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恩仇錄——清俄角逐

十七世紀時期,沙皇俄國已經完成對整個西西伯利亞的征服,土地的急劇膨脹讓俄國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於是並在1666年派遣一支哥薩克騎兵探險隊對黑龍江流域進行探索殖民行動,想要將這片土地控制在自己手裡。而這一時期,清政府對明朝的征服勢如破竹。黑龍江流域屬於清朝的龍興之地,必不可讓。沙皇俄國對土地有幾乎變態的執念,因此在黑龍江,兩國之間必有一戰。

遠東恩仇錄——清俄角逐

因為俄國哥薩克多為職業軍人,同時也有火器,因此對待普通平民具有優勢,很快就完成了對整個西西伯利亞的征服。西西伯利亞的不堪一擊讓俄國人對遠東的征服也勢在必得,在俄國哥薩克進入黑龍江流域後,對該地進行殖民活動並多次騷擾中國黑龍江邊境,燒殺搶掠。

在這段時間,清王朝的重心放在對關內的征服中,對邊境無力管轄。只能暫時任由俄國人作亂。但是放縱不管並不是沒有行動,康熙派遣大臣前往關外巡查,瞭解那裡特別是黑龍江流域的情況,做好對地形,人員的調查,做好對俄國的反侵略準備。

1685年,康熙已經剿滅國內叛亂,收復臺灣打敗鄭明,關內穩定。此時,沙俄在雅克薩築城,妄圖以此為根基對黑龍江進行征服。

遠東恩仇錄——清俄角逐

此時的清王朝,用國泰民安形容也不為過,此時正是收復黑龍江的好機會。

1685年,彭春率大軍及火炮部隊,開始對俄國的雅克薩之戰。清軍穩紮穩打,利用自己本土作戰的優勢,補給便利,同時從各個方向切斷遠東俄軍的補給,利用沿途民眾的支持,清軍對於雅克薩的地形等逐漸清晰。清軍人數優勢,同時軍隊素質較高,火器佔優,都讓清軍的行動極其便利,很快就將哥薩克困在雅克薩城中,並開始對其進行圍城。哥薩克自知無力抵抗,便投降清王朝,撤出哥薩克。但是之後清軍撤軍,沙皇俄國背信棄義同時增兵重新入侵黑龍江流域,康熙對此大為憤怒。

遠東恩仇錄——清俄角逐

命令清軍反擊俄軍,最終在雅克薩城將868名侵略者圍困至66人。在遠東的俄軍徹底失敗。與此同時,歐洲境內局勢緊張,俄國國內彼得大帝剛剛即位,國內進行改革動盪不安,俄國在遠東並無實力與清帝國對抗,國內不穩,周邊歐洲國家虎視眈眈,若是再與清王朝埋下禍端,國內必定崩潰。因此便決定與清王朝簽訂協約,待日後國力強大,再次對遠東進行征服。俄國的征服不會停止,但是它沒有想到,這一等便是兩百年。

於是在1689年與清王朝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兩國邊境。但是俄國對遠東出海口的野心並沒有消亡,他一定要讓這個遠東的國家付出代價。俄國開始等待時機,同時穩固國內統治彼得大帝進行改革,等待清王朝的衰落。

時間到了十九世紀,清王朝固守自己對外界的看法,保持“天朝上國”的尊嚴。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財富的需求,以及想要中國的市場,開始了用槍炮撬開中國大門歷史。

清王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不思悔改,仍然固守天朝上國的觀念。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王朝的尊嚴徹底被擊碎,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中國國內淪陷的開始。

國內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四起,極大的消耗了國力,國外列強林立,各國無不想隨時從清朝身上咬一口,地方漢族官員漸漸強大,滿人人數少,缺乏有才之士,同時人民日漸覺醒,不滿於專制統治,威脅到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自顧不暇,統治危機。

至此內憂外患之際,沙皇俄國沒有放過這次機會,開始以敲詐勒索等各種形式,對清王朝進行土地勒索。

清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惜以賣國為條約內容,不戰而屈人之兵,通過各種形式割讓土地出賣國家主權,讓中國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至此,沙皇俄國通過各種方式榨取中國150萬餘平方公里土地,同時洗刷了兩百年前在雅克薩慘敗於中國的恥辱。不戰而屈人之兵,用最完美的方式完成了對遠東的征服,而他的對手清王朝卻在一系列的失敗中沉淪滅亡。

有趣的是,在清王朝覆滅十年不到,沙皇俄國也死在了自己國內的革命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