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眼觀察丨大豆進口巨頭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文章導讀

7月16日,曾經的最大大豆進口商、山東著名私營煉油廠——晨曦集團申請破產。這個企業的老總正是此前炮轟銀行只顧賺錢,從實體經濟抽血的邵仲毅。“前最大大豆進口商”的身份和貿易戰的特殊時點,讓這家煉油企業的破產成為新聞熱點。但綜合來看,晨曦集團的破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雷眼觀察丨大豆進口巨頭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重整

20日,最高人民法院主辦的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公佈了多份《山東省莒縣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裁定書顯示:現查明“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1日,現已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

法院對申請人山東晨曦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所屬企業的破產重整申請予以受理,晨曦集團破產重整正式啟動。

23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又公佈了多份山東晨曦集團下屬企業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的民事裁定書。

晨曦集團及所屬企業申請破產重整的法院裁定書截圖

雷眼觀察丨大豆進口巨頭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雷眼觀察丨大豆進口巨頭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對於負債,媒體此前報道,民生金融租賃、交銀金融租賃、農銀金融租賃等公司採取訴訟等形式向晨曦集團追討相關債務:民生金融租賃要求凍結山東晨曦及旗下海右石化、董事長邵仲毅等7700多萬元銀行存款;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要求支付2.97億元損失及利息;農銀金融租賃稱,截至2016年9月20日,海右石化應付租金與罰息超過1.15億元。

資不抵債還體現在拖欠員工工資方面。2015年下半年,山東晨曦曾拖欠員工工資四成,補發工資要分三批發放。

行業背景解讀

山東晨曦集團,除了當地人外,大部分行業外人士並不瞭解,但在國內大豆進口市場,山東晨曦屬於明星企業,或者說,具有濃厚山東特色企業,依靠進口貿易獲得長足發展!而山東晨曦集團作為地方明星企業,第一次被媒體廣泛關注是在2014年。當時包括日照昌華集團、匯福糧油集團、山東光大日月集團和得利斯等一併捲入大豆違約風波中。

此前為促進國內進出口貿易,在國際貿易中我國採用信用證制度,這導致部分有大豆進口資質的企業在簽訂進口合同後,憑藉以往企業的經營狀況,在向銀行申請繳納20%-30%左右的保證金後,即可以獲得90天甚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的遠期信用證,不必對大豆進口貨物直接現金支付。

而企業在大豆到港之後,採取低價銷售的策略,將進口大豆迅速銷往其他工廠,實現資金變現,在延期支付貨款期間內利用這部分貨款進行民間融資借貸,實現資本的翻倍,到期之後再償還銀行貸款。

事實上,實際操作中,進口商們往往是多票貨先後運作,如果每月都有進口量,1月的信用證款就可以用4月的貼現款來還,2月的用5月的還,以此類推,相當於一直有一筆流動現金在手裡可以運作——只要資金鍊不斷,可以一直拿著銀行的錢去賺錢!

而由於進口用於融資大豆在國內銷售價格偏低,又打亂了國內供需之間的正常關係:這些企業不是為了需求而進口,是為了進口而進口。在進口大豆瘋狂擴張的那些年裡,山東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所謂明星企業。與此類似的還有棕櫚油進口市場。

大豆價格劇烈變動銀行收緊了信貸

這一狀況直到2014年由於國內外大豆價格的劇烈變動,導致大豆進口變現困難,資金鍊出現斷裂才被市場官方關注。據悉,在當年由於國內外大豆市場價格的劇烈變動,大豆進口市場出現違約風波——當年的違約風波雖然影響沒有2003-2004年的“大豆產業危機”那麼大,但考慮到我國大豆進口數量在這些年的快速增長,其涉及金額規模已遠遠超過之前的“大豆產業危機”。 在這次的違約潮後,銀行隨即開始更加嚴查貿易公司信用證融資,並收緊了信貸,這也就使得企業資金獲得的成本和難度增加。而海關方面,也在爆出問題之後,對進口大豆採用遠期信用證支付方式涉及的利息費用估價問題對市場進行了明確。而這,直接觸動了山東晨曦貿易模式的“命根子”

大豆的“投機玩法” 成敗蕭何

成也蕭何

大豆貿易與大豆貿易融資,兩字的不同卻相差十萬八千里。

通常情況下,大豆進口企業在簽訂進口合同後,向海外銀行申請信用證,繳納20%到30%的保證金,這樣企業就可以獲得90天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貨款的遠期信用證。一般來說,信用證是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常用付款工具,如果銀行不對進口商開具信用證,就意味著將無法完成付款交易。過去,在信用證項下的銀行貸款利率最低只有2%,並允許延後幾個月還款。

企業拿到這一遠期信用證後,可以向國內銀行進行貸款,從而賺取匯率差和雙邊銀行(國外銀行和國內銀行)利息差。隨後,大豆進口商們迅速將拿到的錢投入小額貸款和房地產等更有利可圖的地方。

顯然,相比利潤薄弱的農產品貿易,對於大豆進口貿易商們而言,“空手套白狼”的貿易融資似乎更有吸引力。

在2013年至2014年人民幣升值期間,國內以大豆為載體的貿易融資行為在行業很普遍,當時甚至有些企業徹底放棄主業,轉而把大豆進口作為融資工具,通過資本運作大舉低價拋售套現,而後再將這些現金投向高利借貸或房地產市場,利用信用證90天甚至180天免息期賺取高額利息收入和人民幣升值匯兌收益。

敗也蕭何

投機玩法帶來鉅額利潤的同時,背後的風險不言而喻,而山東晨曦的破產正是該盈利模式“成敗蕭何”的完整體現。

一些大豆進口商利用信用證的槓桿作用套利投資失利,使得資金鍊斷裂,因而無法開具新的信用證,導致貨船不能按合同卸貨,而另一些利用大豆作為載體套利的交易也被牽連崩塌。而一頭扎進融資貿易中的山東晨曦,其貸款數額之高、風險之大已引起業內的警覺。

山東晨曦一直以來都是以人民幣匯率投機為主,做貿易則為輔。2012年山東晨曦開始進口大豆,也是其人民幣匯率行為投機的開始。2014年人民幣貶值對其造成了第一波的衝擊,而近期的中美貿易戰提升了從美國進口大豆的關稅和人民幣再次貶值成為其被壓垮的“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