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人其人其事|蜕变:“网络毒瘤”的生成及反思

一个农村娃的蜕变之路

2018年7月7日,媒体报道: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以网牟利,大肆进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陈杰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曲终人散,舆论愕然。“陈杰人被抓”一时成为热点话题,疑问也纷至沓来:为何被抓?犯了何罪?是不是打击报复?记者带着与众多网友一样的好奇心,连续半个多月先后走访专案组、双峰县等有关方面,以及陈杰人的老家、村干部、知情人和他的网络“朋友圈”,一个农村娃的执迷蜕变之路渐次浮现。

从“农村娃”到“侯府生活”:张狂的炫耀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青树坪镇业稼村,陈杰人的出生地。

一栋占地2200多平方米、鹤立雄踞的独栋别墅在村里格外显眼,这是陈杰人2014年在老家新建的豪宅,被当地人称为“陈氏乡间侯府”。

庭院深深,林木森森。正大门两根朱红罗马柱前,两尊耀武扬威的石狮龇牙咧嘴,“富德堂”三个大字最为惹眼。

陈杰人其人其事|蜕变:“网络毒瘤”的生成及反思

墅西区院墙连接着两扇大铁门,两侧门柱上各有一只摄像头,门柱中间嵌着一副对联:“龙虎气概、家国情怀”,黑底金字,遒劲有力。

陈杰人其人其事|蜕变:“网络毒瘤”的生成及反思

村里老农三爷(化名)介绍说,“我是看着陈杰人长大的,他父母亲都是残疾人,小时候家里穷。”“这几年莫名其妙发达了,他也把自己当回事了,家里人都只能听他的。有一次,还动手把老母亲打了。听说在外面能耐大得很,只要他一回来,上门的老板、官员一个接一个。”三爷一手指着“富德堂”一边说。

据专案组透露,被抓时陈杰人账户上有1111万元存款,在北京、江苏、深圳、杭州、长沙、娄底等多地拥有12套房产,其中仅北京就有2套,家里搜出了大量金条,到底有多少资产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据一位熟悉陈杰人的朋友说,他2016年起开的就是白色宝马X5,本人及其弟、前妻等人名下有5台车,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在北京与“离婚不离家、管钱管资产”的前妻住,在长沙与“小三上位”的住,出差时甚至在长沙参加各种饭局带在身边的女人都不一样。他见过的就至少有4个,对外宣称“侄女”“堂妹”“茶室经理”等。

从基层干部到停薪留职:混不下去的仕途生涯

陈杰人,男,1971年8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双峰县青树坪镇人,2000年2月至今停薪留职。

这是双峰县委组织部提供给记者的原始档案。

而陈杰人对外公开的是出生于1972年(身份证号43252219720526****),但其弟弟陈伟人的身份证号43252219720324****,哥哥竟然比弟弟小2个月!而据陈伟人交待,陈杰人实际上生于1970年4月12日。

“热衷履历扒粪的陈杰人,其实也是一个年龄造假的‘高手’!”

据原始档案记录:1985年9月,陈杰人被娄底师范录取为统招统分中专生,1988年7月分配至双峰县青树坪镇工作,1993年1月升任印塘乡湄水责任区主任(副科长级),1995年4月调任印塘乡新泽村党支部书记(副科长级),1995年11月调锁石镇工作,免去副科长级实职享受副科级待遇,1998年10月调青树坪镇工作,为一般干部。

据知情人士透露,陈杰人参加工作的前几年顺风顺水。因为在那个年代,“跳农门、吃皇粮”还是很多农家子弟的梦想,他一个中专生能进入到公务员队伍,还能很快当上让人羡慕的副科长,可谓前程一片大好。然而,为什么随后的几年下来他会混不下去、走不通了呢?记者采访的两位非常熟悉他的知情人给出了答案。

一位曾与其共事的老同事告诉记者:“陈杰人参加工作时展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组织的器重,不仅被吸纳为中共党员,而且4年多的时间升到副科实职,相当于副乡长,这在基层是少有的。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管不住裤腰带,他在后来的5年间频繁降级调动,最后被免职,根本原因是行为不端,两次与农村妇女通奸而被处分。”“如果档案里没有,那就一定是被他后来篡改年龄时候抹去了。”

