 “理想很燦爛,現實路漫漫”,還有很多的事要思考,要探討,要實踐,要總結。“盛世揚國粹,希望在黌門”,既然我們在對聯特色學校的創建路上邁開了第一步,就一定要在改革創新的新時代裡,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要認真對待,越要堅持不懈,越要善始克終。我們一定在上級黨和教育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努力學習,積極創新,將創建之路走到底,做出成效來。

(2018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