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講講“給你看價格”的用意

因為這個知識屬於常識性的問題,前面我就沒說了,今天把它拿出來單獨說一下,主要是我有個猜想,可能不少人沒有明白是怎麼被套的。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在街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商鋪門口寫著“清倉大甩賣,羊毛衫原價98,現價56”,不少路人一看,確實便宜了不少,那就買一件吧。當然,現在還有,但可能少了一些,不過,原來是相當多的。

那麼,老闆虧本了嗎?原價98,現價56,這中間老闆好象降了不少。其實呢,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老闆如果不標那98,現價56是賣不出去的,那個98是給你看的,並不是成交價,要是98能賣出去,老闆何必56賣,直接賣98就行了。

這就是給你看價格的妙處,如果你不看到98,你會56去買嗎?不會。

在 股市上也一樣,往往有些股股價拉得很高,這個高位其實不是成交價,是給你看的,就像賣羊毛衫的老闆,他真正想要賣給你的價格也許是這個價位的30%— 50%。這就是不少人抄底被套的原因,你看到了原來的價,發現跌了不少,就以為它還會上漲,所以被套了。如果你沒有看原來的價格,你會在那個價位去買嗎? 同樣不會的。

對上面這個問題,估計現在大家都清楚了,那麼我就反過來說說主力是如何讓你賣的。

在 底部同樣有個給你看價格的問題,就是主力如果想在4—5元一帶收集籌碼,他必然要把它打到2元左右,這個2元不是成交價格,而是給你看的價格。關於這個問 題,網絡上有一篇很好的帖子,說的是一個廟裡的主持,看中了外面一個店鋪裡經銷的佛像,但又不願意按店鋪老闆的價格支付,就命和尚們輪流去還價,和尚們去 了,一個比一個價格出的低,經過較長時間,使那個老闆每一次都悔恨不已:要是早賣了就好了。

最後主持出面,開出了比最後一個和尚高一倍的價格,立即成交,老闆還感激不盡。

這個故事就是主力在底部所做之事,打到儘量低的位置給你看。

量柱”的形態和品質

“成交量”是股市的基礎,沒有量就沒有價,沒有價就沒有交易,沒有交易就沒有股市。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研究“量柱”而研究股票,無異於緣木求魚,捨本逐末。很多投資人哀嘆:K線均線的書我讀了一大堆,大師小師的課我聽了十幾年,至今也沒有找到賺錢的門路,一買就套,一賣就漲,即使碰運氣小賺一點。可是到頭來還是虧!原因在哪兒?在於你只求“虛”不務“實”,只知“線”不識“柱”。

“實”就是“量”,“柱”就是“量柱”。

一、“量柱”的本質

每當我提問“量柱是什麼的時候”,許多人哈哈一樂,這麼簡單的問題還用問?他說:“量柱就是實際成交量的真實記錄柱”。乍聽起來此話不錯呀。其實,此話只說對了一半。這只是一般意義上的“量柱”概念,而實質上,“量柱”是買賣雙方在某一時段某一價位上的矛盾鬥爭的暫時平衡柱,是一個特殊的“量價平衡柱”。成交量大,量柱就高;成交量低,量柱就低;股價漲了,量柱就是紅的;股價跌了,量柱就是綠的。它既是實際成交量的真實記錄,更是買賣雙方矛盾鬥爭的真實記錄,說到底,它是供求力量在某一階段某一價位拼搏之後的量價平衡之柱,對立統一之柱。它有四個特點:

第一是“真實”。有成交才有記錄,沒有成交就不會記錄,不會因為有人在K線或均線上做假而改變其形態。

第二是“有效”。成交多,柱體就高;成交少,柱體就矮;不會因為有人在K線或均線上玩弄技巧而影響它的高矮。

第三是“平衡”。它是供求雙方在某一時段和某一價位矛盾鬥爭暫時平衡的真實記錄,即使有人在均線或K線上做假影響其顏色卻難改其本質。

第四是“暫時”。它是“對立統一的量”與“買賣平衡的價”在某一時段的“暫時”體現,這裡的暫時平衡,蘊藏著新的傾斜,蘊含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隨時可能打破既成的平衡,向新的平衡轉移。它今天高了,明天就可能低,後天又可能升上來,完全取決於買賣雙方矛盾鬥爭相互轉化的力量平衡。

