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5月底,小米攜手Oculus推出了小米VR一體機。7月底,Pico也推出了Pico Goblin 2代(以下簡稱Pico G2)VR一體機。初入移動VR一體機領域的小米,與在移動VR領域浸淫已久的Pico,兩者帶來的一體機產品表現究竟如何?又有何不同?零鏡網試圖通過對比評測告訴你答案。

外觀配戴PK

無論是小米VR一體機還是Pico G2,都採用3自由度控制手柄+頭顯的配置。機身主體部分,二者均採用電腦等設備常用的ABS塑料,貼臉部分均採用可更換泡棉。但在主面板部分,小米採用的是不透氣的蓋板, 在蓋板和機身貼合部分留有較大縫隙。由於小米頭顯其餘部分無開孔,熱量基本只能從前蓋板部分散出。Pico G2蓋板採用透氣尼龍布料,在面部泡棉下兩側均開有方孔,便於熱量散出。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機身按鍵方面,小米僅機身頂部有著電源開關鍵和音量鍵。機身側面為USB 2.0接口以及3.5 mm耳機孔。Pico G2在機身側面有著返回鍵、確認鍵、Home鍵等按鈕,在機身底部是其電源鍵和音量鍵。除去按鍵外,機身底部還排列著Type C接口、SD卡插槽、3.5mm耳機孔。小米VR一體機有著32GB內存和64GB內存兩個版本,雖然在不使用SD卡的情形下Pico G2(僅有32GB內存版本)落於下風,但加上最大可支持256GB內存卡的條件,Pico有著逆轉的可能。此外,Pico底部可以看到揚聲器位於兩側,但小米為內置全景聲耳機。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佩戴方面,小米採用頭部綁帶+側綁帶固定的方式。側綁帶靠近後腦勺部分彈性較好,戴在頭上並沒有太強的壓迫感。只是用戶在佩戴時,需要調整左右兩側及頭部綁帶長短。Pico G2頭頂部分採用自適應具備伸縮性的彈性膠帶,佩戴時僅需調整左右兩側綁帶長短即可。兩者的佩戴方式都可視為T字型頭戴,相比環形頭戴(PSVR式)來說,需要承擔面部的壓迫。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影響佩戴舒適度的另一個因素在於重量。機身整體重量上,小米VR一體機較Pico G2更重。小米VR一體機重量為471.2克,帶手柄(含電池)共重537.2g。Pico G2重量為433.6g,帶手柄(含電池)共重495.6g。雖然單從一體機來看,二者相差僅僅只有37.6g,但是Pico G2將電池挪至到了皮質後腦託部分,也就是說面部壓迫重量相差遠遠不止37.6g。這使得在佩戴舒適度上,Pico G2略優於小米VR一體機。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提及綁帶,需要另加說明的是,小米固定綁帶的部分是可以轉動調節的,方便用戶佩戴。綁帶部分也是可拆卸的。Pico G2由於頭部頂帶為電源線,連接後腦託電池,所以無法更換。但頭部頂帶下的自適應帶以及兩側的綁帶均可更換。電池續航方面,小米VR一體機僅2600mAh,而Pico G2則為3600mAh。小米VR一體機在使用過程中掉電較快。續航時間Pico明顯優於小米。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不管是不是因為東方人鼻樑不夠挺拔,漏光現象都存在兩臺設備中,但並不影響使用體驗。在佩戴過程中,接觸眼睛的透鏡也值得注意,小米VR與Pico G2一樣均採用了菲涅爾透鏡。拆下面部泡棉後可以看到,Pico VR採用的是近乎橢圓形的透鏡,小米採用的則是異形透鏡。至於這種不同會帶來什麼樣的效果,我們在實際體驗中會進行說明。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左Pico,右小米

再說說控制手柄。兩款手柄放在一起辨識度極高。Pico手柄主體呈灰色,小米手柄主體為白色夾雜著灰白色。造型上Pico手柄正面較為平整,在機身底部略微呈現駝峰式形狀,在手柄按鈕部分以及尾部部分略微凸起,中間放置手指部分微微下陷。小米手柄正面放置拇指的觸控板部分向下傾斜,背面僅在按鈕部分有傾斜,隨後平滑過渡。在實際握持過程中,差距並不明顯。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按鍵方面,Pico控制手柄相對小米而言,僅多出音量按鍵。其餘按鈕功能基本相同。電池部分,Pico採用傳統的下滑式電池倉,使用兩節7號電池。小米的控制器電池倉使用1節5號電池,並採用拔出式設計,拔出倉蓋更為輕鬆。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性能體驗PK

