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煙囪,可農村土灶卻大量冒煙把灶房燻黑了,是怎麼回事?

忽而今秋


問:明明有煙囪,可農村土灶卻冒大量煙,並把灶房燻黑了,這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決呢?

土灶是農民燒火做飯兼取暖的傳統家庭設施,在民間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有信奉灶王爺的習俗。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 【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傳統的土灶主要由石板、磚頭、泥巴等材料砌成,經年的灶心土甚至是一種藥材。土灶一般有灶臺、灶膛、大鍋、灶門、頂(鼎)鍋和煙囪等部位,煙囪穿過灶房房頂直入空中。那如果灶房煙子很大,土灶出現冒煙現象,該如何解決呢?

一、主要是由於煙囪收納不完全所造成的

煙囪的學問很大,不僅僅是用於排煙,在提高灶膛的火勢有很大作用。這主要體現在,柴火燃燒後的煙子順著煙囪排入空氣中,煙囪越高,煙囪出口處與灶膛間的空氣壓力差越大,利於空氣進入灶膛促進灶膛中柴火的燃燒,而柴火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勢必燃燒得更充分,燃燒得更充分就提高了柴火熱量利用率,降低因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的煙子。

如果煙囪收納柴火的煙子不全,部分煙子就從灶臺或煙囪的縫隙逸散出來,煙囪出口處與灶膛間的壓力差減少,從灶門送入的空氣減少,灶膛裡柴火燃燒得就不充分,煙子就更多,形成一個循環效應。

二、儘量少燒未乾燥的柴火

未乾燥的柴火因含有大量水分,使得燃燒不夠充分,煙囪煙道不足以排放適時內產生的大量柴煙,因而柴煙從灶門口飄出,造成灶房內柴煙更多的現象。


刺楸以前把被淋溼的柴木放到灶膛裡,濃濃的柴煙嗆得讓人流眼淚,所以最好不要燒不幹燥的柴火。

三、適當增加煙囪高度

如果沒燒未乾燥的柴火,也沒有縫隙,就應該考慮煙囪的影響了。刺楸在第一點已講到,煙囪的高度對壓力差的影響,所以一是可儘量增加煙囪的高度,二是在接近煙囪頂部可縮小煙道出口。

與刺楸一樣,相信許多觀察細微的朋友都發現某些農家的煙囪在近出口端一定距離的地方有砌了一個帶孔的檔板,這是並非為了防雨,主要是為了減少煙道出口。

四、找出所有冒煙的縫隙予以封堵

土灶年生久了之後,大鍋與灶臺的接連處、古板間的連接處的粘結劑都容易脫落,形成冒煙的縫隙。

雖然大禹治水的經驗告訴我們“宜疏不宜堵”,但對灶臺縫隙的封堵正是一種疏通方式。封堵縫隙是引導柴火燃燒的柴煙順著煙囪冒出,刺楸以前就修改過土灶。

一般說來,農民封堵煙囪縫隙常用的材料為粘性黃泥巴、水泥等,但刺楸覺得還是傳統的粘性黃泥巴最好,因為黃泥巴取之於自然,不僅環保還不費一分錢,可隨時更換。



這就是刺楸對土灶冒煙的分析總結,若是覺得總結到位就給個贊並關注一哈嘛,謝謝。

刺楸


明明有煙囪,可農村裡的土灶卻大量冒煙把房屋給薰黑了,是怎麼回事?

記得傳統的土灶是用土墼砌的,外面抹一層泥巴,講究的還抹一層細黃沙,看起來比泥巴光滑,灶堂的一側還留一個小窗臺,專門放火柴和松明子。


然後順著牆砌有一個煙囪,有的人家砌在牆外,有的人家則砌在牆內。煙囪砌得好與壞是灶堂著不著火的關鍵,砌得太大火從煙囪走,太小煙往灶外燻,所以農村裡打灶得請師傅。

農村裡的房屋普遍都蓋得矮,特別是我的家鄉,自從七零年大地震後,無論是土掌房還是瓦房一律都是很低矮。

所以煮飯時一但有個天變,煙囪就會打倒風,弄得屋裡全是煙,加上房屋矮小,煙難於出去久而久之就把房屋給薰黑了。



還有就是下雨時柴被淋溼,柴不幹,燒時也會產生大量的濃煙,所以一但有個颳風下雨,農村人都要往家裡抱柴火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就是煙囪長時間燒柴火被煙囪灰堵了,出現這種現象反映出來的就是灶堂子的煙出不去,老往家裡竄。火明明很著,鍋裡卻沒勁。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很長的一根竹子梢通一通煙囪,刮一下鍋底,去除鍋煙子和煙囪灰,這樣煙就會往家裡竄了。

你別說這個煙囪灰可是做墨的上好材料,越往上純度越高,又黑又亮,象松煙這一類墨就是用松樹枝燒製而成的。

另外呢就是我們山區農村人喜歡在冬夜裡烤火 ,在一個破盆上架一個樹樁,然後全家人圍著烤,燒木樁產生大量的煙,就在屋子裡悶著,所以房子都薰得黑黑的。

我們這裡年代久的土掌房,老瓦房裡面的牆,木頭幾乎都是黑的。記得我問過奶奶,為什麼我家房子裡會那麼黑呢?我奶奶說煙燻了後房子才牢固,木料才不會蟲蛀的。也是哦!我家的老房子,屋內雖然黑不溜秋的,木板上卻沒有一個蟲眼哦!


