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我能確保正直,可是我無法保證沒有偏見。

——歌德

在日本留學五年的時間,可能被詢問最多的話題永遠是代購、A*V和遊戲機。這些無關痛癢的問題我可以在被問及無數次之後,仍保持微笑,耐心解答。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但有一個問題,我始終是回答不來,那就是“日本人歧視中國人嗎”?

無論是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還是出租車司機,就連搓澡師傅在得知我是在日留學生後,冒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這個。

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這個問題的出現讓我並不驚訝。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 沒有答案,準確的說是沒有具體的是與否。至少我在日本是沒有見過,但是又不能忽略發生在朋友圈、微博吐槽君裡的真人真事。

講兩個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吧!

1

有一年冬天,臨放寒假,他和女朋友去秋葉原採購回國裝備。作為一個遊戲發燒友的他,站在商店的櫃檯前,突然被店員叫住要求搜身。

搜身?也得有個理由吧。當他拋出這個疑問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店內丟了東西,懷疑所有店內顧客的答案。可是,被針對的貌似只有他這個中國人。這和當年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莫須有前提如出一轍。

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留學生而膽怯,只是默默地拋出了一句:“如果沒發現,請跟我道歉。”可是這種正當要求非但沒有讓店方退縮,他們更是叫來了警察使事態愈演愈烈。經過一番搜查,並沒有在他身上發現丟失的物品,然後!他更是被要求出示在留卡、學生證等相關證件。

這對任何一箇中國人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如此赤裸裸的歧視,讓我們在聽了他的故事之後無不義憤填膺。可是,事後就算是被證明了清白,也沒得到一句道歉的話。

2

另一個朋友,姑且稱她為A吧。A在下班之後,來到一家西餐店吃飯。一天的疲憊讓她沒有精力跟店主說一句話。慈眉善目的店長在聽到A用蹩腳的日語點單之後,也沒有什麼異常的表現。

一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過程之後,暖心的一幕上演了:店主用番茄醬在牛排上寫了一句:中國,ありがとう(謝謝你中國)。

驚訝之餘,A瞭解到店主曾經去過中國,認為中國人十分熱情,他想將這份熱情回報給每一個來到店裡的顧客,當然也包括中國顧客。

同樣是經營者,對待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卻是天壤之別。

這就是我無法回答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許多人都會對某人或是某種事務存在著歧視和偏見,這很正常。如果在這中間加上無法解決的歷史問題,加上無良媒體的醜化報道,這份偏見只會越來越重。

我們來看看,日本人眼中的中國人究竟是什麼形象?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看來不少不光彩標籤已經貼在了我們中國人的身上了。就像我們把“鬼子”,“小日本”貼在他們身上一樣。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歧視的例子真的是太多了,這無非是作為一個優等國家的人民,對劣等國家人民的一種優越感罷了。

日本之所以在某些地方看不起中國,正相當於我們對待東南亞地區或是印度人民,叫他們猴子、阿三;對待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叫他們黑鬼。或許這中間不帶惡意,但是這正是所有人都無法逃脫的偏見。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可是國家的優劣又是誰定下來的標準呢?我不認為某一個人或者團體能夠進行操縱。能左右它的只能是自律!

公共場所不再大聲喧譁,買東西時自覺排隊,過馬路不再不顧信號橫衝直撞。這些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規則,為什麼會成為詬病中國人的籌碼呢?

留學顧問:我能替你解決簽證難題,卻無法幫你避免歧視問題!

自覺地遵守一切規則,別想著投機取巧,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別再糾結著是否受到日本人的歧視了,如果你做的事被歧視,還有改的餘地;如果因為你是中國人這個事實被歧視,別忘了一拳打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