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五個打造”夯實鄉村產業人才基礎

聚力“五個打造”夯實鄉村產業人才基礎

掌上濟寧訊 在我市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的有效探索中,人才匱乏成為制約鄉村產業振興的一大難點痛點。為此,建議:

一、打造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對區域內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成熟主體以及有意成為職業農民的潛在對象進行摸底調研,建立信息檔案。鼓勵和支持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規範有序發展,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民給予信貸、購房等政策 “優惠”。組織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並給予一定的補貼。

二、打造新型農民培訓基地。以濟寧農校為依託,整合我市高校資源,儘快成立專門的農民大學或農民職業學院。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通過開設農技培訓、經營管理、村級財會、電子商務等涉農專業,拓展 “田間課堂”“在線課堂”等方式,加快培養一批 “田專家”“土秀才”“農產品匠人”;面向各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家庭農場,開設對口課程,實現人才雙向培訓和輸出。探索在每個鄉鎮建立一處農民實訓中心,致力於培養一批有技術特長、能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型農民,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三、打造鄉村人才流動體系。貫徹落實省 《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對現有農業科技人才實行備案制管理,允許其到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兼職技術服務。設立網上人才服務平臺,暢通人才供需雙方信息匹配的渠道。開展 “在外能人大走訪”活動,引導和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退休幹部職工等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儘快出臺有關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政策措施,激發各類人才流向鄉村、服務農業的積極性。

四、打造宜居宜業舒適環境。強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爭取既能讓村裡年輕人留得住,又能吸引城市居民和各類人才來旅遊、來居住、來創業。在科學規劃村莊佈局的基礎上,加快中心鎮建設,完善提升路網水電和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縮小城鄉差距。以鄉鎮為單位高標準建設鄉村人才公寓、人才食堂,集中解決涉農人才特別是年輕人在農村的居住問題。在落實好全市 “村村通公交”基礎上,根據需求多開一些夜間公交、定製公交,為走讀式人才提供便利交通條件。

五、打造鄉村產業人才承載基礎。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孵化、引領功能,吸引人才落地生根。每年選擇2-3個縣級農業園區進行重點扶持,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集中建設用地指標,引導相關項目入園發展,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現代農業園區,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產業,推動人才與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對高層次人才的承載能力,依託研究成果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吸引更多人才來創業興業,服務鄉村振興。

(發言人:市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