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馬桶蓋只認日本貨,是國人「太愚蠢」,還是國貨「不爭氣」?

引言:像國產手機一樣做功能創新,國產智能馬桶也能“彎道超車”。

吳曉波有一句評價讓人印象深刻:中國製造的明天在於讓中產不必越洋去買馬桶蓋。此言出自《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一文。

事後,此文章引起了極大爭議:中國製造真的不堪一擊?從一個如廁工具,經過網絡發酵,已經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的層面了。

事實上,讀過《日本製造》一書你會發現,至少在戰後十幾年內,“日本製造”都是廉價和低品質的代名詞。

中國製造,勢必也要經過一次過渡。

智能馬桶蓋只認日本貨,是國人“太愚蠢”,還是國貨“不爭氣”?

日本製造

一位長期旅居日本的朋友告訴《智哪兒》,在日本的公共場所,比如酒店、餐館、公廁等,基本上都有智能馬桶蓋,個人家庭更不用說。智能馬桶蓋在日本的普及率已經超過95%以上。

而在中國,這個普及率據說只有3%。無論是多少,智能馬桶蓋在中國依然是個新鮮事物,市場教育任重而道遠。

日本的智能馬桶蓋普及有三個原因:

一、日本有著全球首屈一指的“廁所文化”,對於如廁環境的追求,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性;東京有一家耗資1000萬美元打造的黃金廁所,就能說明日本“廁所文化”之極端;

二、日本社會對於潔淨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廁所上;在日本有一種亞文化,叫做“便所飯”,是指很多年輕人會在廁所裡吃午飯,日本廁所的潔淨度可見一斑;

三、日本的智能化落地較早;日本有著全球第一的機器人研發實力,而民用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也較高,這是一個注重用戶體驗的發達國家必然的工業趨勢。

所以,日本智能馬桶蓋的普及率全球第一。加上國人對於“日本製造”的盲目信任,讓日本馬桶蓋成為了新中產“趨之若鶩”的購買標的。

近一兩年熱度有所減退,國人消費理念也更加理性。但求代購日本馬桶蓋的人依然絡繹不絕。

而且,國人在選購智能馬桶蓋時,依然會對自主品牌有些“敬而遠之”。一位購買過智能馬桶蓋的朋友告訴《智哪兒》,他在選購時,直接就認準了松下,甚至連TOTO、科勒、高儀的都不會考慮。

一位智能馬桶用戶告訴我們,他在2010年花費6000元買的某自主品牌產品,如今因為防水不佳,某個芯片已經接觸不良,造成幾項功能失靈。這也讓他對自主品牌“心生芥蒂”。

儘管防水、防潮如今已經成為重要賣點,但這依然說明:我們中國自己的產品,都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國用戶的使用場景,產品穩定性欠佳。

從電商平臺的數據來看,主流的智能馬桶(蓋)產品中不乏自主品牌,但赫然列在第一位的,依然是松下。從銷量情況下,松下的智能馬桶蓋產品,至少在天貓平臺上,目前是銷量第一。

作為國際大廠,松下的產品自然有品牌背書,消費者認品牌是無可厚非的;但實際上,智能馬桶蓋這個品類,國際大廠和自主品牌之間的產品力差距並不是很大,因為它已經是一個非常標準化的產品。

不同品牌,中國的,日本的,國產的,進口的,拼的是價格、穩定性和功能創新。

松下有品牌背書,也有品牌溢價。

國貨自強

現在,智能馬桶(蓋)正處於智能家居產業的風口。就像十年前的捲髮棒一樣,大有普及之勢頭。去日本代購智能馬桶蓋,真的有必要嗎?