正是因為“量柱”具有上述四大特點,所以它具有“股市溫度計”的特殊功能,其真實性、有效性、敏感性、可靠性、全息性遠遠高於均線和K線,因而,依據量柱變化作出買賣決策的有效性也就高於K線和均線。

所以,我們看量柱的時候,不能單純地把它看作是“成交量的形態”,而應該把它看作“供求力量較量的暫時平衡標誌”。作為“量價矛盾鬥爭統一體”的“量柱”,反映了股市運動的全部信息,必然蘊藏著股市的全部奧秘。從“量柱”的歷史和現狀去探尋買賣力量發展變化的未來,是“量柱理論”的核心價值,即幫助我們沿著“既成事實”的軌跡,事先預視“發展動向”,並事先做出“價值取向”。

二、“量柱”的形態

量柱的形態很多,我們只從“最明顯”和“最重要”的角度來篩選,力爭收到一目瞭然,一眼看準的效果。如圖一: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對照上圖來看:

倍量柱:就是比昨日量柱高出一倍以上的量柱。它甚至可以高出幾倍以上,但是最低要高出90%(見圖左側箭頭所指處)。

平量柱:就是與昨日量柱持平或基本持平的量柱。它必須是兩根以上的持平,有時高達8根持平,上下浮動差距不應超過5%(如圖F柱和次日柱)。

高量柱:就是某一階段的最高量柱。可能是天量柱,也可能不是天量柱,只要比前後的量柱明顯高出即可(見圖中右側箭頭所指)。

低量柱:就是某一階段的最低量柱。可能是地量柱,也可能不是地量柱,只要是某一階段的明顯最低的即是(見圖中A柱左側的兩根量柱)。

縮量柱:就是比昨日量柱逐步縮小的量柱。它應該一天比一天低,降低的幅度可大可小,只要是逐步走低的就是(見圖中D柱右側的4根量柱)。

梯量柱:就是比昨日量柱逐步走高的量柱。它應該一天比一天高,升高的幅度可大可小,只要是逐步走高的就是(見圖中C柱前後的3根量柱)。

從圖中的標示可知:“高量柱”是最明顯的,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倍量柱”是最重要的,但不是最明顯的;任何量柱只有在與別的量柱的搭配過程中,才能顯示出其重要性。

三、“量柱”的品質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沒有鑑別就沒有優劣。判斷某根量柱的品質,絕不能只看它的大小,而應該從相鄰量柱的“力量”對比中去判斷其“力道”傾向。 “力量”是研判買賣雙方的力度,“力道”是研判多空雙方的走向。

⑴ “高量柱”和“低量柱”

“高量柱”和“低量柱”是某一階段的對比。只要是某一階段的最高量柱,就是“高量柱”;只要是某一階段的最低量柱,就是“低量柱”。請看下圖: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很明顯,圖中左邊箭頭所指是低量柱,右邊是高量柱,二者有如下三個“對立”的品質:

① 高量柱是在某一價位成交火熱的標誌;而低量柱則是在某一價位成交清淡的標誌。

② 高量柱是在某一價位雙方認同的標誌;而低量柱則是在某一價位雙方分歧的標誌。

③ 高量柱後的走勢多數向下,少數向上;而低量柱後的走勢多數向上,少數向下。

這三個品質中,前兩個特點一般人都能看到或猜到,第③個品質往往被人忽視,而這個被人忽視的“少數”特點,卻蘊藏著極大的機會,請看上圖的H柱之後,股價6天之內暴漲40%,那麼,與H柱近似的L柱之後是不是也能暴漲40%呢?我看它應該還有不錯的漲幅。今天(09.4.19週日)我們把它發到“股海明燈”網站上供大家驗證。

思考:同樣是“高量柱”,為什麼只有H柱之後能夠大漲,其它5個高量柱之後卻反而大跌呢?看來“高量柱”並非全是有價值的。

提示:高量柱+縮量柱=黃金柱,這樣的高量柱才是有價值的。

⑵ “倍量柱”和“平量柱”:

“倍量柱”和“平量柱”是與昨天量柱的對比。只要相對昨日量柱增量一倍或一倍以上,就是“倍量柱”;只要相對昨日量柱持平或基本持平,就是“平量柱”。當然,其增量或持平的誤差不宜超過10%。

請看下圖: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見上圖:左側箭頭指的是“倍量柱”,右側是“平量柱”。用字母標註的ABCDEG都是倍量柱,CDFH都是平量柱。這兩種柱形都是“與昨日量柱”相比而確立的。值得注意的是D柱,它既是“倍量柱”又是“平量柱”,一柱“身兼兩職”,在今後的分析中,您將會發現“身兼數職”的量柱。

