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平羅縣共有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2625戶13954人,截至2017年底,累計脫貧1965戶10729人,目前未脫貧660戶3225人。2017年,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50元,同比增長9.3%;比搬遷前人均收入1950元增長3.3倍。近年來,平羅縣委、政府通過“12345”模式,凝心聚力,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探索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一朵花”

“十二五”以來,我縣插花安置1624戶9546人、勞務安置300戶1133人。安置過程中,平羅縣搶抓農村宅基地改革機遇,大膽創新移民安置方式,採取“大分散、小集中”插花安置,通過集中、插花、勞務三種方式搬遷安置移民5693戶29324人,其中:集中安置3769戶18645人,在姚伏等11個鄉鎮規劃保留中心村,通過開展農民自願有償退出,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有效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盤活農民閒置資產,採取回購閒置住房和存量宅基地新建方式,全面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實現了插花安置“四降低兩提高”目標,即安置成本、生產成本、管理成本、服務成本四降低和農村資源利用率、移民生活質量兩提高,實現了政府、退出農民和插花移民“三贏”,插花移民形成“平羅經驗”,受到了時任汪洋副總理的批示和肯定,並在全區推廣。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嚴格執行脫貧攻堅“兩項標準”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平羅縣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兩項標準作為工作重心,夯實脫貧攻堅精準識別基礎。組織縣、鄉、村各級扶貧幹部開展集中業務培訓,嚴格按照“戶申請、兩評議、一比對、兩公示、一公告”識別程序,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堅持實事求是、綜合研判,不搞“一刀切”,加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信息比對,做到“五個”不列入、六種情況暫不脫,確保貧困人口收入、不愁吃、不愁穿,基本醫療、義務教育、住房安全等數據信息識別準確、真實。截至目前,通過多輪建檔立卡“回頭看”,全縣共識別貧困村3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25戶13954人。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建立完善脫貧攻堅“三個機制”

平羅縣是石嘴山市脫貧攻堅主戰場,市、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建立責任、幫扶、督查三項機制,助推脫貧攻堅紮實推進。

一是建立責任落實機制。構建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書記抓扶貧工作格局,明確了市委書記領導責任、縣委書記主體責任、鄉鎮黨委書記直接責任、村黨支部書記具體責任。成立市、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分析和解決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進工作順利開展。二是落實幫扶工作機制。為確保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落實落細,安排107個市級單位和76個縣級單位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幫扶。按照幫扶責任人每人不超過5戶的要求,落實市、縣幫扶責任人695人,落實鄉鎮包戶幹部360人,與貧困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派駐3名副處級幹部分別擔任3個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共14人,選派3名縣副科級幹部任副書記、副隊長。三是建立督查問責機制。市、縣黨委、政府督查室分別會同市、縣扶貧辦開展每月定期督查、季度不定期督查相結合,推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資金使用、責任落實、作風建設等各項工作。目前,發放督辦單33個,問責處理2人,約談單位負責人10人。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持之以恆落實落細“四項計劃”

結合3個貧困村和插花移民鄉鎮實際,以產業、就業、自主創業、社會保障四項脫貧計劃為支撐,助推脫貧攻堅。一是

完善政策體系。結合自治區脫貧富民戰略及系列政策,制定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和創業就業扶持政策,拓寬補助範圍,提高補助標準。出臺《平羅縣推進脫貧富民實施方案》《平羅縣扶貧產業發展擔保基金管理辦法》等8個政策文件及配套考核驗收細則,編印發放宣傳手冊、口袋書等3萬餘份。二是抓實產業扶貧。以“四個一”示範帶動工程為抓手,大力培育和發展草畜、瓜菜、勞務三大產業。創新“企業+”模式,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吸納建檔立卡戶參與、土地流轉租賃收租、基地務工拿薪,拓寬增收渠道。鼓勵支持建檔立卡戶利用庭院空間,堅持小群多戶和集中種養相結合,發展沙漠瓜菜、草畜、林果等特色產業。建成肉羊集中養殖園區1個,肉牛集中養殖園區2個、肉鴿養殖基地1個、枸杞番茄辣椒種植基地1個、菌菇種植基地1個。引進華泰農、天源復藏、紅翔沙漠瓜菜等16家農業企業,帶動發展庭院種植2000座,庭院養殖1200戶,累計發放產業發展補助資金1340萬元。三是抓好就業創業。實施精準技能培訓,培育就業創業基地,引導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通過組織開展“就業服務月”、“專場招聘會”、“春風行動”等活動拓寬就業創業渠道。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54期3546人,建檔立卡勞動力每年實現季節性務工或穩定就業3000人以上。紅翔新村、紅瑞村、廟廟湖村3個移民自主創業園實現自主創業近300人。實行“定向、定崗、訂單”培訓,著力打造廟廟湖新絲陸服裝加工和紅瑞村臺宏服裝加工精準扶貧車間,實現穩定就業200餘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
四是織密社會保障網。按照“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的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以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高齡津貼、孤兒養育為抓手,織密社會保障兜底網,實現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確保無生產能力的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目前,全縣享受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建檔立卡人口共3368人。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紮實開展脫貧攻堅“五個行動”

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基礎設施、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社會幫扶、素質提升五個助力行動,補齊脫貧攻堅短板。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整合國土、水務、扶貧等項目資金近3億元,在3個貧困村開發耕地4.1萬畝,以土地平整、客土壓沙、電網鋪設、灌排體系建設等為重點,實施紅崖子鄉萬畝沙荒地整治、陶樂鎮廟廟湖調蓄補灌水庫等產業基礎設施項目30個,保障了產業發展需求。

二是優化金融扶貧服務環境。以農村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優先在3個貧困村開展評級授信。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在3個貧困村安裝布放各類電子金融服務機具60臺,打造便民金融服務點15個,消除了貧困村金融服務空白,實現了群眾取款“大額不離鎮,小額取現匯款不出村”的便民服務目標。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550萬元、扶貧產業發展擔保基金3000萬元,互助社發展資金800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瓶頸問題。累計為建檔立卡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824戶11027.97萬元。“扶貧保”實現應保盡保。三是抓好教育扶貧。為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圍繞教育基礎設施、師資隊伍、貧困學生資助、控輟保學四項重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確保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建成廟廟湖、紅瑞幼兒園和小學各1所。向貧困村傾斜,開展優秀教師輪崗、下鄉,加強貧困地區師資隊伍建設。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職和大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行分類施策進行教育資助。每年投入300萬元,實施“營養早餐工程”,免除建檔立卡家庭、低保家庭、殘疾人家庭學生和孤兒學生乘坐校車費用。四是凝聚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和各幫扶單位力量,從產業、就業創業、教育等方面,主動與幫扶戶對接,認真研究,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形成了上下聯動、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合力攻堅的良好幫扶格局。兩年來累計幫扶資金2015萬元,解決就業崗位600多個。
五是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在貧困群眾中舉辦“講習所”、“夜校”等培訓班,強化扶貧政策宣傳。加強技能培訓,加大培育“兩個致富帶頭人”,宣傳致富典型。每年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下鄉、勞動技能比賽、脫貧攻堅政策宣傳、致富帶頭人觀摩等各類活動不少於100場次,不斷激發群眾致富內生動力。

國務院大督查丨平羅縣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戰

製作:平羅縣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