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OKR已在中國落地

文|圖圖

概述:李堃和他的團隊,僅在 201 8年第一季度,就在北上深杭四座城市總計召集了261名公司高管,現場編寫的目標就有幾十個。OKR 在中國落地的情況如何?李堃是有發言權的,下面讓我們看看他怎麼說。

近幾年,眼看著 OKR 在圈子裡越來越火,賣協同軟件的不說自己能落地 OKR,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ABCD 各家都說自己的軟件能實現 OKR,為 OKR 買單的用戶也不少,那 OKR 在中國實際的落地情況到底怎麼樣呢?

“坦白的講——不怎麼樣”

這話不是筆者說的,而是 Worktile 的 OKR 佈道師李堃說的。這話究竟是不是扯淡,李堃在 OKR 的培訓過程中又有怎樣的感悟,您彆著急,繼續往下看。

對話 OKR 佈道師李堃

”一家公司能有2、3個人真正明白 OKR 是個什麼東西,思想內涵是什麼,那麼這家公司就屬於罕見,往往只有一個人真正懂,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難指望中國的企業自己把這套管理模式用好。”

李堃在 Worktile 的《OKR有話說》系列活動中,接觸了大量對 OKR 興致勃勃的企業高管,併為 Worktile 用戶提供了一系列的 OKR 培訓服務。僅在 2018 年第一季度就在北上深杭四座城市總計召集了 261 名公司高管,涵蓋 12 個行業, 7 大部門,單在現場編寫的個目標就有 45 個,而關鍵結果達到了 147 個。才敢得出這樣的結論。

對話:OKR已在中國落地

“我們的線下活動不怎麼講 OKR 了,主要是召集一些企業的高管,讓大家自己分成小組臨時組成虛擬的公司,共同討論去建立一套 OKR 的目標樹體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有非常多的爭論,最終每組的東西拿出來,我們一塊去討論、解決問題。這個過程積累的東西比我一家一家企業去做諮詢收穫更多、更快。以保證我們在產品層面的絕對領先。”

內容回顧>>>

Worktile 是一家 Saas 軟件公司,為企業解決內部的管理和工作協同問題,2017年開始盈利,已走過 A 輪融資,目前公司員工 100 餘人。因為成為國內首家上線OKR 管理應用的企業,所以在 OKR 領域頗具知名度。李堃依託於 Worktile 這個平臺,對中國企業部署 OKR 進行了長期深入的實踐。

“我們每條關鍵結果都會進行討論,有時來賓會給我非常大的啟發,但更多的時候是我在與他們進行認知上的同步。OKR 做了這幾年有一個非常大的感觸,中國的企業千差萬別,內部情況各異,你走進去就很難真正走出來。每個企業有各色的問題,大家都指望找一個外人來提供點新鮮的思路,或者只是心照不宣的應付一下領導的安排。而我們只做那些真正想把這套東西用好的企業,為此,我們會深入他們內部,跟他們一同面對挑戰。”

1912 年的梗

中國的企業落地 OKR 的過程中普遍會遇到哪些問題,阻礙 OKR 的落地呢?

“技術層面的都是小事,更大的是人的問題,OKR 對人的要求太高了。再往大了說,這就是整個中國的土壤問題。要說清楚,得從 1912 年甚至更早說起,但是我一般在分享活動上只是提一下 1912 年的梗。”

對話:OKR已在中國落地

“首先從根兒上,或者說我們的社會階層意識裡面,商人地位並不怎麼高。我們不認可商人對社會的貢獻。我們扭曲商人的形象,我們把奸商二字掛在嘴邊。辛亥革命勝利至今不過 100 多年,而 100 多年前西方社會是完全顛倒的。契約精神,企業家精神是主流思想。所以類似 OKR 這樣的理念會率先在西方社會的土壤長出枝芽。”

“ OKR 本身是一套批判性的思維框架,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本·拉莫爾特(Ben Lamorte)2017年到中國講到的一句話。他研究 OKR 多年,是著名的企業 OKR 戰略諮詢顧問,對這句話我個人非常認同。為什麼谷歌推出新服務後,國內搜索引擎爭相效仿?為何我們強於模仿而不在創新?我想中國人的批判思維較弱,是一個比較核心的原因。老闆佈置下了任務,我們只會去做執行,而中國的公司一般只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闆,如果老闆錯了,那麼整間公司就錯了,沒有一個人會站出來指著老闆說,我覺得你錯了。而 OKR 不同,老闆在 OKR 這套體系中,只充當一個大目標的制定角色,下達一個公司的大目標框架,他就可以從 OKR 體系中淡出了,後面的就沒他什麼事了。”

這個觀點非常有趣,中國的商業氣氛,確實缺乏歷史的積澱,然而 OKR 則不允許老闆成為企業的“大家長”,而是要求每個員工為自己設立目標。

“一家公司目標在那擺著,員工如果連這個都不認同,或者與個人目標有差異,那為什麼還要為那個老闆打工呢?這樣的企業,可能更適合用 KPI。每個一線執行層的員工都有明確的職業規劃,我認為這是 OKR 下放到個人層面的一個前提。如果連自己人生的職業目標都不清晰,就別參與制定公司的目標體系了吧。”

這麼說來 OKR 對人的要求確實蠻高的,然而我們都見過很多年輕人是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的。所以有什麼好的辦法去解決這種現狀嗎?