另一位朋友爆料说,被刑拘前的一天晚上,陈杰人与三位朋友喝茶时坦言,他拿到清华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前一天,才从派出所出来,原因是其弟弟陈伟人殴打村里老人,警察来到家里时,他自己拿起棍子殴打警察,由此被以妨碍公务罪刑事拘留。

饶是如此,陈杰人也不愿放弃公家人这个身份,至案发前仍然还是青树坪镇下属事业单位不领薪酬的停薪留职人员。档案还表明,陈杰人的党组织关系目前已转至其博士在读的中南大学。虽然从不向外人透露,但他一直在竭力争取重新进入公务员队伍。资料显示,为按《公务员法》规定享受工龄满30年的内退待遇,陈杰人于2016年将户口从北京迁回青树坪镇,2017年开始,多次向各级组织提出申请登记公务员,并要求到2018年7月工龄满30年时,办理退休。因其一直不在岗,条件不符,未能如愿。

从被免职开始,陈杰人的干部生涯几乎走到了尽头,由此也套上一个恨由心生、挥之不去的心魔。

从顺利进门到黯然离开:被频繁解职的媒体生涯

以清华大学学习为分水岭,陈杰人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大转折。

据档案记载,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陈杰人自费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第二学士学位班脱产学习,从而开启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2001年,陈杰人从清华大学毕业,选择《中国青年报》当上了新闻记者。但好景不长,极其渴望出人头地的他,于2003年炮制了一篇虚假新闻《武汉女大学生卖淫现象调查》,胡乱评估武汉8%至10%的女大学生卖淫。这种臆测严重污名化了整个武汉的女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恶劣社会影响,随即被报社清退。

随后,他以“萧山”为名继续闯荡媒体江湖,先后在《法律与生活》《人民论坛》《法人》杂志、《公益时报》《法制周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6家媒体谋职或兼职,但因为价值观、报道取向乃至新闻敲诈等问题,3次被开除,3次被解聘。

2006年,陈杰人受聘为《法制周报》执行总编辑,因虚构新闻事实并实施新闻敲诈,遭到当事人强烈抗议和抵制,陈杰人则将其殴打致聋,随即被报社开除。网络大V“吴法天”曾在微博里爆料,说陈杰人这一丑闻被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2008)开民一初字第892号和893号判决书”赫然记录在案。对此,记者也予以了核实,确有其事。

2010年,他又因报道取向和敲诈勒索问题,被人民网“江苏视窗”开除。

“陈杰人能言善辩、思维敏锐,所以在公开招聘时能够脱颖而出,我们选聘他当执行总编辑的时候,只注重了他笔试和面试成绩,没有过多地注意到他充满戾气、放荡不羁、桀骜不顺、新闻价值观严重偏颇的一面,以至于后来酿成重大事件,不得不予以开除解聘。”《法制周报》前负责人说。

“我们当时偏信了他自己所说的因为搞舆论监督、搞负面报道被领导所不容,被同事所排挤等一面之词,因为《法制周报》主要就是一个偏向于舆论监督类的报纸,我们看重的恰恰是他的新闻敏锐。但是后来,他新闻敲诈的问题暴露了,仔细一了解,才知道这是他一贯的伎俩。”

也许,这就是陈杰人每次能够顺利进入相关媒体、又极不光彩地黯然离开的根本原因。常识告诉我们,一个频繁被媒体开除和解聘的人,一定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和他过不去。

陈杰人也曾“悲情”地自我标榜说,“因坚持舆论监督或批评公权被数次解职,每一次解职,成就了我的每一次进步”。显然,每一次的解职,都没有让他反省清醒、汲取教训,而是在自我膨胀、自我毁灭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个“网络大V”的“外衣与生意”

陈杰人“飞黄腾达”、财富几何式裂变剧增的背后,有着网络时代极其鲜明的特征和令人警醒的“暴富”逻辑。

“名片装裱厂”:

网络夜幕下的华丽转身

“在这个属于自媒体众声喧哗的时代,只要你善于伪装、敢于发声、善于吸粉,你就是拥有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中国名博沙龙”的一位大V说。

陈杰人在体制内媒体折戟沉沙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和“造V”土壤快速实现了人生的第三次裂变。

记者百度陈杰人的网络名片发现,曾经在6家媒体入职的媒体经历和职务光环,被他装裱成了驰骋网络江湖、实现华丽转身的金字招牌,“陈杰人”这个网络账号,一度成为博客时代和微博时代最为活跃的账号之一。进入微信时代,“杰人观察”微信公众号、资深媒体人、法律学者等标签使之形成了辨识度较高的品牌ID,尤其是以“敢于批评公权”为旗帜,吸引了数十万粉丝,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微博时代。

