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萬里長江的安徽省宿松江段,屹立著一座小小的山,海拔只有78米,佔地面積不過一華里。平時三面環水,每年潮汛期時四面環水,完全浸泡在長江水之中,顯得孤立無依,小孤山因此而得名。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麼小巧的山,卻有著不尋常的故事和傳奇,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古往今來,更有許多名人墨客,流連於此,賦詩題字。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小孤山,是長江之中的一座石嶼,形成於兩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風光旖旎,獨立不倚。以小、奇、險、秀而著稱,集天下名山之精萃,融大自然神韻於一體,素有“長江絕島”、“長江盆景”、“海門天柱”、“海門第一關”等美譽。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名山大川所具有的,它應有盡有。面江而立,自然風光,美不勝收;亭臺樓閣、名勝古蹟,移步即換景;美麗傳說、傳奇神話,讓人遐思無盡。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小孤山從不同的角度看,有著不一樣的韻味。山形整體遠看好像古代婦女上的髮髻,因此又被稱為髻山。山體奇特秀美,“東看太師椅、南望一支筆、西觀似懸鐘、北眺嘯天龍”是它最形象的描寫。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這裡不僅小巧奇特、風景秀麗,地勢也非常險要,只有一條路上山,一直以來,有“得小孤山者得天下”之說,所以小孤山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至今,山上依然留存著南宋以來的烽火臺和炮臺,因此小孤山又有“安慶門戶”和“楚塞吳關”之說。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小孤山的形成

小孤山也叫“小姑山”,因與江西省彭澤縣的彭郎磯隔江對望,而流傳著小姑嫁彭郎的美麗傳說,蘇軾曾調侃曰:“舟中賈客莫輕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相傳小姑和彭郎本來是一對恩愛幸福的夫妻,每天彭郎早出晚歸、下江打魚,小姑在家料理家務,夫妻倆在長江邊過著美滿而甜蜜的小日子。由於夫妻倆不僅勤勤懇懇、吃苦耐勞,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還好布樂施,經常接濟周圍的窮苦人家。漸漸地,夫妻倆越來越得到周圍百姓的尊敬和讚揚。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土地神看到如此情景,害怕有朝一日,百姓只敬慕小姑夫婦,不再敬拜自己,於是就到玉皇大帝面前撒謊,說小姑和彭郎是一對偷下凡間的妖孽,在人間無所不為、禍害百姓。玉皇大帝聽後,勃然大怒,不分青紅皂白,將小姑和彭郎強行分開,分禁在長江南北兩岸,變成只能隔江相望的一座小山和一塊石磯。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後來,人們將這座小山叫“小姑山”,又在山上建起了“小姑娘娘廟”;將石磯叫“彭郎磯”。千百年過去了,“彭郎磯”和“小孤山”任憑風吹雨打,日曬浪衝,一直脈脈含情,遙遙相望。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長江上唯一一座媽祖廟——啟秀寺

“小姑娘娘廟”就是現在依然像顆碩大的珍珠鑲嵌在半山腰上的啟秀寺,始建於唐朝。依山而建,面朝長江;氣宇軒昂,極為壯觀。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事實上,啟秀寺供奉的小姑娘娘就是媽祖。

在中原大地,一般是在沿海地區建有媽祖廟,供奉女海神媽祖,祈求出海航行能夠風平浪靜、平安歸來。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據史料記載,媽祖原來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人,俠義心腸,平時經常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的尊重。

雍熙四年(987年),林默為救海難而獻身。鄉親們為了紀念她、奉祀她,便為她修了一座廟宇。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乾隆在一天門上御題篆書“靈昭江嶼”

從此以後,出海的人們經常在狂風惡浪中,見到有位紅衣女子閃現在桅杆上導航,直到化險為夷。於是,人們稱她為“通靈神女”,後來尊稱為“天后聖母”。在漁民眼中,媽祖和觀音菩薩是同一級別的神仙。這就是媽祖信仰的起源,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媽祖文化。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為什麼在長江流域的小孤山上,也建有海神媽祖廟?

據說北宋時期隨著水上運輸的蓬勃發展,小孤山腳下,由於灘險水急,經常發生水難,所以就在啟秀寺裡面增設行宮,供奉媽祖。

民間還流傳著另外一種傳說。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相傳媽祖雲遊到長江時,喜歡上小孤山這塊風水寶地,便化身溺入江中。後來被當地漁民詹公三從江中撈起,安放在半山上,建起媽祖廟供奉,成為長江上唯一一座媽祖廟。

自那時起,媽祖威靈顯應,媽祖廟香火不斷,庇護著這一帶的漁民和大眾。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如今,方圓幾十裡的善男信女,經常慕名到啟秀寺求一支靈籤,祈求小姑娘孃的保佑和指點迷津。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在媽祖廟求籤時,要做到虔誠認真、心無雜念,不可玩笑著求籤、不可隨意亂抽籤。抽籤前必須先自報家門,告知事由,不能在抽籤過程中變更事由,而且要專一,一事一簽,不然就不靈驗。抽籤後再用“梏(gao音)”確定是否此籤為自己所求,然後拿著籤條或者記住籤號向寺廟師傅索取籤文,最後把籤條插回籤筒裡。如果自己看不懂,還可以請人解籤。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小姑娘孃的梳妝亭

求完籤後,我沿著陡峻的臺階拾級而上,由於山體小,較陡峭,有的地方几乎接近六、七十度角。整座山向上臺階有365級,寓意登山一回,度過一年。不一會兒就到了小姑娘娘當年梳妝的地方——梳妝亭。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梳妝亭位於小孤山最高峰,是宋朝寶慶二年所建;亭體六角三層,結構美觀大方。據說在這裡梳妝打扮,會像小姑娘娘一樣越梳越漂亮,所以亭裡擺放著梳妝用具供遊人祭拜和梳妝。正如亭前楹聯所刻:“梳長生鶴髮,妝不老峰頭”。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站在亭前,極目遠眺,山下油菜花田,黃綠相間;山上古樹護蔭,鬱鬱蔥蔥;江中煙波浩淼,千帆萬桅,來來往往;如此美景前,剛才因所求籤文之不快,已隨滔滔長江水,漂流而逝,畢竟我登山一回,已過一年矣。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此情此景,正應了宋朝謝枋得詩作《小孤山》所云: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小孤山孤而不孤,連秦始皇和大禹都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