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茶俗

茶是一個很包容的概念。大凡無毒的植物,無論根莖葉、花果實,都可用作茶飲。無毒的真菌,無論菌體或孢粉,也都可入茶。比如,靈芝茶是上品,靈芝菌的繁殖器官“孢粉”,也成天價茶飲。草原的肉蓯蓉、高原的冬蟲夏草,更是茶中珍品了。

市面上可見到的花茶就有數十種。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金銀花茶、菊花茶等等。南方山野遍地生長的茅草,本是舊時窮人割草蓋房用的。現在不蓋茅草房了,卻掘出茅根來製茶,名曰“茅根養生茶”,據說很熱銷。我們很容易找到可以入茶的植物,蓮心、貢菊、枸杞、山楂等均可入茶,且不同配比還具有不同的功效。

茶道與茶俗

花茶既能欣賞到花朵在水中綻放的姿態,又能品到花朵的香氣。對於這樣的茶飲,人們更看重它的保健功能。

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先民,採摘柞樹葉、黃芪、山藤、覆盆子等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經過燒煮或浸泡,拌以牛羊奶,成為奶茶的茶料。

“茶道”一詞,出自唐代著名詩僧釋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爾真,惟有丹丘得如此。”“茶道”注重種茶、採茶、製茶、泡茶、飲茶的全過程,講究五行協和、天人合一的哲理。茶道的本質就是品茶之道。“品茶”不但是鑑賞茶葉茶湯的優劣,還有體悟飲茶之趣味、敘茶之意境、思茶之悠遠的玄妙享受。

茶道與茶俗

中國的茶道,講究茶理、茶藝、茶趣、茶禪、茶境、茶緣。茶道的審美情趣,在於幽雅的環境、雅緻的茶具、文靜的茶女、平和的心態、恬淡的茶禪、清寂的茶境。

茶道與茶俗

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陳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遠離塵囂的雅靜處,搭設茶室,或自斟自飲,消除沉鬱,滌淨煩惱;或約上三五茶友,細啜慢飲,談天論地,共享憇靜清幽的境界。

與茶道並行的是茶俗。我國的大眾飲茶習俗,大致始於漢代。此後,隨著茶樹種植推廣,茶葉產量增多,飲茶習俗傳到全國各地,不產茶的地方也開始飲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茶文化。

唐朝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上至皇室宗親、達官顯貴,下至市井村夫、黎民百姓,無不飲茶。唐朝《茶經》問世,作者陸羽因此享有茶聖的稱號。這部被稱為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的《茶經》一出,世間的烹茶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熬煮茶湯變成只用沸水沖泡。由此產生了“沏茶”之法,將乾製的茶葉沖泡即得茶湯,便捷而且富有樂趣。

茶道與茶俗

“龍行十八式”茶技

茶俗中最講究的是茶葉的沖泡。同樣的茶葉,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沖泡方法不同,泡出的茶湯風味就不同中最重要的是泡茶用水,民間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的說法。就是說,好茶在山上,好水在江中。更講究的,就得用清泉水了。

茶道與茶俗

古人為什麼如此在乎沏茶之水呢?明末清初隱士杜浚在《茶喜》序言稱,“茶有四妙”:“曰湛,曰幽,曰靈,曰遠。”茶性之淡泊、潔靜、高雅,只有清泉能夠映照,只有純淨才顯高潔。這是對高尚品性的追求,也是對深邃茶道的體悟。這就是好茶配好水的意境所在。

今天,我們很難做到“清泉泡玉茗”了,揚子江心水也不見得還能泡茶。大多用自來水沏茶待客,有時會弄來一瓶機制的“礦泉水”。這個加了引號的礦泉水當然不及造化天成的泉水,機器生產不出鍾靈毓秀的泉水來。所以,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要想喝上好茶飲,根本之道還是要保護好我們的水源,保護好江河泉眼。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