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聚力,讓產業扶貧更有活力

「脱贫攻坚」聚力,让产业扶贫更有活力

「脱贫攻坚」聚力,让产业扶贫更有活力
「脱贫攻坚」聚力,让产业扶贫更有活力

聚力,讓產業扶貧更有活力

「脱贫攻坚」聚力,让产业扶贫更有活力

“種紫薯比種紅薯強多了,訂單農業真是好!”10月18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蘭橋鎮紅衛居委會武陵生活館內,貧困戶冉金花接過館主楊勝勇遞過來的數千元分紅及工資,喜不自禁。

去年,“80後”的楊勝勇動員冉金花等130名貧困戶以土地或產業扶貧資金入股,種植了300餘畝紫薯,發展起訂單農業項目。今年,在秀山縣物流園的對口幫扶下,70萬斤訂單農業產品有望全部實現線上銷售,貧困戶畝均收入將達3000元。

“在廣大農村,一個個生動的脫貧案例證明,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要聚力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來,我市建立完善了“人才向產業靠攏、政策向產業聚焦、資金向產業傾斜”的扶貧方式,匯聚起八方之力助推產業扶貧。

1

聚財力——加快培育扶貧重點特色產業

去年底,我市尚有22.47萬名貧困人口,其中產業扶貧對象8.88萬人,佔39.52%。如何加快培育扶貧主導產業,幫助貧困戶依靠產業脫貧致富?

一方面,我市聚力統籌規劃,堅持把產業扶貧與培育區域主導產業統籌謀劃,把幫助貧困戶脫貧與解決片區貧困統籌推進,把當期脫貧與長期增收致富統籌結合,抓近謀遠。另一方面,聚力資金支持,今年,我市共計下達貧困區縣市級以上農業項目資金32.77億元,較去年增長9.34%;安排下達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超3.4億元,佔全市的62.32%。今年1至9月,市農業擔保公司為貧困區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13.33億元,項目3988個。

為指導各地抓好產業扶貧工作,我市先後編制了全市“十三五”產業精準扶貧規劃綱要、產業扶貧規劃和18個深度貧困鄉鎮產業扶貧規劃綱要,著力實施特色農業、鄉村旅遊、農產品電商、農產品加工、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大產業扶貧行動”,推動柑橘、生態魚、草食牲畜等重點特色產業向貧困地區覆蓋。

截至目前,我市貧困區縣共發展特色產業578萬畝,較去年底增加58萬畝,帶動貧困人口69萬人次增收。如,巫山縣的脆李產業,總面積已達22萬畝,今年掛果面積10.7萬畝,產量8.5萬噸,產值8.1億元,帶動貧困村64個、貧困戶7400餘戶、貧困人口2.6萬人增收。

2

聚智力——讓每個貧困戶因產業受益

今年41歲的王齊舉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深山貧困家庭,居然在城裡幹部的關心幫扶下,依靠養殖業徹底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王齊舉家住巫溪縣紅池壩鎮鐵嶺村,距離巫溪縣城150公里。2002年,該村尚有戶籍人口1200人,由於山高坡陡,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近年來人口不斷外遷。到2017年,全村常住人口僅有67戶、252人,其中建卡貧困戶就有40戶、144人。

“只要我們找對路子,不怕吃苦,依靠科學務農,一樣能致富。”2017年,選派到巫溪縣紅池壩鎮鐵嶺村的第一書記王永紅敲響了王齊舉家的大門,多次與他長談至深夜,動員他利用大山資源發展種植養殖業。

終於,王齊舉被城裡來的農業專家說服了,逐步養起了60頭山羊、14頭黃牛,種下了20畝獨活、7畝雲木香。去年底,王齊舉順利脫貧,今年年收入將突破10萬元。

按照部署,我市各扶貧集團單位和幫扶幹部不僅要指導貧困村因地制宜選擇1至2個扶貧主導產業,還要創新產業到戶的“菜單點餐”方式,設計多種增收模式和政策支持,推動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由小變大、由弱到強。

比如,開州區組織13個農業產業技術首席專家,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研究推出24種扶貧增收模式,對每種模式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技術操作解析,公開專家聯繫電話,並彙編成冊發給每個扶貧工作團、駐村工作隊以及結對幫扶責任人,分類指導貧困戶篩選確定增收模式,選準增收項目。

與此同時,對於各村確立的扶貧產業,我市還要求聚力幫扶指導,強化產業扶貧技術支撐。一方面,市農業農村委組建了18個產業扶貧工作技術指導組,分別定點聯繫18個深度貧困鄉鎮產業扶貧工作;另一方面,加強技術培訓,共計向貧困村派出科技人員12583名,結對幫扶貧困戶11.7萬戶,培訓貧困戶12.63萬戶。

3

聚合力——探索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一個龍頭企業的扶貧帶動力究竟有多大?

去年,雲陽縣堰坪鎮中升村貧困戶石忠海種植的兩畝菊花賺了5000多元;因學致貧的楊瑞蘭在菊花基地務工,年收入有2萬多元……

帶領這些貧困戶脫貧的,是堰坪鎮中升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楊雪梅。幾年前,楊雪梅放棄醫院高薪工作,返鄉成立了雲陽芸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帶動老家的貧困戶一起發展產銷一體的全產業鏈菊花產業。

如今,楊雪梅的“三峽陽菊”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輻射整個三峽庫區核心區域,先後帶動農戶1.5萬戶,其中貧困戶1200餘戶。

“我們在產業扶貧中激發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推廣訂單幫扶、股份合作、生產託管等帶動方式,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分享紅利。”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去年,針對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缺少龍頭帶動問題,我市先後組織開展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精準扶貧庫區行”“渝東南精準扶貧行”“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慶行”活動,與12個貧困區縣簽署項目意向投資協議和合作協議125個,投資總額46.8億元。今年又組織開展了農業龍頭企業與18個深度貧困鄉鎮產業扶貧項目對接活動等,簽署意向合作項目94個,意向投資40.8億元。經跟蹤,目前簽約項目都已落地。

與此同時,我市還大力推行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土地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資產收益分配等帶動方式,制定出臺了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先期在38個村試點,積極構建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截至目前,我市貧困區縣培育發展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422家,有1833家龍頭企業參與產業扶貧,發展農民合作社7328個,帶動貧困戶23.28萬戶次;今年前三季度,實施農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股權化改革項目1291個,持股貧困戶3.82萬戶,持股金額3.63億元,分紅2936.37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