“倍量柱”和“平量柱”的品質:

① 倍量柱比它昨日的量柱增量一倍或一倍以上,明顯是昨日量柱對應的價位滿足不了一方胃口,一方要大量吃進,預示著股價看漲;平量柱與它昨日的量柱基本持平,說明昨日量柱對應的價位基本合乎雙方胃口,暗示雙方正在你爭我奪,爭奪的結果要在次日分曉。

② 倍量柱體現了主導方的主動行為,毫不猶豫,力撥萬鈞,意猶未盡;平量柱卻顯得雙方有些被動,討價還價,猶豫不決,原勢趨緩,行將衰竭。

③ 倍量柱體現了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攻擊性多於試探性;平量柱則體現了試一試看一看的味道,觀望性多於徘徊性。

這三個品質中,前兩個品質一般人都能看到或悟到,第③個品質一般人很難想明白,而這第③個品質中蘊藏的能量往往能爆發出一輪意想不到的行情。

思考:請看上圖的G點倍量柱之後,為什麼行情急驟飈升,而其它幾個倍量柱後面的行情卻不如G點呢?

提示:倍量柱+梯量柱=黃金柱,低量柱+梯量柱=黃金柱。

⑶ “縮量柱”和“梯量柱”

“縮量柱”和“梯量柱”對連續三天量柱的對比。只要連續三天縮量,就是“縮量柱”;只要連續三天增量成“階梯狀”,就是“梯量柱”。請看下圖: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見上圖:箭頭所指步步高的為“梯量柱”,右側步步低的為“縮量柱”。觀察上面這些量柱對應的價位變化,才能看懂其品質。

“縮量柱”和“梯量柱”的品質:

① “縮量柱”的形態明顯逐步走低;“梯量柱”的形態明顯逐步走高。

② “縮量柱”的成交量是逐步縮小;“梯量柱”的成交量是逐步放大。

③ “縮量柱”和“梯量柱”都有“量價同步”和“量價背離”兩種狀況。

“縮量柱”的量價同步(上圖A柱D柱):說明供求雙方信心不足,每況愈下,體現了“價跌量縮” 的市況,但是,下到極點必然向上。

“梯量柱”的量價同步(上圖B柱C柱):說明供求雙方期望升值,每況愈上,體現了“價漲量增的市況”,但是,上到極點必然向下。

“縮量柱”若量價背離(見圖中紅箭頭):其“量縮價漲”的態勢,說明供不應求,有售必買,其莊家必然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大有“力撥山兮氣蓋世”的得意;

“梯量柱”若量價背離(上圖沒有實例):其“量漲價跌”的態勢,說明拋售踴躍,殺價而沽,其莊家必然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大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

思考:“縮量柱”出現“量縮價漲”說明什麼問題呢?它對我們的實際操作有什麼預示嗎?

提示:“量縮價漲”的“縮量柱”,體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主力有“主動買入”的傾向。而“量漲價漲”的“梯量柱”體現了努力上攻的態勢,主力有“被動買入”的傾向。

四、“量柱”的演變

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到,量柱的品質不是由高矮和紅綠決定的,而是由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和力道變化決定的。它們各自承擔著“試探、建倉、增倉、補倉、震倉、啟動、拉昇”的職責,在不同的階段,演繹著不同的角色,共同演繹著波瀾壯闊的股市,創造著色彩斑爛的夢想。

從品質上看,自身最有價值的是“倍量柱”和“縮量柱”。

“倍量柱”可以分別承擔“試探柱、建倉柱、增倉柱、補倉柱、震倉柱、啟動柱、拉昇柱、黃金柱”的角色。

“縮量柱”的“價漲量縮”特質,可以組合出最有價值的“黃金柱”。請看:

“倍量柱”+“縮量柱”可以是“黃金柱”;

“高量柱”+“縮量柱”可以是“黃金柱”;

“梯量柱”+“縮量柱”可以是“黃金柱”;

“平量柱”+“縮量柱”可以是“黃金柱”。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量價背離的“縮量柱”,是培育“黃金柱”的酵母,有了它,我們就能在最不顯眼的量柱上發現金子。許多莊家就是用這些最不顯眼的量柱來迷惑散戶,達到他們的目的。關於“黃金柱”的內容下面將有專章講述,這裡就不贅述了。

