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 這些政策與貨車密切相關

日前,山東省人民政府發佈了《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並要求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認真組織實施。

其中,關於貨車相關內容頗多,小編在此做一簡單摘錄。

山東發佈大氣汙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 這些政策與貨車密切相關

在“基礎環境”部分,計劃指出:

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工業汙染治理成效顯現,揚塵綜合整治不斷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加快推進,監督約束機制逐步發力,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

其中,關於揚塵綜合整治不斷加強:

全省核准渣土運輸企業823家,納入監管的渣土車13719輛,密閉達標的渣土車13708輛;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渣土車13084輛。

關於機動車汙染防治加快推進:

在全面落實全省供應國五汽柴油的基礎上,自2017年10月1日起,7個傳輸通道城市和泰安、萊蕪市轄區內加油站點全面供應國六油品,全省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加油站已全部銷售符合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在2015年全省基本完成淘汰黃標車的基礎上,2016—2017年,又累計淘汰老舊車40.3萬輛。

在“面臨形勢”部分,計劃指出:

顆粒物和臭氧濃度依然處於高位,產業、能源和運輸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國土空間結構矛盾凸顯,企業主體責任壓實不夠,部分領域環境管理尚顯薄弱。

其中,關於產業、能源和運輸結構調整任務艱鉅:

2017年,全省煤炭消費量仍高達3.8億噸以上,持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我省傳統產業佔全部工業的70%、重化工業佔傳統工業的70%的現狀仍未根本轉變。運輸結構以公路為主,公路貨物運輸量佔全省貨物運輸量的87.6%,與京津冀三省(市)總和相當,明顯高於全國78%的水平。全省柴油貨車133萬輛,國三及以下老舊柴油貨車佔60%,保有量居全國首位。2017年,通過我省的外埠柴油貨車共計約200萬輛次,加大了我省機動車汙染防控難度。

關於部分領域環境管理尚顯薄弱:

車輛尾氣治理路面執法尚未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以及黑加油站點等問題依然存在。非道路移動機械適用範圍廣、型號種類多、流動性強,排氣汙染缺乏有效監管。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落實仍存在“梗阻”現象,部門聯動機制不夠完善。

在“總體要求”中,計劃提出主要目標:

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到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7%以上,全省PM2.5年均濃度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改善目標,力爭比2015年改善35%,臭氧濃度逐年上升趨勢得到明顯遏制;新增2個或以上設區的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不低於62%,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減少50%以上;設區的市PM2.5年均濃度力爭消除大於60μg/m3高值。7個傳輸通道城市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力爭達到國家要求。

在“重點任務”中,計劃提出:

優化結構與佈局,強化汙染綜合防治,健全大氣環境管理體系。

關於優化運輸結構與佈局:

大幅減少公路貨物運輸量。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到2020年,7個傳輸通道城市鐵路貨運量比2017年增長40%。大力推進海鐵聯運,列入國家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

大幅提升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水路及鐵路集疏港運量,減少柴油貨車集疏港運量。2018年年底前,全省沿海主要港口煤炭集港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2020年採暖季前,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已經實施禁止柴油貨車運輸集疏港煤炭措施的環渤海港口,要加強監管,嚴禁使用柴油貨車運輸集疏港煤炭。

壓縮大宗物料公路運輸量,新、改、擴建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建設項目,原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輸。到2020年,對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的,計劃性較強的煤炭、礦石、焦炭、石油等大宗貨物基本轉為鐵路運輸或管道運輸。

減少重汙染天氣期間柴油貨車運輸,涉及大宗原材料及產品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應制定應急運輸響應方案。重汙染天氣期間,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原則上禁止上路行駛。各市應組織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環保、安監、城市綜合執法等部門,在貨車通行主要道路、卡口,開展高頻次的綜合執法檢查。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依託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沿海和內河港口等,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建立城市綠色物流體系,支持利用城市現有鐵路貨場物流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鼓勵發展甩掛運輸、滾裝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

實施運輸綠色化改造。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普通國省道沿線充電站(樁)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城際快充網絡。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達160座以上。

落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指標要求。促進交通用能清潔化,大力推廣新能源、天然氣(CNG/LNG)等節能環保運輸工具。凡是財政資金購買的公交車、公務用車及市政、環衛車輛優先採用新能源車,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

2020年年底前,濟南、青島市中心城區在保留必要燃油公交車進行應急保障的基礎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其中7個傳輸通道城市達到80%;7個傳輸通道城市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

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物流配送新能源車輛城市通行提供便利。

關於提高移動源汙染防治水平:

加強新車生產源頭管控。2019年7月1日起,全省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7個傳輸通道城市提前實施。全省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汽車。

強化機動車環保信息公開,加強信息公開監督檢查。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在新車生產、銷售、登記等場所開展環保裝置抽查,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一致性。

