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来临,乡村医师你们还好吗?

今天是我国第一个医师节,很多医院通过表彰、活动等形式迎接医师节的到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大家不要忘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是忙碌在田间地头、穿梭在百姓家中,被百姓称赞的“赤脚医生”,也是本文所提到的“乡村医师”。村医现状如何?如何留住乡村医师,下面和大家一同来分析。

医师节来临,乡村医师你们还好吗?

1.上个世纪70-80年代期间,为了充实基层卫生队伍,由县级卫生学校培训的一批村医队伍,以及曾经在部队医务室经过培训,转业后自愿服务于本村的医务人员。年龄大概在55-65岁左右,少数则已经进入了古稀之年(感谢您们对基层医疗工作所做出的贡献);

2.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左右,考入市级卫生专业技术学校,拥有中专文凭。毕业后回到本村执业的村医,年龄大概在35-50岁左右,也是目前村医主要中坚力量;

3.近几年,由于就业压级增大,中专毕业的护士、医士也进入村医队伍,年龄在30-35岁左右;

4.部分乡镇卫生院,为了完成村医覆盖率,聘用了少数专业以外的人员来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以上几个年龄阶段的人员构成了总数接近100万的村医队伍。

医师节来临,乡村医师你们还好吗?

目前乡村医生的职责:医疗服务方面主要是对常见病、多发病(感冒、发热、拉肚子等)作简单诊治,稍有疑难的病例,负责联系乡镇卫生院转诊作进一步治疗。公共卫生方面承接了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妇幼保健工作的健康随访、预防保健、农村饮水安全及置办酒席的健康监督协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对于每个村设置一名村医的情况下,村医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待遇低、工作量大、压头、繁琐、与百姓面对面开展医疗服务的时间在减少”。

1.实行网上统一采购基药以后,原本受老百姓认可的常用药,受到采购平台定价限制,造成配送药品缺乏,村医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是乡、村两级医疗人员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务。原本希望通过公共卫生服务,拉近乡村两级与百姓的距离,使医疗资源下沉。但是各地方对公共卫生的考核,更多的侧重于资料的收集整理上,造成了大多数村卫生室大门紧闭,门前杂草丛生,村医集中在卫生院做资料,“治病救人”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除了完成健康体检和慢病随访工作以外,承担了大量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整村的工作任务集中在一名村医身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3.由于服务人口减少,基本收入得不到保障。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部分自然村寨搬迁到城里居住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使得常驻人口相对于以前减少。村医诊疗收入也随之减少了。

4.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村医的执业风险也在加大。面对医疗纠纷,大医院的医生至少还有单位依靠,但‘势单力孤’的村医就没有那么幸运。一旦遭遇医疗纠纷,一次大额索赔就可能让村医‘破产’,甚至‘身败名裂’。

5.村医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第一批‘赤脚医生’大部分已近‘古稀之年’,随着他们的退休,退休后的养老保障如何建立,新人如何进入村医队伍,也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面对工作的困境,部分村医为了生活,选择了离开;然而更多的乡村医师还在默默地奉献着;那么要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如何破解村医当前工作的困难,成为留住乡村医师的唯一办法。

医师节来临,乡村医师你们还好吗?

1.科学合理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减少村医在纸质资料制作的负担,将更多时间用于基本医疗服务承担首诊任务和提供转诊意见;

2.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基本工资要得到解决。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实行聘用制。我所在的地区,村医基本工资由卫生院统一发放。村医工资每月700+基药补助417。目前已完成了村医全覆盖;

3.建立机制、化解风险。投入资金为‘’村医缴纳医疗责任险‘’。化解村医执业风险,改善他们的从业环境;

4.拓宽村医购药渠道,让村医在执业时能做到‘有药可用’。

5.构建一套合理的乡村医师准入、准出机制。首先在村医养老保险方面,养老保险的缴纳保证了退休的村医,老有所依。其次通过社会招考形式,招聘中专毕业生充实村医队伍,并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加大对村医慢性病诊治、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力度。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