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小編按照計劃還要繼續在南方地區考察少數名族,但是突然接到任務到去西藏,瞭解藏族,小編表面很糾結,心裡可高興啦,西藏小編可是很想去的,那裡天藍,人美,就是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高原反應,今天帶大家進入美麗的西藏,瞭解藏族人民。

驅車2865.6公里,終於到達了西藏自治區,路上的風景真的很美,但是旅途十分的累,車子都跑的髒的不行,但是心裡還是非常的開心的。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藏”為漢語稱謂,自稱"番",(藏語音為"博巴")。藏語對居住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稱謂: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區的人自稱為"堆巴",後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藏巴",前藏地區的人自稱為"衛巴",居住在西藏東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稱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稱為"安多哇"。"巴"、"哇"藏語意為"人"。

藏族他稱亦很多:唐宋時稱"吐蕃",元代稱"吐蕃"、"西蕃",明清時期稱"西蕃"、"圖伯特"、"唐古特"、"藏蕃"、"藏人"等。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藏族是中國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也有分佈。拉薩是680萬藏族人心中的聖地。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藏族人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藥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初到藏族,小編的同事肖肖也是非常的開心,穿上藏服,在不停地拍照,小編給大家偷偷發一張。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藏族的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禦風寒;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所以,脫掉一隻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多姿多彩,其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搭配和構圖上。文藝表演和節慶活動時,各式色彩明豔的藏族服飾都會成為焦點;而藏族民眾日常的服裝則以藍色、白色為主,配之以豔麗的腰帶或花邊。在牧區,藏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色塊,依次組成五彩色帶。女皮袍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給人以"慈善"、"愛撫"的聯想。此外,藏族服飾還大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強烈的顏色,配色大膽而精巧和同事們一起來到接待我們的藏民家裡,在路過寺廟的時候,看到她們淳樸的笑容,真的讓人很開心。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到達藏族朋友的家裡,等待吃飯的時候,詢問是否可以拍照,得到同意後進行了拍照。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開飯的時候非常的豐富,藏餐是中國餐飲系列中的流派之一,歷史悠久,品種豐富。藏餐分為主食、菜餚、湯三大類。藏餐的口味講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鹽巴和蔥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調料。

糌粑是藏族的一種重要食品,製作很簡單,將青稞炒熟後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食用方式多樣,最常見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酥油與糌粑、奶渣拌勻並捏成小團而食。

風乾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種食品。初冬時節,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通風處,任其冷凍並逐漸自然風乾,到來年二三月份食用時,不僅肉質鬆脆,口味也獨特 。

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製及擺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據客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用膳形式,還有素宴、葷宴之別。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馬、驢、騾,尤忌吃狗肉。魚、蝦、蛇、鱔等水產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外,農牧區群眾一般不習慣食用。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餚烹製技術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斷地改進和豐富。

行走在雲端的民族——藏族

小編在吃完飯後,前往布達拉宮,對藏傳佛教進行一個考察和了解;藏族人民非常的愛好和平,淳樸,善良;不想網上流傳的那樣,小編認為中華民族在五十六個民族的努力下會更加昌盛富強。

明天的文章小編會給大家介紹一下藏傳佛教的一些知識,想看到更多更精彩的文章,關注小編,關注門道app,小編帶大家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