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XIAOSHUANGYUE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第96篇文章 蕭霜月


朋筆生輝社會觀察: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昨天的推文發出後,有不少網友提出寫一篇“殺死教師的兇手不止一個”。

想必大家都清楚,近年來,可真是文衛一家,“傷師”“弒師”案也屢有發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本應是多麼令人尊敬的職業,何以在今天淪落到如此地步?!真是讓人何等的痛心!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01

其實“教師”這個行當,一開始就並非天然受人尊敬,甚至連自己都看不上。

“萬聖先師”孔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周遊列國無果後,才退而求其次開壇授學;古代的讀書人幾乎一心想著“學而優則仕”,實在進不了學才開館授徒,收幾兩銀子過活;幾十年前,沒考上學回農村當代課老師的也比比皆是,在村幹部的眼裡不過是給“書呆子”一口飯吃。有道是“家有半鬥糧,不當孩子王”,實在道出了教書者的無奈和心酸。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但教師的名譽地位一直被抬得很高,古代與“天地君親”並列,今天又被譽為“工程師”,卻實有物質不足精神來補之嫌。總給人有帶上”高帽子“,安守”奴僕事“的感覺。

教育興則國家興。儘管早年“窮國辦大教育”,困難很多,但國家一直非常重視教育,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大概是2000年左右,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工資還經常被拖欠,後來納入縣級財政統籌後才得到根本解決。但從此也讓教師工資成為很多縣級財政的主要負擔之一。我想,這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待遇一直不高的根本原因。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教師的實際地位如何,恐怕社會上沒有幾個人不清楚。教師就是國家請來為人民提供教育服務的僱員,人民又是國家的主人,老百姓的意見國家不可不聽。

於是,就有了一方面雖然國家重視教師,深知教師苦累、待遇又不好,極力抬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但另一方面有老百姓動輒找老師的不是,最終只有夾在當中的教師受氣。

老百姓越是找教師的不是,教師越是有可能難以心寬氣順地教學;而教師越是如此,老百姓就越是會找教師的不是(注意,這裡的“老百姓”不僅指家長)。

於是,教師社會地位高低的博弈失衡,教師地位實際上很尷尬。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02

如同醫生,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的提升,大家越來越重視教育,越來越相信教師的作用。

社會上流傳“教師教不好自己的孩子”,這其中固然包含著教師因工作忙無暇照顧自己孩子的尷尬和心酸,但也暗含著一種社會認識,即自己的孩子教不了,只有交給老師教。甚至把教師的作用誇大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言下之意,教育全部責任在教師,否則便不配為師!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當教師還在為這句話憤憤不平之時,社會上又開始流行另一種觀點,“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些話原本沒有錯,但如果顛倒為“老師教人格,父母管功課”,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承擔者一會兒重負在身,一會兒又無所適從,學校教育的作用又如何更好地發揮呢?

這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關係的博弈失衡,實則兩個教育都沒有守好自己的陣地。

03

教師一度被認為工作技術含金量很低,所以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並非能主宰學生的前途命運。隨著教育教學物質條件的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手段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教師所能發揮的作用反而更加有限了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這樣的悖論是如何發生的呢?正是教育格局的悄然變化所致。現在真正主宰教育的人不是政府,也不是學校,而是家長!

比如“減負”,政府和學校是舉雙手贊成的,但部分家長反對。“3點半放學”本是為了減負,要上興趣班的家長拍手稱快,但只是為了“關孩子”的家長火就大了。一番口誅筆伐之後,家長獲勝,很多地方不得不由學校託管到6點,即便這樣還是有家長不樂意,似乎國家直接給他養孩子才好呢!

至此已經形成了一個怪圈:家長一鬧一個準,學校、教師只有謹小慎微、惟命是從。被捆綁了手腳的教師即便有“三頭六臂”也是無濟於事。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家長和教師博弈的失衡很像美國的蜂農,高福利政策讓高技術手段反而養出了高成本、低產量的蜂蜜,反而不如中國自擔風險的老農民養的蜂蜜質好、量高。真是絕妙的諷刺!

不同角度的失衡還有很多,博弈的初衷肯定是為了追求好的教育,但結果卻事與願違,幾乎要作死教育。

目前,國家是傾向於讓教育主體多元化,滿足不同層次的教育需求。即公立學校提供最基本的教育服務,私立學校提供更高要求的教育服務,培訓機構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這很像外國電影的分級制度,但它能不能解決好教育的問題,還需要拭目以待。

博弈下的失衡——作死教育的“兇手”


圖片配語:

雙輸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