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成都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扎著兩個馬尾、戴著鴨舌帽、微嘟著小嘴,鏡頭前的成都妹子徐莎莎滿是95後可愛與萌萌的樣子。和同齡人一樣,她喜歡新鮮好玩的事情,喜歡宅在家裡看書、彈鋼琴。

可就在一年前,徐莎莎還是齊耳的短髮、身著幹練的軍裝,筆挺地站在“遼寧艦”上,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親手將軍旗在“遼寧艦”上升起,“那種感覺太自豪了!”

據封面新聞7月31日報道,從小在成都長大,當兵之前,徐莎莎從來沒有見過大海,登上“遼寧艦”後,她被大海廣闊無垠的氣度征服,“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是遼寧艦旁邊的大海。”每每想到此景,徐莎莎總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

更重要的是,她也是四川第一個走上“遼寧艦”的女信號兵。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結緣

從小喜歡看軍事題材的電視劇

當兵,這是從小隱藏在徐莎莎心裡的夢。小時候,家裡只要在放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徐莎莎總忍不住多看兩眼。電視劇《亮劍》在全國熱播的時候,每天晚上,徐莎莎和爺爺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生怕錯過任何劇情,爺孫倆還經常坐在一起討論“亮劍”精神,“那個時候,我就堅定了我要去當兵的想法。”

2015年,徐莎莎剛完成在樂山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專業大一的學習,在校園中偶然看到徵兵的宣傳海報,她便立馬填了報名表。彼時才20歲的女孩,告訴家人她要去當兵時,父親徐德勝雖然感到意外,但還是支持女兒的想法,“既然有夢想,那就努力去實現,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性。”徐德勝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有一個軍人夢,女兒參軍也是在幫自己圓夢。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父母的支持堅定了徐莎莎當兵的決心,她開始在網上查資料,當兵需要訓練哪些內容,哪些考核最難,“我想提前做好準備,入伍的時候就能快速進入狀態。”

那時的徐莎莎還是一頭烏黑髮亮的及腰長髮,當理髮店小哥再三讓徐莎莎確認“是否真的要剪短髮”,小姑娘沒有絲毫的遲疑。“可當剪刀真的將我頭髮剪短的那瞬間,我的心還是疼了下。”徐莎莎說,當時一直在心裡給自己打氣,“當兵是我的夢想,頭髮以後可以再留長。”

最後,徐莎莎剪了一個妹妹頭,“當時頭髮的長度在脖子那個位置。”到了部隊後,徐莎莎發現自己的頭髮長度不達標,最後,部隊統一將新兵的頭髮長度剪到耳朵上面。

頂著“小男式”的髮型,徐莎莎嚮往已久的當兵生活正式開始了。

訓練

3公里跑步從21分鐘逆襲到14分鐘

進入部隊後,徐莎莎很快適應了新兵連的生活,攀爬鋼絲網、實彈射擊、擒拿格鬥,再高負荷的訓練,徐莎莎也不喊苦和累。爬鋼絲網的時候,徐莎莎的手肘經常被劃傷,天氣太熱,傷口一直沒有好,當班長關心她問她“身體還受得了嗎?”,小姑娘總是笑著回道,“沒事,好著呢。”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實彈射擊中,其他女兵被實彈射擊的轟鳴聲嚇住時,徐莎莎依然勇敢地進行訓練,“我大大咧咧習慣了,第一次摸到搶,還是實彈訓練,心裡興奮得很,顧不上害怕。”頓了頓,徐莎說,“當時,大家都誇我槍打得好呢。”

然而,徐莎莎的第一次挫敗感來自跑步,三公里跑步,徐莎莎跑了21分鐘,成為新兵連的最後一名,小姑娘坐在跑道上傷心地痛哭了一場,“其他人都跑得好快,都能跑進17分鐘以內。”徐莎莎說,大學的時候她跑800米都覺得累,沒想到到了部隊一跑就是3公里。

那段時間,只要一提起跑步,徐莎莎的心裡壓力很大。為了跑進17分鐘的及格線,徐莎莎每天咬牙堅持跑步超過5公里。為了體能跟得上,她喜歡上了食堂的饅頭。幾個月下來,她3公里跑步只花了14分鐘,體重也增加了10斤。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個子小,能量大”,這是徐莎莎留給戰友薛夢菲最深的印象。“莎莎特別能吃苦,訓練中也很認真。”薛夢菲說,莎莎也是她們身邊的“小太陽”,訓練很累的時候,莎莎會給她們畫畫、塗鴉,“很少聽到她抱怨,總是很開心的樣子。”

新兵連訓練結束時,“遼寧艦”的負責人前來挑選人,徐莎莎前去面試併成功進入初選。當時,徐莎莎心裡很清楚:要成功去到“遼寧艦”上,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之後,學兵連訓練中以及“遼寧艦”的考核中,徐莎莎加倍努力參與訓練。

訓練再苦,每次給家裡人打電話,小姑娘總是會樂呵呵地說:“她們都誇我性格好,又好玩!”、“今天訓練,我又拿了第一!”、“這裡的伙食很好,我又長胖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徐莎莎以全優的成績,如願成為當年四川省唯一一位分到“遼寧艦”上的女信號兵,也是四川省第一個走上“遼寧艦”上的女兵。

