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烈士譜|毛簡青:放棄舒適安逸獻身革命

英雄烈士谱|毛简青:放弃舒适安逸献身革命

毛簡青,1891年11月生於湖南平江縣濁水金窩(今三陽鄉大西村)一個富紳家庭。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同年夏回國,在長沙任教。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長期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與毛澤東、何叔衡等建立了深厚友誼。

1924年,毛簡青被黨組織選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1925年到廣西梧州領導開展黨的工作,同年底建立了廣西最早的一個黨支部——梧州支部。1926年春兼任黃埔軍校第一(南寧)分校政治教官,同時擔任新成立的中共梧州地方執行委員會宣傳委員,領導梧州地區的工農和學生運動,發展黨的組織,培養革命人才。在梧州地委的指導下,廣西各地黨組織先後建立和發展起來。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毛簡青被中共湖南省委派回平江領導當地黨組織,發動群眾,建立工農武裝。馬日事變後,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候補委員兼平江縣委書記,領導組建“平江工農義勇軍”,攻打平江縣城,建立革命政權。後來帶領“平江工農義勇軍”參加了秋收起義,並在毛澤東指揮下進軍井岡山,開闢革命根據地。隨後,毛簡青主持成立湖南工農革命軍平(江)湘(陰)嶽(陽)遊擊總隊。1928年3月16日,指揮遊擊總隊和數萬農民群眾攻打平江縣城,即“平江三月撲城”鬥爭,沉重打擊了敵人,顯示了黨領導的農民武裝的巨大威力。

1928年6月,毛簡青作為湖南代表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湖南代表團書記,被選為大會主席團委員、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並任大會政治、組織、農民土地問題等七個委員會委員,參與大會領導,為開好黨的六大做了積極有益的工作。隨後,又參加了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

1928年冬,毛簡青回到上海,在全國互濟總會工作,併為黨中央機關從事日、英、俄等國文字翻譯工作。

1931年,毛簡青被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負責主編中共湘鄂西省委機關報《紅旗日報》。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他長期堅持帶病工作,1932年不幸病逝,時年41歲。曾與他一起工作過的謝覺哉這樣評價他:“爽朗、誠懇、耐艱苦,對革命堅定。這樣一直到他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