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篇章 灵石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特色县

新时代 新篇章 灵石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特色县

新时代 新篇章 灵石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特色县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灵石县年初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该县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创建2个示范乡镇,每个乡创建1个示范村,每个镇创建2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创建10个示范户的主要目标,并以“八个聚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特色县。

聚焦产业兴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以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打造“智慧农机”;开展“农业品牌创建年”活动;高举核桃产业龙头,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晋灵一号”核桃新品种,叫响核桃“富硒”品牌。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试点,启动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加快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合作社联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灵石县夏门镇瓦窑占村发展农业并不占优势,山路坑洼崎岖,立地条件极差,荒山荒坡多不具备种植条件。夏门镇安家庄村村委主任薛清亮两年投资800万元,在土地上做文章,立足于把土地资源发挥好。他带领村民对全部土地进行了规划、整理,共筑大小堤坝21条,对全部土地进行平整,经过改造,耕地由原来的380亩,增加到目前的800亩,成了聚水聚土的层层梯田。2016年5月,薛清亮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全部精力投身在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成立了清亮林果合作社,改造清香品种核桃200亩,共计3000余株。同时,种植的所有核桃都申请入保,大大降低了种植核桃的风险。清亮合作社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2018年灵石县梨新品种‘玉露香’旱垣简约有机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协议,将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上等土地,全部种植玉露香梨,现已种植420亩,共1.4万余株,所有果树长势良好,亮丽的田园风景已初步形成。

张朝辉是椒仲村朝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用自己打拼多年的积蓄,成立了朝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几年的反复尝试,结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在1000亩土地上种植了地黄等药材。 

据了解,为全面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该县前期组织部分中药材种植大户参加中药材培训。根据对种植特点、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情况的综合分析,为该县中药材春播和全年的种植取得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县农委、农广校共同组织了灵石县2018年乡村振兴之中药材培训班,培训学员200余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发展,灵石县中医药产业格局日渐成熟, 截至目前,全县春播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00余亩。 

聚焦生态宜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动员会以来,灵石县围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重点任务,按照“以乡为主、县乡联动、依法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确保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该县创新组织领导机制,将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纳入该县已建立起的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领导组织体系,明确由政府副县长具体抓全县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并抽调专人充实到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领导组办公室统筹使用。同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县委常委会和专项行动领导组定期听取汇报、定期调度、定期研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明确每十天召开一次县级层面工作推进会的制度,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小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此外,实行“双层督查制”从严督查考核。巡查督导组和包乡镇督查小组吸纳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将整治专项行动列为日常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认真开展督查工作。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县坚持规划先行,抓好重点村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引深“拆违治乱提质”攻坚行动,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力开展王禹、坛镇2个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农业污染,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汾河及四大支流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交通通道沿线生态走廊,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实施道路应急水毁修复工程,提升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实施9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改建6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开展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聚焦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灵石县立破并举,以移风易俗工作为基点,“破”当先。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是在“聚焦一个重点、明确两个目标、抓住三个环节、突出四个关键”上狠下功夫,以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陋习为突破口,年底前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农民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2020年全县农村“一约四会”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评选创建活动为抓手,“立”在后。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创新开展“十大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力求使文明村镇成为弘扬、倡导文明乡风的重要阵地,全面提升全县文明乡村建设整体水平;以“三大结合”为补充,“固”为本。坚持与“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活动、先进典型宣传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志愿精神融入乡风文明,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持续巩固文明乡村建设成果。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古树名木、农耕遗迹等物质文化和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通过推动传统手艺与文化创意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完善乡规民约,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整个过程中,灵石县下大力气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累计投入1000万元。目前,全县建有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1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87个,农家书屋287个,全部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近年来,灵石县将“阵地性文化服务同频共振”作为既定目标,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实行上下联动,同频互补,一体化推进。以县文化馆为核心,成立文化辅导中心,同时覆盖村(社区)文化站(所),常年义务开设舞蹈、声乐、乐器、美术培训班,开展文化辅导培训和村镇(社区)文化服务配送,年均文化配送80场次,辅导培训万余人次。乡、村在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受益,农民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聚焦治理有效实施乡村善治工程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打造“阳光村务”。全面实施“七五”普法,推进法律援助全覆盖。定期开展“法律进社区、进村”活动,“以案说法,法官讲法”,活动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社区、村维稳工作开展。让群众了解婚姻家庭、继承、邻里纠纷等广大居民最常用的内容,了解纠纷调解技巧。普法讲座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充分意识到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和村,推进民主法治社区、村的创建。在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过程中,不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年内所有乡镇和村居要实现全覆盖。加快“雪亮工程”进度,完成52个示范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一体化建设。

聚焦生活富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实施农民转移就业“双创”工程。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机制,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落实创业优惠扶持政策,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依托供销农芯乐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建设15个村级体验店,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引深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深化村企共建,鼓励联村企业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培育、资源盘活、资金扶持等活动。引导城镇居民下乡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民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创建合作社、生态园等,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让广大农户尽快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灵石县夏门镇党委、镇政府因地制宜,依托北山“万亩”核桃基地,建成北山千亩林药间作示范基地项目。山西云茯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位于灵石县夏门镇峪口村,在将近30亩的土地上,依次种植着亳菊、贡菊、七月菊、金丝黄菊等十几个菊花品种。合作社理事长王廷举说,算上另外他在南关30亩夏菊的种植面积,总共有将近60亩的菊花基地。一亩基地净收入大致为4000元。山西云茯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有十几名社员,贫困户左秀梅告诉记者,农活忙碌时,在田间除草、打顶,一天能挣70元,春天铺地膜、夏天施肥除草、秋季采摘,空闲时间里还可以干另外的工作,确实是脱贫的一条好路子。该县马和乡张嵩村的四季青生态园是一处集特色生态农业与亲子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项目,也是马和乡又一扶贫帮扶基地。该项目现有QQ农场菜园、户外亲子活动园、特色种养科普园区、卡丁车休闲娱乐广场、无公害农家乐餐饮五大运营项目,带动周边28名贫困人口增收。该县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逐步将杂粮、中药材、蔬菜等产业纳入保险范围,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聚焦精准方略打好脱贫攻坚战

突出重点难点,补齐短板弱项,下足“绣花”功夫,提高脱贫成效。重点培育杂粮、干果、中药材等产业,搞好猪、牛、羊、驴、鸡、鸵鸟等适合县域特点的畜牧养殖,在落实扶贫奖补政策、强化项目管理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优势,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抓好核桃产业园、特色实验产业、海玉园种植等项目,加快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和并网工程建设,保证项目规范建设和运行;深入推进“百企联百村”专项行动,最大限度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化解房地产库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解决好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重点解决因病因学形成的“支出型贫困”问题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能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医保扶贫政策,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高标准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群众不因病、因学返贫。

聚焦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突出矛盾,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的目标,将全县287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范围。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让县级交易中心和乡镇交易所运转起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推服务方式,提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大户、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服务水平,努力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改造提升惠农服务中心,启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聚焦落细落实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从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入手,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保障。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时都要向农村倾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比重,今年县财政直接投向“三农”领域资金将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5%以上。鼓励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多渠道增加“三农”工作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营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山西农大等科研校所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形成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实现科技服务到村到户到企业。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就业和发展拓展空间。把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落实到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发展的浓厚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