真可谓“世有网势,竖子成名。”这期间陈杰人又恰逢三个崛起的“窗口期”。

2014年以来,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名人”因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网络环境日益清朗。但是,众多大V的沉寂让陈杰人觉得铤而走险、放手一搏的时机来临,他举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把自己打扮成“反腐斗士”, 敢于向公权叫板的“勇士”,陈杰人俨然成了“陈青天”。

2016年以来,影响力日盛的陈杰人不断装饰他的“大V头衔”:“陈杰人,湖南省双峰县人,独立时事评论员,中国‘方圆智库’理事长,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资深媒体人,法律文化学者,品牌策划和危机公关专家,对解决复杂疑难案件有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曾入选‘中国最有影响力100名意见领袖’。”

这一网络名片新增了自封的四大看点:因无业而自诩为独立,且主攻最吸引眼球的时事评论;“方圆智库”挂牌开业,瞄准各级党政机关的舆情市场;自诩品牌策划和危机公关专家,一手发帖、一手删帖、一手诈钱;拿着一名网友编辑挑选出的“100名人员名单”竖起“中国最有影响力100名意见领袖”的“权威”大旗。

至此,“自学成才”的“大V”陈杰人在网上招摇过市,打造了“杰人观察”鲜明标识的系列名ID。

在陈杰人看来,履历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多次婚外男女关系被降职解职,多次炮制假新闻、勒索当事人被除名,早年的这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斑斑劣迹,被陈杰人成功洗白、刻意美化。不少网友被其蒙在鼓里、成功“圈粉”。

2017年以来,日益坐大、忘乎所以的陈杰人,萌生了“网络天皇”的幻觉,享受着帖文动辄“10万+”的打赏与点赞,感受着钞票哗哗流动的美妙声音不能自拔,思考着如何将一个“网络大V”的网络特权进一步变现,却忘记了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的法律风险以及众多大V倒台和他自己曾经的人生教训。

事实上,一直以来主管部门不断拍过他的肩膀、不断警示过其行为风险。因长期炮制虚假新闻、散布谣言,陈杰人的新浪微博被关闭过7次。2017年3月3日,他发表《一个老牌“湘奸”的自白——从“杰人观察”被封号说起》予以反击,“作为一个十足的湖南蛮子,我的性格太像曾国藩、谭嗣同或者陈天华——别说是封个微信号,就算是杀头也不过碗大的疤。如果没有杀头,那就只有‘屡败屡战’,且越战越勇”。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狂妄与戾气使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疯狂与贪婪中东窗事发。

“黑色梦工厂”:

暴富的背后积满被利用的善良

互联网是一个造富的梦工厂,陈杰人算是一个可耻的玩家。他利用网民的善良、社会的良知频频制造耸人听闻的舆论,屡屡实现财富的兑换,仅网民打赏的费用每篇都在2万至3万元以上。“杰人观察”系列网络账号,成为他名利色三收的“聚宝盆”。

消费“死者悲情”,非法牟取暴利

消费弱势群体,一面吸粉、一面吸金,既立“为民请命”的牌坊,又不忘两边通吃,“舆情咨询费”滚滚而来。

2015年底,陈杰人远房亲戚李燕生在其所开的“邵东李燕生诊所”给病人打针时,病人突然死亡。李燕生赔偿死者家属49万元。2016年1月,李燕生通过其弟弟陈伟人找到陈杰人,想挽回损失。陈杰人指使陈伟人让李燕生的儿子到死者坟前拍照,陈杰人随后以虚构和夸大的方式在网上发表《河南辅仁药业摊上大事!老板丑闻未平湖南又添用药命案》一文,大肆非法炒作,迫使这家药业公司最终赔偿李燕生22万元,邵东县医药代理商赔偿李燕生6万元。陈杰人和陈伟人事后分别非法获利。

2018年5月31日,邵东县宝丰客运有限公司司机赵某在工作期间突感身体不适请假回家,6月1日到邵阳市中心医院检查治疗,后家属放弃治疗将其接回家中,6月2日赵某在家中病亡。家属在找公司赔偿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委托律师找到陈杰人、陈伟人兄弟,陈杰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夸大歪曲事实连续炒作,迫使政府出资58万元、宝丰公司出资30万元进行赔偿,协议签订后,20分钟内陈当即将微信文章予以删除。陈杰人、陈伟人事后分别非法获利。

