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宜興紫砂壺同中國瓷器一樣,也曾經大量出口國外。有些銷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有些銷往柬埔寨,泰國,越南,印度。紫砂壺的對外貿易,極大的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溯本求源,其實早在十七世紀,我國的紫砂壺就經由葡萄牙的商隊帶往歐洲各地,那時,外國人稱中國的紫砂壺為“朱泥器”,“紅色瓷器”。

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由於我國紫砂壺同當時輸送往歐洲的美洲土著人所製作的陶器“普加樂”外觀有些相似,所以外國人最初也將紫砂壺叫做“帛加拉”,紫砂壺在歐洲也頗受歡迎,並且曾源源不斷從中國進口朱泥器,甚至在當時的法國還一度出現贗品,可見紫砂之熱。德國人約翰·佛烈德利希·色特格爾還仿製成功“紅色瓷器”,並於1708年寫了一篇文章《硃砂瓷》,足見紫砂的聲譽之隆。《明代陶瓷之時代情形》中明確寫道:“宜興輸往歐洲的陶瓷數量極為可觀,出口到歐洲,深得歐人的愛好。”當時,紫砂壺銷往英、法、德、意等國,稱為“西洋生意”。

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1935年,中國藝術倫敦國際展覽會上,曾經展出過英國人大維德收藏的時大彬壺,陳鳴遠壺以及清代諸多大師的紫砂器具和文房用品。

明清時期,有大量的紫砂壺傳入日本。,日本人奧蘭田在1874年編著過一本《茗壺圖錄》,書中收集了32件名貴紫砂壺的圖片資料。例如萬曆年間李仲芳手製的紫砂壺,明朝末年,陳和之所制的紫砂壺,以及陳鳴遠的仿古壺,嘉慶年間的梨皮壺等等,並且書中寫道:陽羨紫砂名於天下,價值百金,並且求購者不惜一切代價,必得之而後快。

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除了紫砂壺,清代乾隆年間也有相當數量的紫砂花盆傳入日本,據日本人所編著的《盆栽缽和水盤》中記載,各式的紫砂花盆非常之多,主要有紅泥長方圓角盆、朱泥繪畫長方盆、紅泥長方四角內凹盆、梨皮泥長方袋式盆等,備受盆栽愛好者青睞。

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日本萬延、文久時代,紫砂器具在貴族之間非常流行,其中有個叫平野忠司的因為太喜歡紫砂器,特命人在日本仿製,不過並不太成功。到了明治十年,日本人鯉江高須派人到宜興重金聘請藝人金士恆去日本傳授紫砂陶藝,故日本人將金士恆視為紫砂陶的鼻祖,直到今天仍然供奉有他的畫像。

紫砂壺的出口歷史,原來不僅僅國人喜歡紫砂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