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在黑龍江中俄漫長的邊境線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黑河。 黑河是中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位於小興安嶺的北麓,地處中國東北邊陲,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4300多公里邊境線上規模最大、距離最近、規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對應城市,素有“中俄之窗”、“歐亞大門”之稱,東西方文化在此匯融。

黑河擁有獨特的歐亞、火山、民族、冰雪、知青等文化資源及中俄交融的異域風情,漫步在黑河街頭,別具特色的歐亞風格建築、自然天成的園林令人賞心悅目,流光溢彩的都市霓虹使人流連忘返……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黑河黃昏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黑河街景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跨江大橋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清晨,過馬路的女孩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在橋上垂釣的老人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郊外景色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郊外景色

最早知道璦琿是在中學時期的歷史課本上,沙俄政府藉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在炮艦的威脅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而要了解中俄東部關係史,就有必要參觀一下璦琿歷史陳列館。陳列館坐落在清代第一任黑龍江將軍衙門駐地、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地——璦琿新城遺址內,是全國唯一一處以全面反映中俄東部關係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璦琿歷史陳列館

陳列管分五個部分,展示從遙遠的古代起,中國曆代北方諸多民族在黑龍江流域廣袤土地上生息、繁衍,與血脈相聯的中原各族一起,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歷史;十七世紀的中國黑龍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條約》;十七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黑龍江流域;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黑龍江流域和中俄《璦琿條約》;一直到“庚子俄難”和重建璦琿。展出了諸多文物、檔案、圖像等資料,其中俄軍1900年製造的震驚世界的“黑龍江上的悲劇”:屠殺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居民的照片為首次展出。陳列館還首次公開展出了珍貴的鄂倫春民族薩滿服、神像、神偶。

璦琿,是一個承載著傷痛與教訓的名字!璦琿歷史陳列館具有強烈、鮮明的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圍繞著黑龍江由中國內河成為中俄兩國界河、璦琿城由繁盛至衰敗的歷史變遷,充分展示了黑龍江作為中國北方民族母親河所擁有的輝煌歷史和飽受摧殘的屈辱歷程。無論是邊陲兒女抗擊外敵、保家衛國的英雄史詩,還是中華民族備受欺凌、喪權割地、遭受屠戮的屈辱篇章,都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無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和歷史作用。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參觀陳列館的小朋友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場景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璦琿條約》簽訂場景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璦琿軍民抗擊沙俄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璦琿軍民抗擊沙俄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震驚世界的“海蘭泡慘案”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段特殊的歲月裡,黑河地區曾經接納過數萬名全國各地知情,他們與當地的農場職工、農民一道參加黑龍江生產建設,璦琿所在的黑河市是當年全黑龍江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最多的地區之一。為了曾把青春奉獻給黑土地的知青們,為了紀念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段重要歷史,把這段歷史用文博語言展示給觀眾、留給後人,為了弘揚北大荒精神以及北大荒文化,黑河市在璦琿鎮建設了知青博物館。

這是全國最大一家綜合性知青博物館,記載當年全黑龍江省185萬知青的經歷,博物館展覽的主要特點是以真人真事為主。反映一代熱血青年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奉獻了青春,承擔了歷史責任,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業績,自身也受到了艱苦的磨練;廣大知青與農村群眾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的血肉之情。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璦琿知情博物館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閃光的青春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浴火鳳凰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知青的業餘文化生活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公社食堂

黑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39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7萬人,有7個民族鄉、47個民族村,其中鄂倫春、俄羅斯和鄂溫克族是全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全市共有鄂倫春族人口1865人,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新生鄂倫春族鄉位於黑河市西北部山區,距黑河市區76公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良好,是黑河市鄂倫春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鄂倫春族在長期的狩獵生涯中創造了特殊的衣、食、住、行文化和以薩滿教為主的宗教文化,在發展原生態民俗旅遊方面潛力巨大。

坐落於新生鄂倫春族鄉學校的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通過繪畫、標本、實物等不同形式反映出鄂倫春民族在原始狀態生活背景。不遠處的新生鄂倫春族鄉嶺上人博物館始收藏了大量反映鄂倫春原始狀態下生產生活和歷史文化實物、照片,介紹了鄂倫春民族生活環境和民族形象特徵;狩獵、採集、捕魚為生的生活手段以及生產工具;極具特色的樺皮、獸皮工藝品以及鄂倫春族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和娛樂活動,頗具觀賞性、知識性和學術價值。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捕魚的樺木筏子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鄂倫春女孩

黑河|黑龍江畔的邊城故事

▲傳統鄂倫春生活場景繪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