提到性能,不得不說的是處理器。小米VR採用驍龍821處理器,Pico G2採用驍龍835處理器。兩者具體差距在哪裡,高通官網顯示,在CPU時鐘速度方面,驍龍821為2.4GHz,驍龍835為2.45GHz;驍龍821採用四核高通Kryo CPU,驍龍835採用8核Kryo 280 CPU;GPU方面,驍龍821為Adreno 530,驍龍835為Adreno 540。可以說驍龍835基本在各個方面都優於驍龍821。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實際體驗中,驍龍821則不愧為“火龍”的稱號,加上小米VR一體機散熱做得不佳,前蓋板部分發熱十分明顯。Pico G2由於採用驍龍835,功耗本就低於驍龍821,加上此前我們提及的散熱方式,散熱明顯優於小米。

還需說明的是,運存方面,小米為3GB運存,Pico則是4GB運存。Pico後臺不會殺程序,所以可能會佔用大量運存。Pico表示,9月初可能會通過更新實現雙擊呼出菜單殺程序,更為合理地利用運存。小米在退出應用時則會提示後臺正在運行某程序,詢問是否關閉。但這一詢問有時多餘,因為小米後臺基本不允許同時打開兩個應用,要麼關閉要麼重新進入。即便如此,小米在一次打開一個應用的情形下,運行時間一長髮熱也相當明顯。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接下來說說體驗。體驗前,小米VR一體機需要事先在手機端安裝下載小米VR APP並登錄,通過藍牙配對連接的方式,手機端可以起到控制檯的作用,在一體機內實現應用的下載安裝。一體機中,也可以進行相關操作。Pico G2則無需在手機端下載APP,直接打開聯網即可使用。與小米類似,下載安裝需要有相應賬號方可。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在手機端還是一體機端,小米都沒有提供應用搜索功能。小米VR手機端推薦頁的分類也稍顯雜亂,如果需要尋找更為標準的分類,建議跳轉至第二欄應用及第三欄視頻的應用分類選項。在小米VR一體機內界面倒是相對簡單,但也分類較多。或許是為了規範第三方軟件的使用,小米VR一體機內是找不到文件管理器的。即便連接電腦將相應APP文件導入,也無法在設備上安裝,這多少限制了用戶的自由。或許也是基於文件管理器的缺乏,SD卡插槽對於小米VR一體機來說純屬多餘。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小米主界面內的場景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Pico G2的主界面繼續使用Pico UI界面。在半空中熱氣球上,用戶可以隨意更換界面背景(三種風格可選)。主頁左側為公告欄,中間為主界面,右邊為相關下載應用。Pico除了本身的文件管理器(不可進入到文件夾,但可以查看相關圖片視頻文件),在應用商店還可下載ES文件瀏覽器,進行文件瀏覽。覺得應用商店無法滿足自己需求,也可嘗試第三方下載APP應用導入並安裝,但可能會存在兼容問題。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實際體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滿足眼睛。屏幕方面,Pico採用兩塊1440×1600 3.5寸快速響應LCD顯示屏(雙眼分辨率 2880×1600),擁有90Hz刷新率。小米採用2560 × 1440 Fast-Switch LCD顯示屏,刷新率在70Hz。Pico清晰度明顯高於小米。此外,Pico視場角達到101度,但小米對此閉口不提。也許是由於採用異形菲涅爾透鏡的原因,小米的畸變控制做得稍好些。

我們試玩了小米VR上多款作品,包括《Defense Grid2》、《超現實帝國》、《僱傭兵搶先體驗版》等內容,發現小米VR上大量內容來自於Oculus。第一款內容為塔防遊戲,第二款內容雖然也含有射擊但更偏重於策略,第三款內容則是打、打、打不停的射擊遊戲。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在遊戲體驗中,第一款內容因為上帝視角及模糊的屏幕,使得對抗稍顯無趣。第二款遊戲多玩幾次會顯得趣味十足,需要防避及射擊,其中也包含劇情性的內容。第三款內容恰恰適合用來測試手柄漂移和頭顯表現,實際體驗過程中效果還算不錯。而其餘作品基本為付費內容。

