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搞的好?他们不害怕机器人吗?

日本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研发出的人形机器人形象逼真传神,人机交互等功能性也不错,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面对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声音,日本人是怎么考虑的呢,他们不害怕机器人不受人类控制,威胁人类自身的安全吗?

日本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搞的好?他们不害怕机器人吗?

恐怖谷理论:人类为什么会怕太逼真的人形机器人?

恐怖谷(Uncanny Valley)最早是在机器人、3D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领域存在着一个的假设。这个假设是由日本现代仿真机器人教父级人物森政弘(Masahiro Mori)于1970年提出:当仿真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像真实人类,但又不是完美拟合时,作为观察者的人类会产生厌恶反应。

日本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搞的好?他们不害怕机器人吗?

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情感反应是随机器人和人类相似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然而当相似度达到一定比例,我们的情感会突然逆转,产生厌恶感,而随着相似度的继续增加,我们的情感反应才会再次爬升起来。

日本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到底多逼真?

与研发者像孪生兄弟:Geminoid 机器人

Geminoid 机器人向来以它的外貌与它的创造者—大阪大学的石黑浩博士极其相似而闻名。但直到目前,这个机器人的根本作用仅是作为一个网真演示。在 2016 西南向南音乐节(SXSW)的“Interactive(交互)”专题上,Geminoid 进行了一次自由的交谈,是在没有人控制的情况下与人交流。

日本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搞的好?他们不害怕机器人吗?

这位教授实际上创造了一个人形机器人军团,有零售员、办公室职员,还有电视主持人。然而目前大部分还是通过远程控制的操控模式,石黑浩博士正在实验直接通过思想控制来进行操控。

日本最新研究成果:“ibuki”人形机器人

大阪大学的Hiroshi Ishiguro和他的团队成员启动了ERATO ISHIGURO共生人机交互项目,他们一起研发了一个模拟人对话的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项目中,他们专注于机器人与人类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亲密关系。为了加强对话机器人的积极作用,他们研发出一个名为“ibuki”的类似儿童的机器人。“ibuki”旨在通过轮子与人类一起行走(移动)。

日本为什么人形机器人搞的好?他们不害怕机器人吗?

“ibuki”是一个配备移动装置的类儿童式机器人。通过交流对话,人们会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个机器人有望成为一个能够与人类建立更深层关系的对话机器人。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这个机器人采用一组车轮作为其移动装置,这个装置包括一对用于水平车身运动的偏心轮和一个用于垂直车身运动的滚珠螺杆驱动执行器。这把人类重心位置复制到机器人上,即使是在轮子上移动,它也显示出了类似人类的动作。此外,除了不同的面部表情之外,它还有47个自由度使其能够表达各种情绪,做手势。

“ibuki”的研发不仅是为了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而且是为了促进交互技术,这项技术包含了通过与人类一起行走来诱发出人类与机器人的亲和关系。“ibuki”有望实现成为一个自动的对话机器人,它能够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为什么日本人不怕人形机器人?

日本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所描绘的未来里,机器和人类融合成了令人入迷的半机械人。铁臂阿童木(日本的漫画机器人)以居住在东京北部的尼扎市(Niiza)的居民身份被正式列入法律登记册,任何一个非日本本土人士都知道这可不容易做到。这些动漫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对未来人与机器人相处的一种看法,日本人不仅毫不害怕新机器人霸主,甚至还有点期待它们的到来。

与日本相比,西方世界对机器人的态度更为谨慎。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背景有关,也与工业规模的奴隶制的历史差异有关。犹太基督教的等级制度意味着这些文化倾向于害怕他们的统治者,日本的神道教、佛教等信仰更加信奉万物和平共处。

害怕被压迫者推翻,或反而沦为压迫者的恐惧,自大规模奴隶制度和奴隶交易开始以来,就一直沉重地压在那些当权者的心头。这种恐惧是否几乎只有犹太人和基督徒才有,它是否可能会助长西方人对机器人的恐惧。尽管日本也曾有过所谓的奴隶制度,但它从未达到工业规模。在西方,许多有权势的人(大部分是白人)公开表达了他们对机器人统治人类的潜能的恐惧,助长了公众舆论。然而,也有许多同样具有权势的人在忙着制造机器人,争先打造出强大到足以能够统治人类的机器人。

综上所述,日本人基于比较积极的机器人观,热衷于研发人形机器人,它们所想象的未来是人与机器人能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从而能够和平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