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会对成长负责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前提是懂得管理自己。孩子是否拥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卓越一对一中,陈平莉老师深知教导孩子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凭借自己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她在课堂教学上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驱动学生去自我学习。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在陈平莉老师独特的教学理念下,从生活小习惯入手,提升了课堂专注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迈出了成长的关键一步。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会对成长负责

成长第一步是改变习惯

陈平莉老师自2011年进入卓越一对一以来,深耕数学课堂教育已有7年时间。凭借卓越一对一教学的独特优势,陈老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为学生制定专属的提升方案。在辅导小学生的过程中,陈老师发现,课堂上很多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不够集中,一节课吸收不了太多内容。并且由于个别男孩子好动的性格,他们的表达能力也相对欠缺。陈老师认为,首先应让这些孩子学会管控自己的行为,改善听课的注意力及习惯。

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陈老师在课堂上采取定时鼓励措施,她规定孩子在课堂前先集中精力10分钟,如果能在这10分钟内掌握知识点、理解题目,就会给予小礼品作为奖励。之后再逐步增加时长,20分钟、30分钟到45分钟、1个小时。渐渐地,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提高了不少。陈老师对此也表示:养成合理的自我管理意识,最重要是让孩子知道,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有所收获。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会对成长负责

家长老师协力 驱动孩子自己去学

大家都懂“三十而立”的道理,但陈老师强调,家长教育孩子时,应有“三岁而立”的意识。即从孩子三岁起,就要开始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勇气与习惯。她提到,目前手机电脑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太大,加上多数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宠爱,以至于孩子缺乏锻炼,自食其力的意识相对薄弱。而随着身体、心理逐渐成长,他们的性格会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陈老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对孩子性格的引导,尽可能鼓励学生大方表达,多结交朋友,多与人交流,帮助他们全方位成长。

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会对成长负责

陈老师认为,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性格的培养。除了平时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之外,陈老师也提醒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因为这是孩子性格的直接反应。在家庭生活中可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动手能力;还应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家长应教导孩子做事的方式,今日事今日毕,不拖泥带水,让他们养成高效率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孩子在面对今后更多、更难的课程时,才能跟得上节奏。

在学习上,陈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生活上,陈老师又像一位亲切的长辈,处处帮助学生。既照顾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学生的性格出发,家长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驱动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是陈老师教学的独到之处。

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但要慢慢来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书育人其实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长达7年一对一教学实践中,辅导学生是陈老师的本职工作,但她也表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从孩子身上学到感恩之心,有条理地制定计划;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可以运用于教育工作。而最令她欣慰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更加健康、独立地成长。这些在陈老师看来,都是极为珍贵的经历。

为了让自己的经验帮助到更多同学,她也提醒新人教师,教学不要太着急,改善孩子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抓住教学的根本,提升孩子学习的内动力,驱使他们自己去学;并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彼此达成良好的信任。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教师也能从其中收获不小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