沒有必要。日本製造雖然可畏,但要看中國國情。比如:

一、日本水質好,連公廁的水都可以直接飲用,而國內家庭的水質很硬;日本馬桶蓋一般沒有濾網,所以在國內可能會出現堵塞的情況;

二、日本家庭普遍有乾溼分離,馬桶潔淨度高,一般不會受潮,馬桶也沒有防水、防潮設計;而乾溼分離的理念在國內正處於普及階段,在國內馬桶容易受潮發黴;

三、日本智能馬桶在國內沒有售後服務,屆時安裝過程,以及出現了質量問題無從獲取支持。

所以,從商品角度,代購日本馬桶蓋是沒有必要的。況且,如果要選擇日本品牌,松下、東芝等也有國產版銷售。一個勁兒只認日本品牌,這是愚蠢的。

不過,對自主品牌來說,“日本馬桶熱”起到了很好的市場教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日本貨幫助中國消費者打開了新的消費觀念——放在十年前,即便有錢,誰會花幾千塊錢去買個馬桶蓋呢?

對中國本土品牌來說,推廣智能馬桶(蓋)方面,要感謝日本廠商。而要跟日本品牌競爭,自主品牌也要謀求新出路。

比如廣州做廁衛產品的廠商很多,引入一條生產線、組建一個研發團隊,即可推出智能馬桶產品。而然這樣的產品,且不說產品力是否能跟日本品牌競爭,僅僅是知名度,就根本沒法與1918年成立的松下競爭。

我們要做智能馬桶(蓋)產品,就要像小米手機一樣,走群眾路線,挖掘中國消費者,尤其是新中產的用戶需求。

如果只是靠價格戰,那麼中國的智能馬桶產品,永遠不可能跟日本貨平起平坐。只有智能化的創新才能讓我們“彎道超車”。

說起價格戰,可能所有的自主品牌都鬥不過小米。小米生態鏈的智米智能馬桶蓋,配置比松下還豐富,只賣999元,價格檔次大大低於同類國產馬桶蓋產品,其在天貓的“蘇寧易購官方旗艦店”月銷量400多筆,是唯一趕上松下的自主品牌。

你讓自主品牌去造個999元的智能馬桶蓋?沒有小米的生態支持,這不可能。

修羅戰場

國內的智能馬桶產品,可謂是還未普及,就已經進入了紅海階段。一部分原因是智能馬桶(蓋)產品缺少技術壁壘,製造門檻低、複製性強;另一部分原因是電商平臺加速了這個行業進入價格戰的速度。

一位有十年硬件研發經驗的工程師告訴《智哪兒》,一個智能馬桶蓋,純智能硬件部分的物料成本也就200多塊,幾乎沒有技術壁壘,大家都可以做,就是看銷售渠道。

外觀設計上,各個品牌之間也都大同小異;人機工程上,受限於使用場景,它也不可能像手機一樣玩出很多花樣。

所以,接下來,智能馬桶產品將在功能創新上誕生“修羅戰場”。因為只有創新,才能避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

另一位關注硬件產業的投資總監向《智哪兒》表示,他剛投資了一家做智能馬桶氣體傳感器的團隊,這種產品可以通過檢測排洩物的氣味,來判斷用戶的健康狀況。

這是一個功能創新點,但是不是好的賣點尚不得而知。某知名智能馬桶產品的市場人員也向我們透露,他們也在自家產品上增加健康數據採集功能,讓馬桶的功能更多元化。

從排洩物檢測這個角度看,智能馬桶產品開始真正變得“智能”。因為物聯網的核心在於數據,如果只是簡單的沖洗臀部、抑制細菌、保溫加熱,那麼還不算是“智能”。

智能家居的落腳點,還是在於數據。沒有傳感器的硬件,不叫智能硬件。

總結

硬件工程師表示,目前智能馬桶技術層面的一個壁壘,應該是芯片設計,或者電路的設計。這是中國製造的最大軟肋。

好的電路設計,能讓產品功能更加多元化,提升產品魯棒性和穩定性。我們與日本製造的區別,或許不在於能否造出一個智能馬桶,而在於用多少年不會壞。

比如,你只看到兩個品牌的產品一模一樣,價格卻有明顯差距。這可能貴的品牌應用了超聲波封裝和三防噴塗工藝,芯片穩定更好,但面兒上是看不出來的。

如果大家都打價格戰,那麼成本勢必會被壓低,產品可靠性也就沒有保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