中國股市2001年高點是2240點。2016年8月是3000點左右。 超過15年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奇蹟時刻,中國股市整體漲幅不到50%。 同期15的時間裡,豬肉價格上漲多少倍,房地產上漲多少倍? 對比而言,中國股市整體的跌幅是超過50%以上。也就是中國億萬股民在15年的時間裡,除極少數金融高手外,總體平均虧損是50%以上。 15年來,買房子的都實現財富倍增,買股票的99%財富都被腰斬。 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那麼如何在這樣的市場生存呢?如何做到與90%的投資者不同呢?如此長期持續大面積的虧損,他們都有哪些共性呢?如何做到與他們反向操作呢? 2

一、不要急於賺錢,因為賺錢的機會太少。只有20%的時間。多數時間要學會空倉觀望。

二、不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股票市場,要若即若離,開拓自己的事業和感興趣的領域,找到生活的樂趣。忘記股票。

三、不要貪。不要滿倉。不要預測。不要短線。忽視波動——小虧小賺不要在意波動。

四、投資本質是經營未來。

五、金融市場每天波動,讓我們感覺每天都有發財機會。投資者要有實業的心態,遠離盤面波動影響。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關於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自成立以來,已近30年。30年,是一個不短的時間,但對於一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長的時間。在這30年裡,中國股市以中小個人投資者為主,由於市場機制的不完善,規章制度的不健全,投資者投資理念的不成熟,參與者交易行為的不規範等等各種原因,絕大多數投資者,傷痕累累,虧損連連,怨聲載道,罵街不斷,更是常常羨煞歐美他鄉股市之發達,收益之豐厚,對中國股市恨鐵不成鋼。我想這是操之過急了,撇開國情不同,投資者結構不同等等各種因素不談,僅僅就發展的時間長短上來說,歐美髮達股市已有數百年曆程,已處於各方面都成熟穩重的中年期,而中國股市,相比之下,才處於少年期,性格叛逆,情緒波動大,可以理解,這基本也算是正常的,有時候,特定的歷史階段無法逾越。所以,讓我們給中國股市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中國股市定會熠熠生輝,這也是未來中國國運使然。那麼,中國股市近30年以來,有哪些市場現象和相對規律?

1、中國股市基本上還是政策市,特別是政治,經濟政策對股市行情影響較大,尤其是短期。

2、中國股市行情和宏觀經濟面往往成反比,或者不同步,對中國宏觀經濟面好壞往往都是提前或滯後在股市反應。

3、中國股市是資金推動型市場,上漲行情往往都是真金白銀花錢買出來的。

4、中國股市在牛市時往往會漲過頭,在熊市時往往也會跌過頭。

5、中國股市經常消息滿天飛,但多數消息往往都是預謀策劃出來的。

6、中國股市炒股不講究方法,只講究結果,能長期穩定多數盈利的辦法都是好法,交易過程的對錯,一定時期內的結果成敗是唯一的檢驗標準。

7、中國股市大多是散戶,隨大流操作最終往往盈少虧多。

8、中國股市不是投資市,但也不是單純投機市,很多時候都是投機和投資互相轉換的,重要的是,分清哪個階段可以投資,哪個階段可以投機。

9、中國股市往往都是在絕望中見底,在猶豫中上行,在瘋狂中死亡。

10、中國股市當市場看多與看空分歧人數差不多時,往往行情都沒有結束。但當大多數人對未來看法都一致時,往往預示著行情(上漲或者下跌)即將要結束。

11、中國股市中沒有永遠的贏家,誰也不能做到所有的交易都能成功盈利,要做的就是儘量讓盈利多過虧損。

12、中國股市在大牛市時就像下雨,如果雨下的夠大,最終幾乎所有的坑窪基本都會被填平。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會漲,只是發生的時間段稍有錯差,漲幅大小不一樣而已。

13、中國股市裡,市場永遠是對的,如果老是虧損,還是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14、中國股市炒股炒的都是預期,往往預期利好形成事實都是頂部,預期利空形成事實則是底部,特別是個股更是如此。

15、中國股市在牛市時,利空也是利好,利好是更大的利好。反之,亦然。

16、中國股市,大盤是大環境,絕大多數個股的長期走勢都是與它相同或相近的。

17、中國股市無絕對,以上各條也是這樣,不一定都絕對是,也僅僅是大多數情況下如此。

中國股市平地一聲“驚雷”,歷史或將重演,背後必有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