“所以我們在國內的 OKR 諮詢都引導客戶先在公司管理層落地。不建議到個人層面,OKR 的層級只有公司和部門兩級。你不能指望每個人看著公司的大方向(目標)都能很好的制定出個人的OKR,往往需要部門總監幫你制定,那麼 OKR 就失去了一半意義。在外國其實絕大多數的企業也沒有把 OKR 強制落在個人層面,但不落到個人層面不代表執行層不知道 OKR 這件事,我們只是不建議讓他們去負責某個目標或關鍵結果。”

OKR 在中國落地情況

我們說歸正題,OKR 在中國企業落地大體的情況如何?有沒有什麼類型化的結論?

“這個有的,上個月在華貿跟 Google 的 HRBP 有過一次交流,我們共同在那次活動做分享嘉賓,主題是 Google 的管理制度。當時我就總結過一些東西,國內落地 OKR 的企業分為三個層次。就像打怪升級過關一樣,卡在首關的企業沒搞明白 OKR 和 KPI 的關係,會問我 OKR 和 KPI 應該用哪個好一點?是不是 OKR 可以替代 KPI 類似的問題;卡在第二關的企業沒搞明白目標和關鍵結果的關係,會在起草 OKR 上犯難;卡在第三關的企業其實就蠻少了,沒弄明白父目標和子目標的關係,會問我公司級別的 KR 是不是就是部門級別的目標這類問題。”

那麼大致上的比例如何呢?有沒有具體的數字?

“這個沒有做統計,我感性上的認識大概是 2:2:1 的樣子。其實每弄明白一個核心問題,就會往後走一大步,每個核心問題下面都是同一類型的小問題,拔高到最上層,其實就是這三個大問題。我現在的線下活動一般都會把精力放在這三個大問題上面。”

那李堃是怎麼跟到場嘉賓解釋這些關係呢?

通過例子為主,先讓他們自己寫 OKR ,我再問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真正明白這裡面的邏輯關係。當然也會通過一些小的規律性的東西,我自己定義為公式。比如你提到的第二個關係問題,我就總結出這麼一個公式,大家自己往裡套,很容得出結論。這個公式就是“因為O,所以KR”。把目標和關鍵結果套進這個公式,按常人的邏輯看一下順不順。我們大概就知道你的 OKR 定的有沒有效果。其實再往深走一步,你會發現 KR 不過是 O 的另一種說法。在這裡,你甚至可以理解為是 KR 把 O 做了拆解。當然了,這個說法不太恰當,不過再往深的東西就很難一時半會兒說清楚了。”

OKR 不是玄學

這麼看起來,似乎 OKR 是個很高深的東西,究竟實施 OKR 的門檻有多高?

OKR 本身並不高深,只是因為在谷歌的光環下,顯得高深罷了。而且中國人崇尚權威,非常多的企業主和對 OKR 感興趣的人被“概念炒作者們”弄得雲裡霧裡,不知所措,苦於找不到“最正統”的OKR 資料。這可能就是之前提到的“土壤問題”了。我們向來需要的是“標準教材”、“官方出版”、“權威背書”,弄的大家擠破頭去搞一些證書、認證、代表機構,爭相拿到最“高”的行業地位……為什麼?因為中國人認這個,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

OKR 的落地困難重重、阻礙不斷,究竟 OKR 在中國有未來嗎?

“總的來說我認為是有的。第一,過去我們說中國製造很牛,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的是人口紅利和管理模式,人口紅利這幾年說的比較多了,我說說管理模式吧,過去企業一定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帶著一群很聽話的人去做一家企業。這個人在行業內多年的經驗使得他暢行無阻。而今天是什麼樣呢?市場變化速度快到前所未有,有些行業內部上週統一問題的解法過一週就不管用了!多年的經驗甚至變成了阻礙,那麼這樣的背景下什麼樣的企業能起來?我們看到是那些很靈動的企業,不依賴於一個創始人的個人能力,而是精英團隊的力量,所以我們說今天成功的企業不再是一個厲害的人帶著一群聽話的人,而是一個會籠絡人心的人,幫助一群有自主發揮餘地的精英共同成功。公司只給大的目標和方向,其餘所有人有足夠的發揮空間,這樣,創新的東西就有了可以成長的空間。很多中國企業目前做得非常的棒。我們到一些互聯網公司內部,就感覺是到了谷歌一樣。都說程序員改變世界,互聯網公司在社會中有著越來越大的貢獻,我也認為我們一定會先從這個行業中看到中國 OKR 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