泥糖小丫


農村灶房上半部分確實比較黑,特別是用了很多年的,房頂上都有一層鍋灰一樣的東西。我家灶房用了二十多年了,每年清掃一次,現在也是很黑。

為什麼會把房子燻黑,以我平時燒火經驗看主要還是灶門冒出來的煙燻黑的。生火做飯的時候火沒燒起來的時候還有柴火不太乾就容易冒煙,而且這些煙不僅從煙囪出去還有很多會從灶門冒出來。火燒太旺的時候火苗子也容易從灶門串出來,因為煙囪吸力控制了的並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火苗吸一邊去了鍋受熱不均。還有一個燒土灶控制火大小一個方法就是把柴火退一部分到灶門附近,這些柴的煙就有部分容易從灶門出來。如果經常從灶門冒煙出來,時間久了自然灶房會被燻黑。

我這農村灶房一般也是上面房頂那塊較黑,因為灶門跑出來的煙也是往上串的,那些煙會從瓦片之間的縫隙跑出去,並不會滿屋都是煙。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我這灶房都是瓦房,如果太密封了灶門出來的煙出不去全屋都會燻黑人也會嗆得受不了。


農村隨拍君


明明有煙囪,可農村土灶卻大量冒煙把灶房燻黑了,是怎麼回事?

說到煙囪,就想起家鄉小山村的那裊裊炊煙,農村房屋雖然都有煙囪,而灶房被燻黑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灶臺和煙囪問題。在我們老家,打灶、修灶算是一件大事,關乎著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如果土灶不好燒,一是費時間,二是費燃料,所以農村人對煙囪怎麼修建還是有講究的。

有些人講究要把煙囪和自己房屋建立的位置符合風水的範式,因此煙囪的方位、高度、灶臺、灶底以及煙道口等都要考慮周全,不然就會發生煙囪堵塞,柴火燃燒不充分、濃煙出不去或者煙道漏煙、回煙等情況。


二是沒有抽油煙機。農村裡的廚房很簡單,好多家庭沒有換氣扇、抽油煙機等,有的有窗戶,有的沒有窗戶,除了煙囪以外就沒有其他的外出通道,再加上農村人喜歡用大鐵鍋炒菜做飯,土灶燒柴的煙霧和大鍋炒菜的油煙就會囤積在屋子裡出不去,時間長了,就會把灶房牆壁和房頂給燻黑了。


三是生活習慣所致。就拿我們高寒山區的少數民族來說,一年四季廚房或者堂屋裡都會有一個火塘,要麼燒柴,要麼就是慄炭火,土灶一般用來做飯、炒菜、煮豬食,而火塘就用來煨煮開水、肉類食物或者燒紅薯、洋芋、包穀等,所以房屋裡總是煙霧繚繞,長期以往房屋就會被燻黑了。


四是燒柴草所致。大部分農村人比較節儉,土灶的燃料幾乎就是枯枝敗葉或者乾草桔杆等,很少使用燃煤或者無煙煤,所以在燃燒過程中如果遇到柴草不幹,就會產生大量的煙霧,時間長了也會把房屋燻黑哦。


花腰妹


說是年久失修,不盡然,其實跟日積月累有很大關係,搭灶臺說是個技術活,也不算個技術活,過去農村的老年人,有好多都能搭灶臺,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必經是有的人搭的灶臺好燒,還不倒煙,有的人搭的灶臺就不行,燒好燒,但倒煙,時間久了,加上炒菜做飯的油煙,屋子不黒才怪。

搭灶臺大至方式都一樣,灶鍋底周邊要炫成圓凹型,然後放上柴鍋把邊緣掩好,鍋底邊一側留煙道,煙道和灶堂的檻不能太陡,要緩些,煙道要適量寬廠,煙囪一般要高於民房的高度幾十公分,這樣可防止倒風,以免颳風時房上的大風壓下來,從煙囪倒到灶臺這邊。灶臺煙囪搭好,還要把各地方的縫隙堵住,就好了。

儘管做的再好,但還是有各種現實的情況出現,比如,年久失修,各地有小的跑冒滴漏,油煙汽的蒸發,最為關鍵的是倒煙,倒風,由其是風向不定,很容易倒煙,再有就是有時搭的不太合適,煙囪不能把煙全部抽出,從灶臺門出來部分,因為農村的房子多封閉不好,漏風,跑點菸不再意,日久了煙就把屋子燻黒了。





東72607259


我家建的省柴灶房內無煙 煙囪基本無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