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你可能從未想過,焦慮、抑鬱的患者有時並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情緒改變

這一部分患者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軀體症狀,因此,終日往返於醫院的各個科室而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這些焦慮症抑鬱症的患者常以頭痛、失眠、心悸、乏力和出汗等軀體不適至綜合醫院內科就診,由於非精神心理科門診對焦慮抑鬱軀體化症狀認識不足,往往使患者得不到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因此,早期識別、早期診斷精神障礙的軀體化症狀在臨床診療中至關重要。

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自主神經與情緒

人體有兩大系統維持內環境穩定--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這兩大系統相互幫忙、相互制約。

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若以一天為單位,則白天屬於交感神經的舞臺,夜晚屬於副交感神經舞臺。所以,在白天,呼吸、心臟機能活躍,體溫、血壓略高,晚上則剛好相反。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身體內,一個負責“加油門”,一個負責“踩剎車”,比如運動時,交感神經會被激發,導致心跳加速、呼吸節奏變快,流汗量增加。運動停止後,副交感神經開始發揮作用,讓心跳減慢、呼吸節奏逐漸減慢,同時減少流汗量,健康的身體是兩者相互協調,達到穩定和平衡。

而自主神經與人的情緒也存在真很多的聯繫

平靜、放鬆休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關係

驚嚇、恐懼——交感神經亢奮

長期不安、緊張、憤怒、興奮——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規律的亢奮

長期悲傷、沮喪、失望、抑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都被抑制

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於應付的不愉快情緒;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為:

過份焦慮:焦躁,經常、無緣無故感到心煩;緊張不安,經常感到心情緊張、不能鬆弛。

過份擔心:總是感到心神不寧,過度擔心一些小事。

出現焦慮症的主要原因有:對健康的過分關注;疑病、疑醫;慢性病程;對死亡或殘疾的擔憂;器質性原因;內分泌異常;社會壓力 - 病恥感、汙名化,比如性病、精神障礙;經濟負擔;人格因素。

抑鬱障礙

抑鬱障礙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一類心境或情感障礙。抑鬱症是一種系統性疾病:

它的情緒變化可以體現為: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無助感,自尊心缺乏,記憶受損,注意減退,焦慮,憤怒/易激惹。

它的軀體症狀為:頭痛 ,疲乏,睡眠障礙,頭暈,軀體疼痛,胃腸道症狀,性功能障礙,月經紊亂。

抑鬱症和焦慮症的共同症狀為:睡眠障礙,精神運動性激越,注意困難,易激惹,疲乏。

抑鬱障礙外在表現為:興趣下降,三無症狀(無慾望、無助及無希望的體驗),三自症狀(自責、自罪、自殺),行為減少,思維遲緩,注意力和記憶力障礙。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為:

神經系統:全身肌肉乏力、發僵、持續的疼痛、頭痛、頭暈;頭昏、頭腦不清晰,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持續的疲勞、乏力。

消化系統:食慾減退;食後上腹不適、消化不良;無飢餓感,口乾、口苦、口中異味或口臭;噁心、腹痛、便秘。

心血管系統:心慌、心動過速,胸痛、背痛或心前區痛;胸部的壓迫感或緊縮感;血壓波動。

呼吸系統:胸悶、憋氣、氣短、喜長吸氣或嘆氣;可有氣管、喉頭或胸部的壓迫感。

內分泌系統:怕冷,體重減輕或肥胖;

生殖系統:性慾減退、性快感喪失、陽萎或閉經、“更年期綜合徵症狀”,外陰瘙癢、月經不調等;

肌肉關節:肩膀痠痛、四肢乏力、發冷、感覺異常等;

皮膚、汗腺:皮膚乾躁、毛髮改變或脫髮,手心和腳底多汗。

五官科:眼睛:疲勞、睜不開、流淚、視物模糊等;耳朵:耳鳴、耳塞、聽力下降等;口部:口乾、口腔痛、味覺異常等;喉嚨:喉嚨發癢、吞嚥困難、異物感等;

全身方面:全身倦怠、容易疲勞、漂浮感、發熱等;

精神方面: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降低等。

總之,早期識別、早期診斷精神障礙的軀體化症狀在臨床診療中至關重要,如果臨床各學科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療方法和處理抑鬱或焦慮的經驗,將能大大減少醫院設施和藥品的過度消耗。業內應該更多精力用於研究綜合醫院精神心理科門診焦慮和抑鬱患者的軀體化症狀的發病率及臨床特點,實現綜合醫院各科室的心身整體診療。

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PEM心身整體診療

PEM疾病心身整體智能診療與護理平臺是由中盛凱新企業集團聯合國內外權威機構、知名院校共同研發的臨床疾病心身一體化診療與護理PaaS服務平臺。系統集心理評估、心理調適、心理干預、心理治療以及HRV精神壓力分析、中醫標準化心身整體體質分型診療與生活方式管理於一體,能夠為病人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3D醫學治療方案,提高疾病綜合治療效果與醫護質量,降低藥佔比,促進醫患和諧,降低醫療風險,實現陽光人文醫院建設。

通過建設醫院心身整體診療雲平臺與標準化心理護理單元,開創臨床疾病PCD三位一體診療新策略,發展醫院心身整體護理新模式,建立病人心理與中醫體質大數據中心,實現覆蓋全院病人的心理健康評估與干預、中醫心身整體體質評估與干預等3D醫學心身整體診療服務現代醫學模式,通過由上至下多層級的梯度式權限管理,實現對全院各科室病人心身一體化診療工作的實施和把控,併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和依據。

身體有病!可能是焦慮、抑鬱在作怪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3D整合醫學的創新理念與創新科技,歡迎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您的關注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