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佈。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藥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青藏高原

藏族的特點:

1、服飾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族服飾的基本特徵是長袖、寬腰、長裙、長靴。這較大程度上取決於藏族人民所處生態環境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穿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而眠可以當作棉被抵禦風寒;袍袖寬敞,臂膀伸縮自如,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溫。所以,脫掉一隻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族服飾

2、信仰

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

藏傳佛教並沒有小乘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而從大乘佛教的判別來看,藏傳佛教密教與大乘佛教顯教顯然是相對的。

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藏族主要聚居地區(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蒙古,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和達蘭薩拉,俄羅斯的卡爾梅克、圖瓦和布里亞特。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傳佛教僧人

3、禮儀

藏族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獻哈達

4、語言文字

語言: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為藏、康、安多三種方言,並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絨藏族很少見是沒有文字的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繫。

文字:“藏文”一詞寫作“bod-yig”,意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為藏族人民的書面交際工具,歷史之悠久在國內僅次於漢文。它是一種拼音文字,屬輔音文字型,分輔音字母、元音符號和標點符號3個部分。其中有30個輔音字母,4個元音符號,以及5個反寫字母(用以拼外來語)。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文

5、建築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在西藏古代建築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渾厚,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主體風格的形成,其間大體經歷了寺廟、寺院、宮殿與寺院建築融合的三個發展階段。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房子外牆厚實,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傳佛教寺院

6、藝術

藏戲:藏戲包括西藏藏戲(阿吉拉姆)、安多藏戲(南木特)、德格藏戲、昌都藏戲等4個劇種,各劇種的唱腔、音樂、表演、服飾等具有不同特色。西藏藏戲及安多藏戲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西藏藏戲歷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到8世紀赤松德贊時期,在桑寺落成典禮上,藝人們將藏族民間舞與佛經故事結合成為一種啞劇式的跳神儀式。過去藏戲在廣場演出,伴奏只用鼓與鑔,以人聲為演員幫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藏戲被搬上舞臺,並對唱腔、樂隊等進行了改革,豐富了藏戲音樂的表現力。

音樂:早在12、13世紀前後,即出現了論述藏族民族音樂的專著,如薩迦班達智·貢格堅讚的《論西藏音樂》等。寺廟中至今保存並使用藏族的古老圖形樂譜——央移譜。藏族傳統音樂特色鮮明,品種多樣,包括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3大類。民間音樂可分為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等5類。衛藏、康、安多3大方言區的民間音樂在風格上有明顯的差別,樂種亦不盡相同。宗教音樂包括誦經音樂、宗教儀式樂舞羌姆、寺院器樂;宮廷樂舞嘎爾只傳於拉薩布達拉宮及日喀則扎什侖布寺。民間音樂在傳統音樂中居主要地位。央移譜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勞動歌、愛情歌、風俗歌、頌經調等。

歌舞:藏族民間歌舞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歌舞曲的唱詞內容廣泛,如歌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讚美婦女的容貌服飾,思念親人,祝福相會,祝頌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內容。從50年代起,群眾又編唱了許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詞。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戲

7、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盡相同,但基本步驟大致相仿。如一對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後,他們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來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如是"吉"的話,那麼男方或女方就請自己的親戚或媒人持哈達及禮品到對方家求婚,如對方同意這門親事則收下哈達和禮品,並當即奉上一條哈達贈來人,還之以禮。隨後,雙方協商訂婚儀式的日期。在訂婚儀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對方家贈送禮品和錢財、制定婚約、設宴慶賀,最後是請活佛打卦求籤,選定結婚吉日。結婚之日,要麼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麼新郎入贅到女方家。親人牽著馬匹到對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隨身帶上自己的嫁妝趕赴對方家完婚。迎來新人後,安排在特設的墊子上落座,開始向其敬獻哈達和美酒。晚間,新人步入洞房,此時親人們再次向他們敬酒,唱祝福歌,願他們白頭偕老,吉祥如意。婚後半年內,夫妻雙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幾日。至此,整個婚禮即告結束。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族婚禮

8、節日

藏族節日繁多,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節日。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裡,幾乎天天都在過節。藏族節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現。藏傳佛教在中國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成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節日由於受其深刻影響,而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純粹的宗教節日。

雪頓節: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

大佛瞻仰節:大佛瞻仰節是西藏的日喀則僧俗民眾每年藏曆五月間在扎什倫布寺舉行的節日。扎什倫布(藏語音譯“吉祥須彌山”)寺,喇嘛教格魯派(黃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為歷世班禪的駐錫地。

祈禱節:祈禱節是藏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動,也是民間性的節日活動,藏語叫“莫郎切波”。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這兩個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曆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禱節比夏季的祈禱節要隆重。

認識中國56個民族:“為客人獻哈達的民族”藏族

藏族雪頓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