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国外多个offer,婉拒C9高校邀请,他只想打破中国“无芯之痛”

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又接到了国外多家著名公司和高校抛出的橄榄枝,原本可以留在国外,拿着高薪做一个学者、科学家,他却毅然回国,从零开始做起,不管是教授、科学家还是企业家,他都做得得心应手。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西安邮电大学的张博教授。

放弃国外多个offer,婉拒C9高校邀请,他只想打破中国“无芯之痛”

张博教授,博士,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8至2010年获教育部奖学金支持,作为国家公派研究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学习与科研工作,2011年3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 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他决定留在西安

张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一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读,2008年作为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第一批国家公派研究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博士毕业时,他既收到了美国著名公司和高校的offer,也接到了到国内顶尖的C9联盟高校当博导的邀请。是选择别人眼中光鲜亮丽的安稳生活,还是选择未知的未来?这个问题张博在半年的时间里询问了自己无数遍,最终一颗从小到大热爱祖国的心将他拉回了西安。他说:“用比较官方的说法来讲,我是公派的留学生学成归来,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祖国才是正理。”

追梦路上,他也曾困难重重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博得知西安邮电大学有一个专门做芯片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是做科学技术研究,还做产品化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个定位与张博的专业和想法出奇一致。于是,2011年,张博进入西安邮电大学任教,成了一名大学教授,他还组建了一支射频微波集成电路和微系统设计研发团队。

放弃国外多个offer,婉拒C9高校邀请,他只想打破中国“无芯之痛”

作为科研带头人,最困难的是引进人才,经过不断努力,到了2013年,他的研发团队已拥有了8名博士,共30多名研发人员。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化转化,张博在2014年成立了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遇到了黑心房东坑房租,去办事遭受冷眼,就连招聘普通员工人家都会嫌公司所在的区域没有公交车上下班不愿意来。幸好他在选择回国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只能从坑里把自己挖出来,再继续干下去。

“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品质核心芯片”

近年,随着西安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张博的公司也在飞速发展。目前,他的公司已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团队,成为国内一流的专用无线通信芯片设计公司,已研发出40多款专用核心芯片,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可完全替代进口芯片,并在多个型号装备中得到应用。公司也在厦门和北京设立了子公司和办事处,完成了三轮融资后,目前市场估值也接近10亿元。

放弃国外多个offer,婉拒C9高校邀请,他只想打破中国“无芯之痛”

如今,35岁的张博,不仅是大学教授,也是科学家,更是企业家。他说,目前是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期及中国“无芯之痛”风口期,实现“让每个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品质核心芯片”的“中国芯”梦想,也已不单单是他自己的梦想。现阶段西安正在打造“硬科技”之都的名片,相信未来他的梦想能在西安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