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着力推动常州高新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建设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作出高新贡献,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贯穿全过程、全环节。学习德国在民生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不断将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工作向纵深推进。

创业就业更加增效

全力推进创业就业政策拓展、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创业就业载体建设、创业就业服务优化和创业就业氛围营造。到2020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开展创业培训2000人,扶持创业1800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创业就业政策体系和活力迸发的创业就业生态系统,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社会保障更加全面

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基本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合理增长,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到2020年,城乡基本养老、城乡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8%。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的基础上,保持低保标准合理增长,到2020年,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0元以上。

优质教育更加普惠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逐年增长。根据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准,结合全区教育布局规划,到2020年,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学校30所。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新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及优质幼儿园8所,新增教师1000余名,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不断提高专业称号教师数量。加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补充,提高优质学校比例和层次。

医卫服务更加提质

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区级公卫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管理,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加强医卫技人员的配置,不断提高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量。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成果,确保普及率达100%。到2020年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

养老服务更加完善

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辅助的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打造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到2020年,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达10%,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60%以上。

社会治理更加科学

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核心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网格创建达标率保持在全市前列。智能防控体系建设覆盖50%以上城乡社区,实现社区安防水平明显提升。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富民惠民,改善民生

大力实施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工程和社会治理优化保障工程,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推进人民生活高质量。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强化政府托底保障功能,重点关注民生领域和重点人群,着力推进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基层治理建设,统筹资源,兼顾公平,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问题导向,共建共享

突出减负先行,着力解决影响基层社会治理质效的重点难点问题,科学清理、合并现有的平台、台账目录,以网格化平台为依托,加强部门联动融合、数据互通共享,实现基层减负增效。统筹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紧扣三年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开展创业就业富民、社会保障提升、优质教育普惠、医疗服务提质、幸福养老拓展、社会治理优化六大工程,推动全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

创业就业富民工程

学习借鉴德国创业就业政策,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引进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人才。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持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至2020年底,全区人社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街道(镇)、社区(村)平台建成率均达100%。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打造全市有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区为目标,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省、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开展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评选工作。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营造机会平等创业环境,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大力实施职业培训行动,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登记失业等群体就业能力。支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种养业大户吸纳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并按有关政策给予奖励。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

牵头单位:人社局,配合单位:组织部、农业局、各镇(街道)

社会保障提升工程

推进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以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2020年,法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健全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加快发展以年金和商业保险为重点的补充保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促进个人储备性养老保险发展,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健全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精准识别长效机制,提高救助精准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低收入农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救助力度,持续采取政府补贴、公益捐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帮扶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和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健全救助机制,城乡困难群众符合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牵头单位:人社局,配合单位:财政局、各镇(街道)

优质教育普惠工程

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到2020年,全区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12所,所有幼儿园均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区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9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按苏南标准执行,民办学校按公办学校标准发放,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和名学校“三名”培养工程,到2020年计划新增教师300名,新增新优质学校、优质学校及优质幼儿园8所以上。根据省、市普通高中扩招计划,补充区内高中段教育资源。积极支持优质高中建设,西夏墅高中争创四星级高中。

牵头单位:社会事业局,配合单位: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各镇(街道)

医疗服务提质工程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重点加强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强化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区级公卫中心和精防中心建设,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提高早诊早治率,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优化,深化医联体建设,与四院合作建设高端医疗PET-CT项目,提高医疗服务便民利民水平。春江人民医院和奔牛人民医院建成二级综合医院,孟河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医院。加强医生队伍建设,招聘引进医卫技紧缺型人才和骨干医生,提高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不断增加区内省、市级骨干医生的数量。

牵头单位:社会事业局,配合单位:配合单位: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各镇(街道)

幸福养老拓展工程

学习德国“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与职业护理机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辅”养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载体建设,优化老年助餐体系,到2020年,全区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90%、50%,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老年助餐服务面达到60%。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功能,优先为五保、失独、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逐步发展为集五保供养、社会寄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引导各类所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并参与建设区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到2020年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比达80%以上。构建养老、医疗、康复、临终关怀服务衔接的服务模式,鼓励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家庭,支持非建制卫生院转型为面向农村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院,到2020年基本实现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建立适合老年人的康复活动场所,60%以上的养老机构具有医养融合功能。

牵头单位:人社局,配合单位:社会事业局、各镇(街道)

社会治理优化工程

按照“五统一”和“五无”标准纵深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化工作体系,科学划分网格、拓展网格要素、配齐配强人员,推动职能、资源、力量等要素的科学统筹、整体下沉,推进各平台联动融合,对接公安“三实”数据库,开发居民版APP,实现全民参与多元共治,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打造“一镇一品”特色亮点,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格局。推进新北区平安主题公园暨法宣中心项目的建设,围绕居家安防、治安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预防、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心防”意识。推进智能防控体系建设,通过视频监控、智能道闸、智能门禁、无线数据采集等设备,对实有人口、进出车辆、水电气等信息进行采集管理,提高社区“技防”水平。

牵头单位:政法委,配合单位:人社局、各镇(街道)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