高举“反腐”大旗,疯狂敲诈勒索

陈杰人的“反腐”从来是无利不起早,也从来是有选择地“反腐”,夸大其词乃至杜撰捏造式的所谓合理想象成为其惯用伎俩。

2016年12月23日,陈杰人在“杰人观察平台”上发表题为《湖南涟源亿元扶贫搬迁工程招标黑幕 湖南省纪委厅官之弟翻云覆雨》的举报文章,迅疾形成舆论漩涡。而在此前,陈杰人给涟源市委书记发短信要挟,必须更改中标公司的诉求没有得到应允。于是决定利用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这一热点话题,连续追踪、紧咬不放,随后又推出《关于湖南涟源亿元扶贫搬迁工程招标黑幕事件的十点声明》等多篇文章,网上热度居高不下,大家以为他在真心反腐、为民请命。

陈杰人的昔日好友揭开了他炒作此事的真正目的,“就拿娄底某市的那个招投标事件来说,杰人看上去是高举正义之剑砍向官员腐败,实际上是要为竞标失败者打一场翻身仗”。两位知情人还透露,陈杰人弟弟在竞标失败的这家公司中占有干股,一旦舆论对赌成功将获取数额巨大的经济利益回报。

陈杰人每一个“反腐”炒作的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2013年6月,贵州某市中和置业有限公司法人施某与该市某新区管委会签订国际汽配城项目协议,约定出让170余亩土地,每亩价格不超过30万元。2015年8月,该市政府按照协议对土地进行招拍挂,因中和公司资金不足、施某违约,招拍挂流产,无法拿到土地证。

两年后,施某通过增资扩股,资金问题得到解决,仍想按30万元一亩价格拿土地,多方协调仍无结果,决定委托陈杰人帮忙。2017年9月,陈杰人发短信给该市领导。谁料对方根本不回信息,陈杰人非常恼火,开始大打出手。2017年12月,他一连推出《添堵还是炫富?贵州某市在北京豪华酒店开扶贫报告会》、《奢华至极不可思议!实名举报贵州某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纪委书记顶风违纪》等文章,并通过其他微信公众号、网站发布虚假和失实文章,攻击该市政府,电话威胁政府官员。轮番“轰炸”之下,当地政府委托其北京商会会长邓某等找到陈杰人协商。陈杰人以此为要挟,迫使当地政府于2017年12月26日作出让步,施某在90天内顺利拿到土地证。办案民警谈到,在这起敲诈勒索案中,陈杰人以“法律服务费”名义收取中和置业公司140万元。

陈杰人的“反腐”没有标准,一切因利益而起,以利益而终。他为了一己私利,或者公然撰文为某些腐败分子开脱,或者充当幕后删帖中介,四处为腐败分子“删帖消灾”。

今年5月18日,娄底市政协副主席、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肖扬落马。陈杰人写了一篇《学而优则仕的悲剧》的文章,说肖扬是我省赫赫有名的骨科专家、医学博士,他因重复着“学而优则仕”的定律,把自己推上权力场,并最终栽倒在权力场。

陈杰人为何要替肖扬开脱?据办案人员透露,陈杰人替其情人做起推销药品的生意,在肖扬两次电话关照下,把几个药品推销进了娄底市中心医院,陈杰人和他的情人非法获利200多万元。

另据“三湘名博沙龙”的一位大V透露,就在被抓前不久,陈杰人打电话给他,要求删除他发在微信公号上有关潜逃海外的彭某的文章,愿意支付5万元“润笔费”,但被这位大V当即拒绝。

干预司法要挟政府,非法收取“保护费”

陈杰人眼中只有财、没有法,为获取非法利益,悍然挑战司法权威。

2009年9月,永州道县人黄某介绍杨某支付100万给北京周某,让其找关系“捞人”。周某收钱后无法办成此事,扣除个人开销8万元后将剩余的92万退还给黄某,黄某截留51万元,退还给杨某41万元。

白白损失59万元的杨某心有不甘,以涉嫌侵占罪向道县人民法院起诉黄某,法院于2015年9月判处黄某有期徒刑2年。黄某上诉,道县人民法院重审后于2016年1月维持原判。黄某又上诉至永州中院,该院于2016年4月维持原判。

