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明代名臣于謙的《石灰吟》在上學的時候就背得滾瓜爛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那時候不懂寫出這樣的詩需要有怎樣的氣節和胸懷。

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後來看到於公的另一首詩,更增加景仰之情。他曾經巡撫山西與河南等地,其時朝政腐敗,貪汙成風,賄賂公行。地方官進京,都要帶很多當地名特產作為打通關節乃至獻媚取寵的禮物。于謙進京,總是兩手空空,有人就勸他帶些當地的名產比如絹帕、線香和蘑菇之類。于謙於是寫下《入京》詩作答:

“絹帕蘑菇及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其昂藏正氣在字裡行間激盪流轉,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宋朝有位張之才,曾經擔任河南陽城知縣,清廉愛民,政績顯卓,特別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他離任時寫過這樣一首詩:

“一官來此四經春,

不愧蒼天不愧民。

神道有靈應信我,

去時猶似到時貧。”

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不愧蒼天不愧民”,做官能做到如此坦蕩地步,敢於與神靈質對,就因為我走的時候和來的時候一樣,不曾帶走這裡的一文髒錢!這七個字最應該刻在歷代官員的大堂上。

近來在《都公談纂》裡讀到了元代另一位大清官的詩,寫得更加蕩氣迴腸,如果要說得直白點,就是這詩寫得太狠了!

此人名叫吳訥,曾嚴懲貪官董正等44人,威震朝野。他任監察御史時,負責貴州地區的檢察工作,查處了全部陳年積案,為官一任,新案發案率幾乎為零,貴州吏治煥然一新。當地官民“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

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吳訥巡視貴州返回時,朝廷有例,要彙報當地官員得失。有官員追著送他到夔州,封了黃金百兩贈他。吳訥連打都沒有打開,直接退回,還在上面題詩一首:

“蕭蕭行李向東還,

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並土物,

任教沉在碧波間。”

詩的大意其實很明瞭,“我帶著簡樸的行裝乘船向東而去,將要渡過前面最危險的灘頭。如果我的行李裡有贓私和土特產,就讓我帶著這些東西淹死在前面的碧波當中吧!”

這詩寫得太狠了!歷來敢把它寫出來的官沒多少

不知道看官是何樣感受,太史叨叨令讀罷之後很有感慨,這樣的官員,這樣的才情,這樣的氣魄!才是人世間真正的正能量,足以撼天動地!試問,歷朝歷代的官員如蜂如蟻,有幾個人敢於認真地把這首詩寫下來,把它掛在自己的客廳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