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潮涌赤水|红军渡口:听肖老支书说沧桑巨变

纪念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潮涌赤水|红军渡口:听肖老支书说沧桑巨变

纪念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潮涌赤水|红军渡口:听肖老支书说沧桑巨变

赤水元厚,作为“四渡赤水”主要渡口的革命老区乡镇,改革开放40年来,如今已是沧桑巨变。

仁赤高速、国道G546、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沿赤水河贯穿全境,村村实现通硬化公路,集镇旧貌换新颜。元厚红军渡口的“红军渡”纪念碑前,新建了五星纪念广场,桂圆林村的老支书肖义伍向各地游客宣讲了30余年的红军故事。

高速公路元厚互通从这里下道,一座新大桥横跨当年的红军渡口,连接桂圆林村和元厚集镇。“改革开放40年,我的感受变化最大的就是交通啰!”肖老支书说。

纪念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潮涌赤水|红军渡口:听肖老支书说沧桑巨变

从1974年起,肖义伍就在村里任职,到2010年才从村支书的岗位上离任,任村干部36年。

而今,70岁的肖老支书已是头发全白,虽身染重疾,仍坚持发挥余热,成为赤水市有名的红色义务宣讲员。每每有各级党组织、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来此开展纪念活动,或是有慕名而来的游客“重走长征路”,肖老支书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大家宣讲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事故。

走进元厚镇桂圆林村,仁赤高速公路贯穿整个村子,硬化公路可通达每个村民组。村里5000多亩桂圆已挂满果实,再有一个月就将上市销售。公路沿线,随处可见一座座黔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楼,足见其村民的富足殷实。

桂圆林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能有今天的变化,我们的老百姓过去都不敢想。那时候,真是穷到了极点,出门随便去哪里都只能走路。”肖老支书感慨道。

以前,桂圆林村没有公路,到赤水县城要走2天,到遵义至少要走5天,想想都够吓人。1974年,桂圆林村被评为赤水县先进村,奖励是一头大耕牛。由于交通不变,肖老支书从元厚到赤水60余公里的路程,来回走了4天,走得双脚都是伤,才把大耕牛从县城里牵了回来!

纪念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潮涌赤水|红军渡口:听肖老支书说沧桑巨变

桂圆林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很适合桂圆生长,几乎家家都种植,在上世纪80年代,年产量就达20多万斤,桂圆林村也因此而得名。元厚桂圆也因其个大、皮薄、肉嫩、味甜的特点而享誉川南黔北。

肖老支书说:“以前受限于交通,从来没有村民把桂圆拉出去卖过,全部都是外地水果商前来低价垄断收购,一两块钱一斤就卖了,村民的腰包根本鼓不起来。”

直到1997年,举国欢庆香港回归之际,由政府出资、老百姓投劳,桂圆林村才新建了一条两公里的毛坯路连通集镇。那时修路,全靠人工来挖,每当遇到大石块就简单爆破,再挪开碎石、铺上块石、最后撒上碎石铺就而成。虽仅有3.6米宽,但终于能通车了,全村村民个个心里都很高兴,大家把这条路命名为“回归路”。

要致富,先筑路。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桂圆林村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长长的通村水泥公路,衍生出许多支路,一直延伸到每户村民家门口。村民们种植的桂圆卖上了好价钱,私家小轿车、小货车、摩托车、电瓶车多了起来,直接开到家门口。

近年来,桂圆林村的桂圆连年丰收,先后多次举办“桂圆节”,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采摘体验。仅去年,村里销售桂圆达50多万斤,给全村1900多村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的荷包越来越鼓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万元,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全村脱贫致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的领导,感谢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好政策。”肖老支书说。

一个村庄一段历史,每个村庄都有属于每个村庄的故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分享着改革开放带领的红利、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机遇,红军渡口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会坚持当好这个红色义务宣讲员,讲好红军渡口的故事,直到讲不动为止!”肖老支书坚定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