Pico設備上有著暗黑風格大作《Hunter Gate》,它是一款VR射擊遊戲。以及一款《Spark of Light》,被玩家讚譽為移動VR 3A級大作的作品。第一款遊戲允許雙人遊戲,但手中僅一臺設備,無法進行嘗試。第二款遊戲亮點在於其美術畫質,玩家可以歷經一場神秘動人的冒險。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Spark of Light》

Pico中也有稍顯重口的《末日逃生》射擊遊戲。當前VR一體機遊戲內容雖然有所增加,但還是有所不足。小米有Oculus合作的內容,Pico也在過去一段時間跟眾多內容生產廠商以及Viveport平臺達成了合作,所以我們可以期待二者後期帶來更多的內容。

視頻觀影方面,小米與Pico差距並不大。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小米VR的多人影院功能。在多人影院應用中,可以實現多人分享同一屏幕,它也被稱為小米社交VR。但要成為播主,需要實名認證並下載小米直播相關應用,並且只能通過VR與房間內觀看者交流。VR用戶可以在數個人物頭像中選擇屬於自己的角色,由於目前VR用戶不多,流量稍顯可憐。初次體驗多少有趣,可以說是在線彈幕的升級版。Pico也在籌備多人影院,目前仍是DEMO階段,由於正在進行維護,我們沒能體驗到。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視頻觀影另一個方面是下載需要佔據內存,或者如何觀看PC端視頻。小米需要用戶下載skybox PC版實現視頻的投屏播放,但在小米VR一體機中給出的卻是錯誤的網址。需要梯子方可使用,但如果在網址後加/CN便可正常打開。需要注意的是它要求電腦是64位操作系統。設備連接成功後,就可進行視頻的播放。Pico相對來說操作更為簡單,在Pico官網下載安裝相應飛屏應用即可。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針對於部分商業用戶來說,比如需要使用VR一體機演示720雲上的全景視頻,你需要的可能不是小米VR一體機而是Pico G2。Pico除了本身自帶的瀏覽器外,在應用商店中還有一款VR Browser,允許用戶全景觀看720雲上的內容,而不是像小米一樣隔著大屏幕式的窗口觀看。過於封閉的小米,在本身不支持一些功能的同時,也不允許第三方應用切入,這多少存在一些問題。

寫在最後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最先關注的可能是價格。小米VR一體機有著32GB版本、64GB版本,價格分別為1499元和1799元。Pico G2僅有32GB版本,售價為1999元。如果只是就上述信息而言,Pico G2似乎輸給了小米。但從性能上來說,Pico G2是優於小米VR一體機的。

這並不意味著小米VR沒有存在的價值。甚至早在小米宣佈與Oculus達成合作並將推出VR一體機的時候,行業內大部分人士都對此抱有期待,期待小米憑藉自己的體量喚起人們消費VR的熱情。如今,小米憑藉其一己之力,將移動VR一體機的價格拉至了1499元,對於擴大VR用戶基礎來說無疑顯得十分重要。對於行業來說,這多少是件好事。畢竟,廠商畏懼的並非是競爭,而是沒有市場。

但對於浸淫VR一體機已久的Pico 來說,從Pico Goblin一代的驍龍820到如今的驍龍835,從3GB運存16GB內存到如今4GB運存32GB內存,從2560×1440的分辨率到2880×1600的分辨率,從70Hz刷新率到90Hz刷新率等多個方面來說,都是自我的改進。Pico在將自己此前的產品作為對比對象上做得優於自己。小米VR一體機的相關配置參數或許更適合與Pico G1進行對比。但那已經過去了,Pico已經又朝前邁出了一步。至於整個移動VR一體機行業,是否能夠朝前邁出巨大的一步。可能仍需所有VR一體機廠商共同努力。

Pico G2對比小米VR一體機,誰的表現更亮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