烏龍

第一次見“遼寧艦”感慨:原來這麼小

心心念唸的“遼寧艦”,沒想到初次見面,就鬧了一個大笑話。

當徐莎莎和其他入選的女兵來到遼寧艦旁邊的時候,徐莎莎竟然沒有認出來。“當時旁邊有個很大很高的船,我們都以為那個才是‘遼寧艦’”。當帶兵班長無語地說,大船旁邊那個才是“遼寧艦”時,徐莎莎忍不住笑了:原來“遼寧艦”這麼小啊!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真正站在“遼寧艦”的甲板上,徐莎莎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遼寧艦”原來一點都不小,宛如一座漂在海上的城市。從小在成都長大的徐莎莎,也是第一次近距離看見大海。大海廣闊無垠的氣度比她想象的震撼,更令她自豪的是,“我第一次看見大海,是遼寧艦旁邊的大海!”

初到“遼寧艦”上,一切都讓徐莎莎覺得新鮮。她經常和其他女兵在“遼寧艦”上亂跑,“真的太大了,開始我們經常在上面迷路。”還好,每次都會有熱心的老兵,幫她們指路,時常關心她們生活中有沒有遇到問題。很快,徐莎莎就適應了在“遼寧艦”上的生活。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新鮮感淡去,“遼寧艦”上的生活也會有些枯燥。每次航母出海,所有的電子設備都不能用,“那段時間,給父母打電話只能用航母上的電話打。”因為出海航母上帶的淡水資源有限,徐莎莎有時嘴裡會長潰瘍,“我還好點,其他人比較嚴重。”望著航母,望著大海,徐莎莎也曾陷入過迷茫,“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那裡太大了吧。”

期間,徐莎莎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寫日記,她會把每天的喜怒哀樂都記錄在裡面,有時還會吐槽自己,“今天訓練時那個姿勢不夠帥!”,也時常會鼓勵自己,“有什麼事情不是一個饅頭能夠解決的,不行就兩個,一切都是最棒的安排。”

而作為一名信號兵,除了日常的專業知識學習、揮舞信號旗、保養航母外,徐莎莎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親手將“軍旗”在遼寧艦上升起,“那種感覺太自豪了!”徐莎莎說,每次軍旗升起的瞬間,就會感覺到對祖國崇高的愛與敬意。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在軍艦上信號兵有個優勢,就是能經常親眼目睹“殲15”起飛和著艦。徐莎莎至今想起來那個場景都會尖叫,忍不住讚歎,“太棒了!太酷了!”。站在“殲15”不遠處,看著帥氣的“走你”姿勢,聽著轟轟的發動機聲音,徐莎莎感覺到從未有的震撼,“當時‘殲15’繞著航母飛了一圈才著艦。”徐莎莎說,那一刻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每次看‘殲15’起飛和著艦,莎莎總是會趴在窗戶前,聚精會神地盯著,如同是第一次看。”薛夢菲說,那個時候,莎莎總是會說,“我覺得我們的祖國好厲害!”

告別

重返校園目前正在為考研做準備

時間飛逝,軍旅生涯的最後一次任務,徐莎莎跟著“遼寧艦”去了香港。當時正值慶賀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遼寧艦”抵達香港後,不少市民連夜冒雨排隊領票參觀。在航母公眾開放日,一位年邁的老人給徐莎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天,這位老人站在甲板上,淚眼婆娑地說:“祖國強大了!”站在甲板上的徐莎莎,見此一幕也不由得熱淚盈眶。“一次次出海,我明顯地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徐莎莎說。

2017年9月1日,徐莎莎正式退伍。同月,徐莎莎回到樂山師範學院,參加了預備役,成為了一名軍訓教官,做了她一直想做的事情——帶兵。看著操場上,同學們踢著正步昂首抬頭向前走的時候,她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些在“遼寧艦”上揮舞著信號旗的日子。

95後妹子遼寧艦上當信號兵:最初常常在上面迷路

迎新結束後,徐莎莎回到生命科學專業繼續學習。回到熟悉的校園,徐莎莎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兩年當兵的生活真的改變了我,我心態成熟了很多,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比以前開闊了。”

輔導員老師方麗看到了徐莎莎的變化,大一那會兒,徐莎莎和其他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一樣,身上有孩子氣,學習目標也不是特別明確。當兵回來後,看到徐莎莎短髮的樣子,方麗眼前一亮,“整個人的精神和氣質都變了,走路感覺都帶風。”

當兵耽誤了兩年學業,剛回來,徐莎莎插班進入了2016級,剛開始方麗還擔心徐莎莎能不能適應。很快,方麗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徐莎莎特別主動和熱情,很快就和2016級的同學們打成一片,學習上也很有積極性。

徐德勝也驚喜地看到了女兒的改變,“比以前有擔當了,也更懂得體貼父母。”

正值暑假,徐莎莎從樂山回到成都的家裡。這幾天,她忙著追劇、看書、彈鋼琴、學視頻剪輯,生活過得井然有序。她說,她已經決定考研了,“我要讓青春多一點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