黄某及其家属仍不肯善罢甘休,找到陈杰人。陈杰人接下了这个“单”,让其有律师身份的情人刘某代理此案,自己在网上炒作,多次发帖、发手机短信污蔑、威胁永州中院院长、永州市委书记和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等人。

法律是严肃的,陈杰人多次干预办案还是没有得逞,法院依法作出三次相同判决。但陈杰人却从中得到40万元的“代理费”,由此对法院和市领导造成的污蔑和人身攻击,又变成了其谋求“司法公正”的资本。

一颗“网络毒瘤”生成的环境反思

陈杰人其人其事|蜕变:“网络毒瘤”的生成及反思

陈杰人落网了,陈杰人的画皮终于揭开了。

靠着公众关注,吸“睛”而起;却又利用这些关注站到公众的对立面,吸“金”而终。

尘埃落定。对这个敛财神话的终结,记者作为媒体人在深感震惊的同时,也有一些肤浅的反思。

反思之一

善良不能任人消费,义愤须擦亮眼睛

互联网本质还是一个虚拟社会,那些形形色色的“网络名人”“网络大V”“意见领袖”“网络达人”,其实只是一个网络符号,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真实的面目,也看不到他们是否在所谓正义的光环下藏有黑幕。我们用良知和善意,留下了无数转发、点赞、打赏的网络寄望,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度还是好人多、善良多、广大群众充满正义感,却被他们无情地消费,让我们无意中充当了“围观的力量”。

我们渴望公平正义,愿意支持监督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但是,这种监督的力量、正义的力量绝对不是陈杰人和陈杰人之流。也许,我们还有一些大V和善意的网友愿意为陈杰人送上一首挽歌,总觉得他是因为“敢言”而被打压,被权贵所“坑谋”。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记者半个多月的寻访和连日来的思考看来,陈杰人内心的极端扭曲,毫无敬畏的非法牟利,知法犯法的“大V特权意识”,才是导致他身陷囹圄的根本原因。他没有走出“上帝要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的定律。

陈杰人咎由自取的事实告诉我们,擦亮我们的眼睛,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自媒体传播的信息保留一份戒心,不盲目崇拜,不人云亦云,不跟风赶浪,不瞎起哄,“让子弹飞一会儿”,或许就能迎来反转,或许就能不被人带节奏,或许就能让我们的善意和善良去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变成“流量”为陈杰人之流牟利背书。

反思之二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大V也没有网络特权

对于像陈杰人这样打着正义的旗号、披着良知的外衣的新型网络犯罪,我们认识不深、经验不足。

陈杰人利用悲情和煽情充分调动这个网络社会的大量成员,其卑鄙的伎俩、险恶的用心迥异于之前被打击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的营销式传谣造谣,这是一种披着“正义”外衣的“网络野蛮人”,是一种高级的“网络话语黑流”。他们拉起的是大旗、是山头,集聚的是粉丝、是用户,干起的是敲诈,追逐的是利益,传播的是谣言,挥舞的是“大V话语特权”。他们精心维护着自己的阵地,取悦着自己的粉丝,消费善良而谋私,利用网友的正义感去破坏真正的公平正义,被利益集团绑架为代言人,最终变种演化成为可怕的“网络黑佬”。

从一度的失意落寞,到被刑拘前的呼风唤雨,陈杰人利用网络翻身,终而产生拥有“网络特权”的错觉,殊不知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多行不义必自毙。

反思之三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亮剑斗争

陈杰人屡屡得手的背后,除了网民的善良,更有我们干部队伍中少数人的助纣为虐。

专案组提供的情况表明,少数干部意志薄弱,面对陈杰人之流不敢亮剑、不敢发声、不敢斗争,爱惜自己的羽毛,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生怕惹事;个别干部本身不干净,被陈杰人之流抓住软肋,动弹不得,只求息事宁人,拿着党赋予的权力,无原则无底线地妥协退让,为其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极个别干部或体制内媒体人丧失党性原则,与陈杰人之流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借助其网络平台制造舆情、发泄心中不满,直接或间接充当了陈杰人的打手和帮凶,使陈杰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体制内的话语权。

在互联网上,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魔焰滔天;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万不能抱有绥靖心态,更不能与虎谋皮、为虎作伥。

敢于亮剑,坚决反击陈杰人之流蛊惑人心、敛财挑衅、知法犯法的猖狂行径,实质上也是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障绝大多数民众的合法利益不受影响和损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