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牛欄山棚改項目簽約百分百 只用20天

簽約前一晚,19棟樓、19處平房裡的868戶都被標記在項目進度圖上,代表著“未簽約”狀態的綠色卡片連成一大片,任誰看都懸著一顆心。

簽約當天,85%的綠色背景就被代表著“已簽約”的紅色卡片覆蓋。

次日,簽約率已經高達99%。

20天內,7月20日晚9時30分,隨著最後一位進行住宅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簽約的居民在指揮部內簽字落筆,868戶居民全都得到了安置。

“這是順義區首個在簽約期限內實現100%簽約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項目。”順義區房屋徵收事務中心主任張香東連連感慨,“維尼綸徵收紀錄堪稱奇蹟”。

這是順義區牛欄山鎮原滌綸廠及維尼綸廠生活區棚改項目,成片四五十年前的老房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風,居民盼棚改,一盼就是幾千天。

時間撥回兩年前。

“這些四五十年前蓋的房子老舊,環境髒亂差,根本沒法住!”住在13號樓的老人沙家鳴,想到冬天就忍不住打冷戰——屋裡溫度計指向10℃出頭,隨時得裹著大衣。造成低溫的罪魁禍首,是小區鐵皮一捅就破的鍋爐,鍋爐房不敢猛勁兒燒,老化的供暖管道又總是漏水。而且,這裡的線路設備很脆弱,家裡一開空調或做飯就跳閘,有戶居民買了臺櫃式空調,好幾年了愣是用不上。

在這兒居住的住戶多數是原滌綸廠及維尼綸廠的員工,這家企業曾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企業破產後,老員工的居住問題無人過問,2008年才作為非經資產劃歸房地集團統一管理。這些年來,老舊房屋經歷過多次“縫縫補補”,可仍無濟於事,居民們怨聲載道,沒少撥打熱線電話反映問題。

“等了這麼多年,棚改終於輪到我們了!”當得知自家社區列入2016年棚戶區改造實施計劃後,家住12號樓的曲蓉蓉興奮不已。

對於棚改項目,多數居民第一時間舉雙手贊成,也有不少人心裡直嘀咕。“會不會和有些無良開發商一樣坑我們”“一套房給500萬元我們再搬”“肯定有人不籤我們先耗著”……這樣的聲音,房地置業公司和順義區房屋徵收事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聽了不少。

2016年10月,首次入戶徵詢工作啟動。白天,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遇到高齡老人就放慢語速反覆講解;晚上,回到指揮部就伏案工作,總結分析一天的走訪結果,走訪記錄疊得小山一樣高,忙到半夜是家常便飯。

三週時間完成徵詢,超過98%的居民同意改造,棚改工作剛起步就令人喜出望外。

“政府幫我們把賬算好了,各類補償政策算得明明白白。”和不少居民一樣,沙家鳴把政策細則鑽研得很清楚——他家54平方米的房子選擇回遷就能住上8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讓張香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次棚改徵收創新了很多工作機制。項目設置了支持交房獎、促籤協議獎,激勵居民之間相互帶動,還成立了15個簽約攻堅克難小組。簽約期的最後一天晚上9時30分,最後一戶居民簽下了名字,指揮部內自發響起了長久的掌聲,不少工作人員彼此相擁,眼含熱淚。

“按照新版順義分區規劃要求,牛欄山鎮將打造成集高端製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的產業園區,以及現代服務業的城市功能區。”牛欄山鎮黨委書記郝蔚泉說。

選擇留駐在牛欄山鎮的居民,全新的生活已近在眼前。(北京日報)

顺义区牛栏山棚改项目签约百分百 只用20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