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教学心理学中的术语。

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设计

二、教学策略的种类

先行组织策略

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主要实施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呈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加以强化。

●认知发展策略

是根据皮阿杰的研究建立起来的,运用时的主要原则为: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育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是个别化的;社会交往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等。

●概念形成策略

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主要实施步骤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

●随机管理策略

多用于各种复杂行为的学习。对强化刺激进行系统地控制,使之在特定时候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反应。

●行为练习策略

意在建立一系列的模式化的教师行为。实施步骤为: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呈现新信息;控制练习时间,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个别指导;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练习。

●自我管理策略

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主要步骤为: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制定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实施和修改自我管理计划;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

教学策略的分类,很多地方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类。所以,教学策略的分类,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

三、教学策略的结构

任何教学策略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策略的结构是由它所包含的诸要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1.指导思想

即某一教学策略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它能对具体的教学策略作出理论解释,是教学策略的灵魂。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做支撑。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对教学的进程和要素有不同的认识,就会导致不同的教学策略出台。比如同样是教学拼音,有的教师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认为通过一定的激发、鼓励措施,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会拼音。有的则可能视学生为被动的容器,认为只有教师领读,学生跟着学才可能学会拼音,教学中他可能让学生机械地跟老师读。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师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的人,每一个教师的知识背景、教学经历也不同,即使接受同样的教师教育,教授同样的学科,他们对教学的环节、对学生的认识、对教学手段、媒体的使用以及不同的时间和场所,都会显出各自的特点,都会在教学中表现出来。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贯彻教学理论,更好地发挥理论的价值。否则,有可能陷入盲目和混乱。

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创立的,目标是教学策略结构的核心要素,对其他要素起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策略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并且总是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教学策略的运用,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细节、活动方式,或者是活动的程序及其每个环节,都是指向教学目标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存在。比如知识教学的讲授策略,其目标是通过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通过语言的表达,使教学内容简化成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达到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的目的。又如主动参与的策略,其目标是针对教学中学生缺少主动积极地动手动日机会的现象,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出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动日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操作、去练习、去活动,从而达到活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日头表达能力以及主体意识的发展与提高。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又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目标,其中又有主次之分。主要目标是区别不同策略的特点,也是运用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这是在制定和适用教学策略时应当注意的。

3.实施程序

实施程序即教学策略按时间展开的逻辑活动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等。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程序化设计,因此有其自身的操作序列,它指出教师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杜威中学教学策略的程序是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执行计划、检验假设,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有一定的前后顺序,但没有定式,可以随着教学条件的变化以及教学的进程及时调整和变换。如黎世法“六阶段教学策略”,虽然按“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个步骤依次递进,但其中某些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压缩、省略和叠合,生成很多变式,而每一环节又可作为单一策略来实施,如作业策略,可以是教师先布置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业,然后再指导谈话,指出完成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力求使技能综合化。又如小结的策略,首先教师布置小结提纲,并进行指导谈话,然后学生根据提纲独立小结。进行小结时,先由学生宣讲小结,教师加以评论,总结全部内容,最后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所以,教学策略虽然有一定的程序,但无定式,教师们应注意这一特点,灵活运用。

4.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即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方法和技巧,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和可靠,就必须提出一整套明确易行的行为技术和操作要领。如布鲁纳对发现法教学策略曾规定,矫正学生的学习结果,或者对学生提供其他帮助,必须是在学生得到试验结果并拿它跟希望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刻。若过早,学生不理解;若过迟,则无法对下一步活动起到指导作用。所以,教学策略必须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术,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l)教师方面。包括教师在教学策略中的角色、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

(2)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学策略的依据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

(3)教学手段方面。除平常教学所需的教学手段外,还包括动用木策略所需的特殊教学手段。

(4)使用范围方面。包括木策略适用的学科性质、问题性质或年级层次等。

以上几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它们完整地构成了一定的教学策略。了解了教学策略的基木结构,就掌握了教学策略建构的要领,抓住了它的实质,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总结和建构自己的教学策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总结归纳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的类型

学习是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谁控制信息加工过程?

(1)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教师控制---- 替代性教学策略

(2)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学习者控制-----生成性教学策略

(3)双主教学模式和策略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下面来看一下各种策略类型的优缺点:

1、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⑴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⑵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⑶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⑴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⑵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2、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⑴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⑵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⑴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⑵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处分析的两个是教学策略类型的最基本两种类型,也是教学过程中用到频率较高的类型。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媒体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其运用对教学的效果影响甚大。在相当的长的一段教育史上,它只限于言语和文字。教科书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涌现,是教学媒体的三次重大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媒体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第四次变革。教师能用多种媒体传递教学信息,学生能通过广泛的渠道获得更大范围的学习经验。教学媒体在教学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重要。

媒体的选择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策略呈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教学媒体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体现。

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模式等

支架式教学就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简而言之,是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索尝试、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例如:《黑色的眼睛》一课就采取了支架式教学。

(1)搭脚手架——围绕《眼睛》这个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5个问题,并用大屏幕投影显示出来:

①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

②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③眼睛怎样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

④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进行矫正?

⑤检查你的眼睛。我们如何对眼睛进行卫生保健?

(2)进入情境--用诗篇导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眼睛能够见到光明。

(3)独立探索--让学生根据网站给出的链接进行探索,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模式: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5个环节组成。

例如:《小小营养学家》一课就采取了抛锚式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日本人在古代被称为“倭”,即矮的意思,但根据北京大学季成叶教授的调查,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中国。为什么在二战后日本人的身高会迅速超过中国人呢?以一个两难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2)确定问题--在学生总结出是“营养”的原因后,提出问题:怎样的营养才是合理的?营养配餐有怎样的原则呢?

(3)自主学习--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配餐工具软件自主探究自己总结营养学的原则。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4)协作学习--讨论和交流自己的配餐心得,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总结出合理的营养学观点。

(5)效果评价--对学生的配餐结果进行评价,根据电脑显示的结果可以显示学生完成成果的合理性。

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

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例如:《保护绿色家园》一课就采取了随机进入教学: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展现黄河上游和中下游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2)随机进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导航中的链接,进入各个专题(一共有8个专题)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教师提出四个问题(①如何保护我们的森林和草原②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③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④如何使广州更美丽),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前面提出的四个问题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bbs、聊天室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5)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提供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根据计算机反馈的结果,教师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