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消费降级

有人将“丧”作为2017年的关键词,经济下行压力下笼罩着浓浓的焦虑气息,中兴中年员工跳楼让“中年危机”大踏步走上历史舞台,三色幼儿园“虐童”事件让中产们重新审视获得安全感的难度,“丧”这一词似乎恰如其分。

2018,消费降级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GDP增速为6.9%,是中国年度经济增速近七年首次反弹,但这并没有给2018年带来多少乐观情绪,相反,2017年那些不那么令人振奋的话题依然延续,2017出生人口比2016年减少63万人,二孩政策开放后生育率依然下降。

消费升级在2017年是个热词,但随后“消费降级”一词也频频出现,消费降级一定程度反应了我国社会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心态的走向。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其实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首先说下消费升级都有什么特点呢?

01

时间更重要

选择一个便宜但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物品,还是选择一个虽然昂贵但是很节省时间的物品,在消费升级的阶段来看,人们会选择后者,高铁、飞机、电动牙刷都体现了消费升级,在收入提高的今天,时间会越来越值钱。

02

体验更重要

曾经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是吃饱穿暖最重要,但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吃一顿大餐的体验远比吃饱饭更重要,入住一家五星级酒店的体验远比睡觉更重要,消费体验被认为是整个消费环节最重要的一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这些体验买单。

03

态度更重要

以前穿衣只求实用,一件衣服可以穿好久,甚至岁数小的孩子只能穿自己哥哥姐姐旧衣服。在家长看来衣服能够遮体保暖即可。但是消费升级的今天,衣服已经不再是这单一的作用,它体现了穿着者的气质和品味,穿衣如此,别的方面也是一样,所以越来越的人开始了对品牌的追逐。

那么相反的消费降级又有什么特征呢?

01

拼多多——低线城市的淘宝

如今拼多多被称为新崛起的电商巨头,其日订单量曾被称一度超过京东。拼多多把握住了团购行为之间的人情往来,以低廉的价格直击用户的痛点:12元钱30卷的卫生纸,9.9元的五斤装猕猴桃,29.9元的牛仔裤……

如果说拼多多上的产品与京东上的产品普遍有什么差别,那就是便宜。除了产品和运营的因素,拼多多的成功应该说离不开它低价的策略。

由于采用低价策略,拼多多并无法保证平台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口碑上表现并不好,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未来走向。不过不管怎么说,拼多多靠着低价(并不高质)占据了市场,获得了成功,这就是消费降级的体现,它的这种策略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的市场。

02

销量倍增的榨菜

2018上半年,涪陵榨菜净利润同比增长77.52%。许多人都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大功臣是房市和股市。

买房没钱了,人最容易想到的便是从衣食住行的“吃”上节省开支,这个时候,好吃还很便宜的榨菜就成了宝贝。榨菜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追求高价格、大品牌而是更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的东西,出行滴滴变成出门共享单车;衣服奢侈品降级成优衣库淘宝款;舍弃大牌护肤品,追求性价比日系保养品;下午茶没有了,当减肥:新的手机还没有买,旧的还凑合:健身卡不办了,公园跑跑步。

对于一二线城市里收入不低的消费者,在经历了收入飙升和物质极度丰富之后,他们对大部分商品的态度转变为够用就好,这有点像日本的低欲望社会。这使得他们理性消费,不再对品牌趋之若鹜,而是转向那些虽然没什么品牌,但已然够用且质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所谓无LOGO的衣服品牌,他们在当下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他们恐惧疾病和意外,对所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的事情避而远之。

消费升级是近几年的事,而消费降级一直就存在,只不过在这个词出现之前它的名字是“省吃俭用”。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是社会的一体两面,他们就像处于两个平行世界,互不干扰,互不影响。而消费降级就是被封印的魔鬼,时不时挣脱出锁链到人间作威作福一段时间,但是我们都期待升级而不期待降级,但很多时候,现实中发生的却是那些我们不期待的事。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寻空的营销启示录,文章内容有修改,如有侵犯请联系本号,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