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1999年,雲南迪慶州中甸縣旅遊起步之時旅遊總收入3000萬。二十世紀之初中甸縣通過策劃運作更名香格里拉之後,2016年,香格里拉市實現旅遊總收入150億,十多年時間就增加了500倍!遊客從1995年的1200人變成了2016年的1200萬!創造了旅遊業投資最小、增長最快的世界紀錄!這一紀錄,得力於一場精彩的旅遊策劃!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褚巍:香格里拉(Shangri-la)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格里拉的夢,多年前曾參與創意香格里拉的宣傳創意,當時我被香格里拉獨特的水光山巒和卡瓦格博所震撼,用了瀲灩之城這個詞,引發了很多爭議,但是後期拍攝的香格里拉宣傳片裡保留了瀲灩之城的概念,今年重回2014年1月11日大火燃燼後重生的獨克宗古城,依然對瀲灩之城充滿了期待和敬畏,新香格里拉旅遊勝境的打造除了雪山,草地,喇嘛廟的景觀,轉山、轉水、轉佛塔的信仰,還需要新的風情民俗文化體驗的瀲灩之旅打造,這一期和熊老師一起聊聊,20年前雲南是如何搶到香格里拉的。

二十世紀初,雲南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旅遊轉型升級,這次轉型升級直接奠定了“旅遊王國”的歷史性地位。

此前中原地區主打歷史文化旅遊,歷史古蹟、青銅器、皇帝陵、兵馬俑等已經讓遊客審美疲勞了,雲南則主打“最炫民族風”,一部電視劇《孽債》的傣族風情帶起了西雙版納,一部電影《五朵金花》白族風韻炒熱了大理,一部《阿詩瑪》的彝族文化帶活了石林……差異化競爭讓遊客眼前一亮,雲南旅遊迅速崛起。

但是到了世紀之交,旅遊的消費主力軍已經成了小資白領,不再希望花錢出來玩還要接受歷史文化再教育,不再只是簡單的體驗民族風情,他們更希望在旅遊中獲得超出想象、心中想看而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他們更希望擺脫都市的冷漠、尋找心中的家園。這個時候雲南進行了集體大轉型!

大理、麗江迅速轉身對位,定位小資白領和中產階級,從以前的“阿哥阿妹有空來看看”變成了“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從觀光到度假,從旅遊到地產,轉型很成功。

而當時的迪慶州跟大理、麗江比還相差較遠。在機緣巧合之下, 熊大尋策劃了“香格里拉的標誌——卡瓦格博峰”,找到了香格里拉在雲南的關鍵性證據,隨後雲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卡瓦格博峰

其他地方還沒緩過神來,迪慶又搶先一步,經國務院院批准,2001年12月17日,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2年5月5日,舉行了更名慶典,從此開始了十年增長500倍的奇蹟!

為什麼香格里拉在雲南?

雲南如何搶到了這張王牌?

1933年英國的詹姆斯·希爾頓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講述了英國駐巴基斯坦的領事康維及助手馬林森上尉、法國女布林克羅小姐、美國人巴納德在飛機失事後的神奇之旅。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僥倖生還的他們來到了喜瑪拉雅山附近的藍月亮山谷,山谷的最高處聳立著世界上最美麗的卡拉卡爾雪山,那潔白無瑕的金字塔狀輪廓,單純得如同出自一個孩童的手跡。狹長的藍月亮山谷內隱藏著世外桃源般神秘靈和的香格里拉,它僅通過馬幫與外界聯繫,這裡有翠玉似的草旬、明鏡般的湖泊、豐富的金礦、漂亮的寺廟和其它教派的廟宇,萬物深深沉浸在寧靜的喜樂中。

1971年亞洲糖王郭鶴年開辦了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接著把這個酒店在全世界開了幾十家。數十年來,香格里拉已成為歐美人心中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消失的地平線》的場景描述與迪慶州及中甸縣幾乎一模一樣。但是川、滇、藏三省交界地都具備同樣的地理特徵,如果誰能先動手把這個名字搶過來,對誰就是歷史性的發展機會!師出有名,除了動作快,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平息爭論的關鍵性證據。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原名“中旬縣”,位於川滇藏交界的雲南迪慶州,曾是一個隱藏在雪山深處毫不起眼的縣城,以林業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雖然中旬縣擁有秀麗的景色風光,但這樣的景色,在川滇藏並非獨一無二。再加上當地的經濟十分落後,接待能力也很弱,全縣沒有一家酒店。1995年,這裡僅接待遊客1200人次。當地縣委決心進行一番改造。

熊大尋應五華區政府和雲南省迪慶州德欽縣縣委的邀請,作為德欽梅里雪山總策劃飛赴美麗的香格里拉。

熊大尋旅遊策劃公司在川滇藏三省搶奪“香格里拉”品牌過程中,發現雲南迪慶州梅里雪山吻合《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香格里拉的金字塔形狀的卡拉卡爾雪山,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藏語發音就是卡拉卡爾,加之外形一致,於是把梅里雪山定位為“香格里拉的標誌”,一舉搶佔“香格里拉”爭奪戰的制高點!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梅里雪山

同時,熊大尋是第一個在考察中發現,1992年記者何君武拍攝過一張卡瓦格博峰日月同輝的照片,被當地人稱為聖照。同時發現,迪慶尤其是梅里雪山地區很多藏族法師戴的帽子頂上和白塔和寺廟建築頂部都有一個標誌性的圖像:日月同輝,這在其他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是梅里雪山所獨有的!香格里拉的英文為“shangri-la”,發音來源於藏族方言,意為“心中的日月”,這正是香格里拉的標誌所在啊!

卡拉卡爾當地藏族讀音就是卡瓦格博;香格里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就是日月奇觀卡瓦格博;“心中的日月”就是迪慶地區僅有的日月法器和日月神符,這三大依據的推出,為向國務院申報改名香格里拉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梅里雪山聖照“日月同輝”——何金武1992年攝影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地區法師帽子上的“心中的日月”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梅里雪山下白塔塔尖上“心中的日月”

是當地獨有的日月神符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藏語是“心中的日月”

就在日月同輝梅里雪山——香格里拉的標誌!

2008年好萊塢大片《木乃伊3》釆納了熊大尋的發現:把日月塔尖作為識別香格里拉的標誌!並有大量特寫。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香格里拉”——號稱旅遊界最轟動的一次策劃!

熊大尋受迪慶州州長齊扎拉所託給國務院寫的《中共迪慶州政府關於“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遊經濟圈”列入國家旅遊開發重點地帶財政援助申請報告》獲國務院批准通過。

到2003年,年財政僅5000多萬元的迪慶獲各種財政拔款及貸款4.2億元,2003年、2004年成為香格里拉縣城鎮開發年,機場兩次擴建,城市功能完善,大香格里拉門戶、中心和客廳的事實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