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無論是東西方傳說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神獸——美人魚,有人認為美人魚是古猿進化的一個分支物種,人類直立行走在陸地上,而人魚則像鯨魚一樣特化成魚尾生活在海洋裡,這些傳說中的奇怪物種似乎不該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在《山海經》中就記載很多“人面魚身”、“人面魚身”的動物,著實令人費解。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其實這是古代人對不瞭解的物種的一種記錄方法,四五千年前的古人對生物的理解程度很低,絕大部分物種都不像現在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假設一個古人從未見過貓,那麼他可能這樣形容:身形似虎,上唇分裂,體生蛇紋,人面長尾,四足可縮。那麼今人又會將其描繪成什麼樣的怪物呢?現代人如果遇到沒有見過的動物,他們的形容方式和《山海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若一個動物身子和雞相似,脖子和虎皮一樣,尾巴上有幾千隻眼睛,還長了個孫悟空的腦袋,這又是個什麼動物呢?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如果單單這樣形容自然是令人費解,可能大家腦海中就浮現了一個虎皮雞身猴頭,滿尾巴都是眼睛的怪物,其實這只是用已知物種來形容未知物種的一個方式而已,這種動物就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話說這《山海經》中的“人面”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這種動物的面部結構和比例和人很相似,兩隻眼睛兩個耳朵,一鼻一嘴,而且雙眼基本在同一平面上,而不是像馬一樣生在頭的兩側,“三停”比例也相對均勻,就可以稱之為人面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長了個人頭。就像日前在國外發現的“人面狗”一樣,它的生理結構和狗無異,只是五官比例讓人看了感覺很像人罷了。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的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也就說是魚的身子人的頭,叫聲像鴛鴦,吃了身上不會長包塊。人面魚身暫且不提,鴛鴦叫聲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它的叫聲就像鴨子在吹口哨,會發出“嘰嘰—啾啾”的聲音,有很多嘴比較小的魚也確實可以發出這種聲音,有人分析赤鱬就是前段時間在網絡爆火的

水滴魚,但是水滴魚生活在深海,古人可能沒有什麼機會見到它,即便捕撈上來也不宜食用。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但是據《山海經》中所說,食用赤鱬是可以治療包塊皮疹癤腫的,所以赤鱬更有可能是另外一種肉多刺少,食用其膽可治療跌打腫痛、癤腫膿瘡的一種常見魚類——鰩魚

《山海經》的正確閱讀方法,傳說中的美人魚赤鱬,福建人很愛吃!

鰩魚的眼睛在背面,而腹面的嘴特別像是一張隨時掛著詭異笑容的人臉,然而鰩魚翅也是福建名菜“佛跳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原料。福建人很愛吃鰩魚,沿海的漁民也喜歡將捕撈起來的鰩魚曬成魚乾,食用時再用水泡開,裹上蛋液,加上蒜蓉在鍋中翻炒,香酥可口肉質鮮嫩,真可謂是能把隔壁小孩饞哭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