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酝酿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 实现价格明显下降

抗癌药价格如此之高,究竟为何?

中国酝酿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 实现价格明显下降

一款专利抗癌药从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上市审批,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巨额资金。首先,这是一条非常冒险的道路,通常在成百上千个药品研发项目中,最终只能有一个产品可以成功上市。其次,随着新药研发成本不断升高,虽然不同药品在研发上投入的费用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现在企业成功推出一款新药,至少要花上10年的时间,斥资超过10亿美元。

以格列卫(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等疾病)为例,从发现靶点到获批上市,耗时约50年,制药企业研发投入超过50亿美元。

抗癌药新政频出

2016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公布,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采购实行“两票制”。2017年起,中国所有公立医院取消了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今年起,“两票制”也已在全国推开。

今年5月进口抗癌药降税之后,药价政策又有新动作。7月8日,国家医保局表示,将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对医保目录外的抗癌药,将开展准入谈判,与企业协商确定合理的价格后纳入医保目录。

近日,获悉,我国酝酿将以省为单位,开展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意在通过集中带量采购,优化临床用药结构,在国家对抗癌药降税的基础上,实现抗癌药终端销售价格明显下降。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日前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召开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其中一项会议内容就是要求各地对下一步医保目录内抗癌药省级专项采购给出建议。

“实施以抗癌药为重点的重大疾病药品专项集中采购,是通过集中带量采购,优化临床用药结构,降低用药成本,在降税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降价效应,满足群众用药需求。”上述人士表示。

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说到:事实上,国家谈判已带来部分药价的实质性下降。2016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分别组织开展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截至目前,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

李玲表示,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医药市场最大的国家,政府应该以强硬态度出重拳,进一步促使药企主动降价。

未来抗癌药的价格

未来两年会是仿制药的井喷期, 抗癌药价格会明显下降。

李天泉介绍,中国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进程始于2012年。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表示将“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正式拉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大幕;2017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一致性评价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6月,已有四批总计41个品规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

李天泉表示:别看现在数量较少,但是大量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我认为未来两年会是仿制药的井喷期,到了2020年的时候,市面上销售的化学药中,仿制药应该占大多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