依託國家機動車超標排放信息數據庫,溯源超標排放機動車生產和進口企業、註冊登記地、排放檢驗機構、維修單位、運輸企業等,實現全鏈條管理。

嚴厲打擊新生產、銷售不達標機動車違法行為。每年組織機動車生產、銷售環節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生產、銷售排放不合格機動車、汙染控制裝置造假、屏蔽車載診斷系統(OBD)功能、修改車輛環保監控參數、不依法公開環保信息等行為,對銷售環節核查發現的不符合要求的非免檢新車強制退回生產廠家。

環保部門將檢查的超標線索移交工商、交通運輸、質監、經濟和信息化部門,工商部門依法對銷售企業進行處罰並向社會公開,環保部門依法對生產企業進行處罰並向社會公開,質監部門負責督促認證機構依法暫停或撤銷強制性產品認證。

加快改造淘汰老舊車輛。加速淘汰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2018年年底前全部淘汰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車輛(含未登記排放達標信息車輛和“黃改綠”車輛),逾期不辦理註銷登記的,予以公告牌證作廢。

綜合採用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採用稀薄燃燒技術、“油改氣”老舊燃氣車輛,完成國家下達的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對納入淘汰範圍的車輛,不予辦理變更、檢驗及轉移登記。

推進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對超標排放具備改造條件的國三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安裝汙染控制裝置控制顆粒物、氮氧化物等汙染物排放,配備實時排放監控終端,並與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聯網,穩定達標的可免於本年度環保檢驗。有條件的城市定期更換出租車三元催化裝置。

對達到強制報廢標準、連續三個檢驗週期未檢驗,以及經維修或採用汙染控制技術仍無法達標排放的車輛,應當依法實施強制報廢。加強路面稽查,將報廢車輛信息納入緝查布控系統,一經發現依法實施強制報廢。根據國家修訂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縮短營運柴油貨車使用年限。

研究劃定低排放控制區,嚴格實施監管,將17個市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區域劃定為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及不符合監控要求的柴油貨車限行區,各市可按照具體情況適當擴大限行區範圍,2018年年底前完成。

強化在用車執法檢查。開展在用車超標排放聯合執法,建立健全環保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機制。2018年年底前,建立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環保等部門重型柴油車監管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道路車流量、入魯車流量、超標排放重型柴油車處罰等數據共享。

加強機動車排放檢驗管理。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尾氣檢測弄虛作假、屏蔽和修改車輛環保監控參數等違法行為。對偽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報告的排放檢驗機構,環保部門對其依法從嚴處罰;情節嚴重的,通報質監部門依法取消其檢驗資格。

推進“天地車人”一體化監控體系建設和應用。加快建設完善監控體系,實現遙感監測網絡、定期排放檢驗機構國家、省、市三級聯網,構建重型柴油車車載診斷遠程監控系統。利用機動車遙感監測、排放檢驗機構聯網、車輛遠程在線監控,以及道路和停放地監督抽測,對柴油貨車進行全天候、全方位的實時監控。加快建設覆蓋柴油貨車主要通行通道的遙感監測系統,建成國家、省、市三級聯網的遙感監測網絡和系統平臺,7個傳輸通道城市於2018年年底前完成。

提升油品質量。自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執行普通柴油標準,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於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並軌”。按照國家要求,在車用汽柴油銷售前加入符合環保要求的燃油清淨增效劑。組織對生產環節車用汽柴油質量監督抽查,對不合格油品生產企業依法進行處罰。

強化生產、銷售、使用環節監管,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車用尿素行為。2018年12月底前,各市組織開展煉廠、加油(氣)站、油庫、企業自備油庫油(氣)質量專項檢查工作,實現市、縣兩級加油站、油品倉儲和批發企業監督檢測100%全覆蓋。各市要在車用柴油和尿素生產、銷售環節開展常態化的監督檢查,對製售不合格油氣行為一律依法處罰,禁止以化工原料名義出售調和油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兌調和油,嚴禁運輸企業儲存使用非標油,堅決依法取締黑加油站點。

強化道路揚塵汙染治理。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和灑水比例,2020年年底前,各市城市建成區達到70%以上,縣城達到60%以上,7個傳輸通道城市要顯著提高。深入推進城市道路深度保潔工作,到2020年,全省城市和縣城40%以上的主次幹路達到深度保潔標準。加強渣土車輛管控,規範渣土運輸車輛通行時間和路線,對不符合要求上路行駛的按上限處罰並取消渣土運輸資格。推廣道路積塵負荷走航檢測等先進路面積塵實時監控技術。實施17個市降塵考核,各市平均降塵量不得高於9噸/月·平方公里。

在“保障措施”中,計劃指出: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健全法規標準,完善經濟政策;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專業治汙;推進信息公開,倡導群防群治;加強全面評估,嚴格追責問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