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法,以誠爲本。誠則能感聖應。不誠則無感,聖無有應

世出世法,以誠為本。誠則能感聖應。不誠則無感,聖無有應


  世出世法,以誠為本。誠則能感聖應。不誠則無感,聖無有應。譬如月麗中天,影現萬川。水若昏濁鼓盪,月影便難顯現。由水所致,非月之咎。故曰,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則但結遠緣,難得實益。倘更褻瀆,則獲罪無量矣。又卷三第十六七八三頁,牖慧之頌與注,內多有禪機。此等語句,唯實有所悟者,方知意旨。不可以文義卜度推求。縱令智同生知,亦是愈推愈遠。禪家語句,悉皆如是。倘能主敬存誠,執持菩薩聖號。一旦業消智朗,則所有禪機語句,一一瞭然。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矣。

印光祖師文鈔三編四卷  敬告閱者務須至誠恭敬自得實益

世出世法,以誠為本。誠則能感聖應。不誠則無感,聖無有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拾敬齋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